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近日與北京朝陽公園達成合作,將使用園區內“歐陸風韻”專案及周邊街道、樹林打造首個線下樂園。
泡泡瑪特進軍主題樂園,是其多元化跨界發展的一次嘗試。之所以要跨界,在於其原有的營銷方式遭遇瓶頸。一是銷售瓶頸。從該公司公佈的財報資料看,銷售成本支出增速持續高於營收增速,且差距有繼續拉大的趨勢。二是盲盒模式引發關注,監管壓力上升。一些城市已開始對盲盒營銷行為加以規範,這意味著原來泡泡瑪特與相關品牌合作的賺錢模式將遭遇越來越大的壓力。三是IP存在老化弱化現象。泡泡瑪特在當紅花旦Molly銷量逐年走低,新IP又後繼乏力的現狀下,競爭者越來越多,其原有的商業模式難以高枕無憂。
泡泡瑪特多元化發展的目的之一在於提高自身擁躉的復購率,讓他們積極為公司的新產品和服務埋單,進而提升公司收入。然而,這一目標能否實現,恐怕要打一個問號。
從投入而言,主題樂園是重資產行業,必然要佔用企業不少發展資金;從自身影響力而言,泡泡瑪特建主題樂園難與環球影城、迪士尼樂園等比肩;從IP本身而言,缺少思想性與故事性一直是泡泡瑪特的“軟肋”。
此外,隔行如隔山,不同的商品和服務消費者的訴求是不一樣的。玩偶賣得好,不代表推出主題樂園及其他產品就一定受歡迎。此前泡泡瑪特也曾推出相關彩妝產品,但從網上商場銷售資料看,還難成氣候。
筆者認為,泡泡瑪特可愛與藝術性兼備的玩偶產品滿足了不少消費者的情感需求,但相關IP的開發與積累不是一日之功。對於泡泡瑪特而言,不妨用更長遠和開闊的眼光來看待這一市場:一是用更好的故事來豐富和提升自身IP價值;二是思考如何用自身強大的設計和IP開發能力為更多工業品牌服務,讓獨特的文創設計和更多的商品相結合,用設計為老產品賦能,讓它們也變身“潮品”,從而闖出一條發展新路。(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梁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