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基金史博:再好的公司也應有合理價格 偉大投資往往站在市場對立面
作為南方基金2000億權益資產的核心決策者,史博可能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明星基金經理之一。
史博認為,任何人都不要輕易地沾沾自喜於短期波段上的成功,許多優秀的上市公司最終可能有五倍、十倍甚至百倍收益,但其中都伴隨著巨大的煎熬。如果得意於取得30%、50%的波段收益,可能會錯過三五倍的長期收益。聰明的投資者不僅能夠忍耐因風格切換帶來的股價滯漲或調整,也要善於在上市公司短期業績不佳時,發現其潛在的向好態勢。
在2020年A股市場行情漸入複雜的階段,如何在資訊繁亂的市場中適應市場而不被市場左右?如何在市場錯殺甚至套牢時忍受孤獨的煎熬?如何在跌宕起伏的A股行情中看清未來的方向?券商中國記者就此專訪南方基金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權益) 史博,整理十二問十二答的核心觀點以饗讀者。
單純追求股票彈性難有持續性
券商中國記者:今年的市場各種機會都有,不同的配置策略,彈性也不一樣,您對持倉的彈性怎麼看?會在這波市場裡面追求彈性嗎?
史博:做投資不會單純追求彈性。彈性的字面意思是市場好的時候向上漲得多,市場差的時候向下也會跌得多。追求彈性,是揣摩市場其他投資者的短期偏好,博弈成分較濃。
追求彈性也隱含了一個前提,就是投資者可以預測市場,預測板塊股價走勢,否則在市場向下時追求彈性,是放大虧損。篤定市場單邊上漲,透過追求彈性來追求好的投資業績並不現實。更何況,市場節奏不斷變換,過去彈性大的股票,不見得未來彈性依舊。
我更傾向於尋找價格合理甚至大幅低估、尋找基本面趨勢的拐點和持續性,這些是能真正帶來超額收益的因子。這些因子有望穿越牛熊,產生持續的超額收益。超額收益是所有投資人應該極力追求的,是創造長期業績的法寶。
券商中國記者:關注一家上市公司,您最看重的有幾點?有瑕疵但股價便宜的公司,和市場公認較好但比較貴的公司,您在投資上怎麼取捨?
史博:關注一家公司,主要關注行業格局、公司質地、公司治理結構、社會責任以及估值高低。行業格局和公司質地好,而價格合理甚至是低估的,是好的投資標的。
現實中往往不能兩全其美,如果好公司較貴,或者便宜公司略有瑕疵,都會影響預期收益率。在個股選擇上,並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清晰界限,最終還是迴歸到預期收益率的比較。需要承認,這個比較不是精確的科學,有主觀的藝術成分。在組合構建上,優先考慮質優價低的公司,其次在質優和價低之間略做平衡,有助於降低組合的波動性,適應不同的市場風格。過於重視估值又貴、市場評價又高的公司,容易被市場牽著鼻子走。
券商中國記者:您的基金持倉相對比較分散,有幾隻基金的十大股票持倉低於60%,這樣的持倉策略會不會在趨勢性行情裡面吃虧?
史博:很難有一種組合策略可以在不同市場行情都佔據優勢。如果使用集中持倉策略,若市場環境恰好契合持倉,那麼組合的彈性會很強;反之則會面臨較大的壓力。
顯然市場環境是複雜多變的,因此集中持倉幾乎一定意味著組合的波動性較大。個人認為主動管理除了獲取長期回報以外,控制中短期的極端風險同等重要。集中持倉有助於階段性獲取極致的業績表現,但分散持倉有助於平衡長期收益和短期波動。
如何在深套時不被洗出去?
券商中國記者:什麼樣的公司您才會下重手,比如買七八個點以上的,下重手的公司通常是基於巨大的股價空間,還是基於比較相對確定的收益?
