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夾縫間的優刻得:瞄準企業第二雲選擇 “沒有傘的孩子跑得更快”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戚夜雲)訊,作為A股首家同股不同權公司及科創板雲計算第一股,優刻得一直廣受市場關注。雖然上市前業績逐年增長,但疫情後,為了在增量市場與頭部企業搶食,優刻得增收不增“利”。
在優刻得使用者大會上,《科創板日報》對其創始人兼CEO季昕華、聯合創始人兼COO華琨進行了採訪,後者就市場關心的話題直面回應。
季昕華坦言,“巨頭有生態優勢、資金優勢、政策優勢,在大賽道里跟大公司PK確實有壓力。”我們跟他們打了八年時間,現在差距越來越小“,“瞄準企業的第二雲選擇的優刻得,是沒有傘的孩子跑得更快。
科創板上市之後“冰與火”
截至發稿前,優刻得股價為63.2元/股,較於歷史最高點126元/股,股價幾近折半。即使市場的爭議較大,季昕華並沒有擔心短期的市場表現。
“我從來沒有說過盈利很重要。”季昕華強調,“以前上市要求我們要盈利,但科創板突破了這條規則,優刻得要把規模做起來,我們今年做了調整,希望更多投入研發。”他認為,目前除了亞馬遜盈利,市場已成共識,雲計算公司短期不盈利為了後期更好的盈利。
上市之後,優刻得呈現出更為積極的態勢。
“一是,上市之後原先不用優刻得產品的公司現在主動找到我們,成為他們的供應商;第二大趨勢,一些大客戶會選擇我們成為第二個雲供應商。”華琨表示:“對於市場的選擇,是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這三家巨頭,加上優刻得、金山雲兩家上市公司。對於網際網路大客戶而言,在雲的供應商選擇上會採取多元化策略,往往會採取兩到三家供應商。”
華琨說,“作為很多很多客戶的第二雲選擇,這樣我們可以活的很好了。”
季昕華舉例稱:“ 一家做安防的影片公司,因存在競爭不能用華為雲、阿里雲,選擇騰訊雲和優刻得之後,騰訊佔比90%以上。他們非常希望我們可以提高比例。一般兩種雲業務分成模式是6:4,三家公司是5:3:2,這裡的機會非常多,而且客戶需要我們成長。”
優刻得一直堅持的中立屬性,尤其是在爭奪網際網路大客戶過程發揮了關鍵性作用。華琨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中國的網際網路格局,導致頭部企業的業務伴隨著競爭,所以他們對資料非常敏感,在五大雲企業裡面,優刻得的中立屬性,使我們定位明確,網際網路的頭部客戶裡的第二選擇將來會獲得更多的增長。”
利潤承壓如何解?
優刻得今年半年度財報顯示,毛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6001.69萬元,降幅28.60%,主要是產品綜合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降13.61%。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優刻得積極開拓影片娛樂、線上教育、電商等行業的大客戶,其中影片點播、直播所需雲分發產品的收入增速較快,但其毛利率相對較低。
華琨坦言,阿里也好,騰訊也好,發展到今天主要依靠網際網路客戶,優刻得目前網際網路客戶比例佔比超過8成。“疫情之後,影片娛樂是非常大的增長點,在與巨頭競爭之中,我們需要透過更高的價效比去做增長。”由於網際網路毛利不是太高,所以,優刻得另外一條主戰線在做傳統政企客戶,傳統行業為優刻得毛利主要來源。
季昕華則提出提高毛利率的四條路徑:研發出更多高毛利的產品;擴大規模,產生更多的邊際效應;形成更多的生態;服務更多願意為服務付錢的客戶。
在傳統行業拓展,就是優刻得的選擇的第一條路徑。一方面,網際網路的產值不到20%,傳統企業產值更大。另一方面,並且由於行業較為分散,拓展難度大,反而給了優刻得機會。季昕華表示,“大公司容易敲門,但是他們腰板硬溝通比較難。而我們彎腰程度比阿里等大公司高很多。”
華琨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目前,優刻得傳統行業佈局主要包括三大塊。一部分是政府業務,以大資料開放的Paas為主,未來會往上探索資料應用;第二部分為教育領域,雲網融合以及科研雲。目前,高校科研是一優刻得的突破點。還有一部分來自運營商,“中國移動是我們的戰略股東,可以幫助我們擴充套件更多的政企客戶”。
今年,優刻得在政企業務方面獲得快速增長。“我們今年拿了幾個大型專案,其中,去年廈門的專案、今年青島的專案,都會在今年驗收。”
喊話創業者,在巨頭夾層中也能上市
今年雲計算迎來上市潮,包括金山雲、青雲科技在內的一批雲計算公司相繼上市。
季昕華認為,這對優刻得包括行業都是一大利好。“我們作為第一個上市公司,當時壓力特別大,因為缺乏資料與對比,所有的投資人、監管部門認為這是規模很大、利潤較高的行業。一批雲計算企業上市之後,市場相對做的不錯的優刻得壓力小很多。而且更多雲計算企業上市之後,也有益於教育市場,讓更多的客戶認識理解雲計算。”
優刻得的上市,其實給國內所有的創業者樹立一個標杆。華琨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我聽到很多的公司在我們上市之後都比較興奮,在巨頭夾層中上市,也是一個激勵。”
“很多與巨頭業務存在競爭的創業公司,在B輪C輪之後遇到新的挑戰,就是是否要接受行業巨頭的投資。”季昕華表示,“這既是一個誘惑,也是一個危險,如果接受投資,會引入一筆資金,如果不接受,就成了競爭對手。我們希望傳遞一個訊號:你可以不從。不斷打出來的公司才是真正牛的公司,有可能成為一個新的巨頭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