盤面情況
大盤今日全天震盪走低,創業板指領跌,滬指失守3300點整數關口。
盤面上,基建相關板塊表現活躍,風電、光伏等賽道股早盤活躍,券商股午後異動,最終也衝高回落。下跌方面,CRO、半導體及元件、光刻膠、醫療器械等板塊跌幅居前。
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兩市超3600只個股下跌。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9768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319億,兩市成交金額跌破萬億。
截止收盤,滬指跌0.97%,深成指跌1.41%,創業板指跌2.34%。北向資金全天淨賣出42.51億元;其中滬股通淨賣出15.34億元,深股通淨賣出27.17億元。
市場點評
A股今日延續下跌調整走勢,相繼跌破3300點關口和半年線。
早盤,A股三大股指幾乎平開,隨後一路震盪下行,收盤三大指數集體收跌,創業板領跌。全天走出單邊震盪下跌,上演普跌行情。
至於大盤今日為何全線下挫、個股普跌,究其核心原因分析有以下兩點:
首先,技術面走壞以及市場對貨幣政策收緊的擔憂。盤面出現悲觀情緒,在昨日市場走弱的情況下再次出現慣性下跌。
其次,市場主線倒下,熱點題材砸盤,超大資金在獲利出逃,而這三者也是同時發生的。不同的是,昨日是由天齊鋰業主導,今天是由比亞迪主導,但兩者都對新能源賽道產生了壓制。
新能源賽道的連續調整,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近2個月漲的是在太猛了,大資金開始了結,從而給市場帶來恐慌性拋壓,造成A股下跌。
從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一度表現看,在賽道股接連調整的情況下,價值風格板塊開始活躍,建築裝飾、鋼鐵等板塊漲幅居前,盤中金融股也迎來拉昇。
很明顯,短期市場的風格開始發生著顯著的變化。因此,誘發板塊和行業間迅速調倉,投資者進入焦慮期,存量贖回有所增加,後入場資金容易動搖,外部擾動因素開始增多,這也顯然對A股造成了一定的壓制。
後市觀點,若無重大利好出現,市場短期或將進入快速調整期,但長期向好的預期保持不變,現在需要的就是等待和關注上市公司中報以及年中的各項宏觀資料,對市場的情緒和方向有重要影響。操作上,避免高估值及業績不佳的品種,短期觀望為宜。
今日焦點
巴菲特減持?比亞迪回應
今日比亞迪A股、港股雙雙出現重挫,據悉其原因可能是“股神”巴菲特在減持比亞迪的股票。
據港交所資料,截止7月11日,花旗銀行席位的比亞迪H股數量達到3.886億股,僅僅過一個週末,花旗席位便增加約2.25億股。注:截止2021年底,伯克希爾哈撒韋持有比亞迪2.25億H股。
那麼,到底是不是巴菲特在減持股票呢?
據媒體統計,巴菲特當年花了二三十億入股了比亞迪,如今比亞迪市值接近1萬億,巴菲特也成了大贏家。巴菲特在比亞迪身上已經賺到了700億港元。
針對傳聞,該公司證券事務部回應投資者時稱,“我們現在看到的資料是,巴菲特持股目前沒有變動。它的持股比例非常大,如果涉及到股份變動,一定會披露。”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分析,還有這樣的可能性:一是,目前減持流程尚未走完,所以公司暫未看到相關資料;二是,巴菲特借給對沖基金沽空。
美國白宮:預計6月通脹率將處於“高位”
在經濟資料即將公佈之際,白宮又開始了他的預期管理。
繼經濟學家普遍預計美國6月CPI或將續創40年新高之後,白宮也開始出面發聲,讓市場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媒體稱,白宮方面預計,當美國民眾努力應對汽油和食品成本飆升之時,6月的CPI指數將“大幅上漲”。
並且強勢的6月非農資料也表明,美聯儲的加息步伐大機率不會減慢。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白宮方面在打“預防針”的同時,還強調稱因為能源價格在本月下跌,6月CPI資料“已經過時”。
巴克萊美國經濟學家Pooja Sriram曾經點評道:6月份的就業資料並沒有如市場預期般“強勁減速”,就業增長依然強勁,失業率保持不變(仍舊接近50年來低點)。與此同時,勞動參與率下降,暗示勞動力供應疲弱,通脹壓力持續的風險加大。
中國金融資料繼續回暖
隨著經濟持續恢復,中國金融資料繼續回暖,6月社融增量和新增人民幣貸款雙雙創下歷史同期最高值,M2-M1剪刀差有所收斂。
中國人民銀行7月11日公佈的資料顯示:
6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17萬億元,遠超過5月的2.7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47萬億元,創下歷史同期新高。
6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34.27萬億元,略高於5月末的329.19萬億元,同比增長10.8%。
6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2.81萬億元,高於5月的1.89萬億元,同比多增6867億元,同樣創下歷史同期的最高值。
M2貨幣供應同比增長11.4%,前值11.1%;M1同比增長5.8%,前值4.6%;M0同比增長13.8%,前值13.5%。
國家發改委印發重要通知
7月12日週二,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關於印發“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的通知》。
發改委表示,要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要完善城市住房體系,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要強化隨遷子女基本公共教育保障,保障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受教育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