史博:能夠下重手的公司,肯定會同時考慮賠率(股價空間)和勝率(確定性)。不過個人認為,在主動權益投資中,賠率比勝率的吸引力更大一些。因為拉長時間看,選擇質地優秀的公司,勝率站在長期投資者一方。找到有吸引力的賠率往往需要對行業有非常深刻的認識,或者是經歷足夠的歷練之後對常識有堅定的信仰,這些洞見可能帶來偉大的投資機會。短期勝率不可測,長期而言,優質資產的勝率又幾乎是確定的。當然,雖然股價空間更重要,也不能不考慮收益兌現的可能性。專業投資者要敢於承擔風險,但不能盲目承擔風險。
券商中國記者:很多人可能都會買股票,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賣,在選擇賣出兌現的時候,一般會考慮到哪些因素?一隻重倉股通常會持有多久?
史博:股票的時間價值意味著其長期趨勢是向上的。因此賣出行為可以認為是一個逆向交易,而逆向交易都是困難的。
逆向交易的觸發主要有兩種可能性:(1)有非常高的安全邊際;(2)完美契合自己的投資邏輯。這兩個條件用到股票賣出上來,要麼就是股價嚴重高估(或者是有更好的替代標的),要麼是自己買入的投資邏輯已經完美兌現。這是單純從個股角度考慮賣出。除此之外,基金經理進行組合管理是會從組合特徵、整體風險與預期收益等角度來決定個股配置方向和比例。因此,基金經理在調整組合特徵時也會有賣出行為,這時的賣出決策不是簡單對個股進行判斷。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您在2017年三季度重倉買入一隻半導體股票,起起伏伏波動很大,很多基金經理受不了就提前割肉,或只賺了一點波段收益就及時走人了,為什麼您能拿到2019年三季度賺了好幾倍?像這樣的股票,被股價套住的時候有沒有壓力?
史博:先說壓力,如果說股價套住投資經理都沒有壓力的話,大機率是假話,否則投資經理就不會是公認壓力山大的職業了。但回顧之前的投資經歷,反而是壓力帶來了更多的收穫和成長。前面我們談到了賠率問題(股價空間),投資經理發掘出賠率大的投資機會,意味著投資經理認為市場大眾對這個公司的認知有巨大的偏差。
因此偉大的投資機會,往往都意味著需要階段性站在市場的對立面,這種情況下被套是常態。作為專業投資者,有時候要有主動被套的勇氣。因為當我們對自己的觀點有信心時,要敢於逆勢而動、逆流而上,這是超額利潤的重要來源。能扛住被套的壓力,需要在反覆拷打自己的投資邏輯之後,還能對相關產業和公司有堅定信仰。我想這大概就是你說的這個投資案例的過程。
傳統和新興的機會各在哪裡?
券商中國記者:現在很多人都關注新興行業,而傳統行業愈受冷落。您是怎麼看待傳統行業,有什麼機會和邏輯嗎?
史博:傳統行業的投資機會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機會是週期性視角,過去投資者對傳統行業的未來極度悲觀,於是在股票的估值水平上給與了非常極端的定價。隨著經濟修復和市場轉暖,悲觀預期會被扭轉,部分公司的盈利也會得到改善,因此傳統行業會有補漲和修復的投資機會。
第二種是,部分優秀的傳統行業公司在行業面臨困境時,透過產業鏈整合、成本控制和市場份額提升等途徑,讓自身實現超越行業的增長。這些公司在過去行業景氣度不高時受到的關注較少,伴隨經濟修復下行業景氣度回升,同時疫情後全球產業鏈的重塑,該類公司將會迎來價值的重估。
我們會更看重第二種型別的投資機會。
券商中國記者:最近很多基金經理都配置了港股倉位,有不少都接近40%,您也配了港股,但倉位都低於20%,是有意控制嗎?您是怎麼看待港股策略的,港股的主要機會在哪裡?
史博:過去兩年,港股在微觀層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個是上市標的層面,越來越多的內地新經濟公司在港股上市,或者是從美國迴歸港股;另一方面是南下資金大規模進入港股市場,今年南下資金淨流入4600億,而北向的淨流入只有1200億。
港股的投資機會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內地的優質新經濟公司,以消費和科技為主;另一方面是極低估值的藍籌股,分紅回報達到4%以上。前者是我們會重點關注的領域,後者可能一些長期的配置型資金會更有興趣。我不會刻意控制港股的倉位,取決於是否找到足夠有吸引力的投資標的。
券商中國記者:您在幾年前曾經說過,只是在商業模式上進行創新的不是典型的科技公司,技術創新的才是硬核科技。您現在是怎麼看待這兩種型別的科技公司的?在投資策略上有什麼傾向?
史博:現在仍然堅持之前的觀點,就是我們不能只做商業模式的創新,我們需要硬體製造上、核心技術上有所突破。在投資策略上我也是更傾向於硬核科技的公司,因為研發投入、科技投入本質上是塑造自己的護城河和競爭優勢,我們希望看到的是這些競爭優勢不斷提升的公司,看到他的競爭優勢能落實到財務報表上,能看到企業治理、企業股權文化非常優秀,這樣的企業自然會進入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範圍之內。
真正的硬核科技也需要不斷檢測、檢查,跟蹤行業趨勢,透過上下游行業專家的訪談,瞭解公司的競爭優勢。相反,對於一些喜歡蹭熱度、跟風的公司,我們要保持警惕。
回報率決定高估值股票是否調出
券商中國記者:市場調整的時候,如何控制組合的回撤?是靠減倉還是靠組合本身的平衡?
史博:大部分的市場調整風險很難事前預測,只有整體估值極度偏高而基本面趨勢又非常不利時,才能大機率感知回撤風險,因此,平時注重調結構,多透過減倉估值透支的標的,加倉預期回報率更高的標的來實現控制回撤的目的。
但是在估值嚴重高估泡沫化的階段,無論是整體市場,還是結構性的行業,都應該堅決予以低配、降倉,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了“樹高可及天”,“這次不一樣,值得泡沫化估值”都會被市場無情的予以糾正。
券商中國記者:最近A股的軍工股被市場關注的比較多,但軍工股的特點是不太透明,似乎也不太適合調研?而且軍工股下游客戶比較單一,比較依賴大客戶,您是怎麼看待軍工股的投資的?
史博:軍工股的投資可以自上而下思考多一些,然後自下而上部分驗證。比如新聞上就能看到一些新型裝備的實驗和建造,如此,相關產業的研製和配套也就是自然的趨勢了,以此為線索,再去探討相關裝備公司的投資就是有的放矢。
從行業層面看,我們的軍工行業明顯需要自主研發,需要跟上全球先進對手,甚至需要區域性實現領先,這是今年該行業投資景氣的較大催化劑。最後,從上市公司的訂單資料中,也可以研判軍工行業的景氣度。
券商中國記者:今年市場大漲,許多股票都被買上去了,下一階段的市場收益會來自哪裡?是什麼樣的邏輯?另外,好股票、好公司如果短期漲多了,會在年底調出去或兌現一些嗎?
史博:再好的公司也應有合理的價格,如果估值太高的確會降低其未來的投資收益率。我會根據潛在回報率來決定是否減持或調出部分好股票好公司,而不僅僅根據漲得很多,或者表面估值很貴就輕易調出,如果公司前程遠大,值得很高的估值,尚未透支其潛在回報率,則仍會堅定持有。
未來的行情會擴散,部分高估值的公司會證偽基本面趨勢,市場給的高估值可能是不合理的,則它們會面臨戴維斯雙殺的巨大壓力。
另外,部分短期看起來有些瑕疵或者市場空間看起來並不大,但實際景氣持續不斷,開始兌現為紮實業績的公司,可能會得到市場的重新認識和認可,估值略有提升而業績又能保持小幅增長,則潛在回報率也會很有吸引力。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