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 賦能實體經濟和產業發展

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如何透過自身數字化轉型創新,更加有效地服務實體經濟和產業發展,已經成為中國銀行業發展的重要課題。多位業內人士近日在《銀行家》雜誌社主辦的“2022中國金融創新論壇”上表示,數字化轉型是新時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銀行業要透過提高數字化供給能力、生態化連結能力,不斷拓展服務實體經濟的路徑和方式。

數字化轉型帶來發展機遇

當前,隨著以5G、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數字化轉型成為各個行業都在熱議的話題,不同領域與不同行業都在積極探索數字化轉型。

“如果我們的數字化可以為業務發展提供核心驅動力,並提升業務價值和科技創新能力,那迎接我們的一定是機遇。” 中國光大銀行資訊科技部總經理史晨陽表示,銀行的數字化轉型服務於業務價值,數字化轉型註定是科技與業務融合的催化劑。

在科技與業務的關係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資訊長牛新莊也有類似的見解。在牛新莊看來,金融和科技的融合經歷了幾個階段,從最早的會計電算化發展到金融電子化,再到後來的網路化和資訊化,直到今天的數字化轉型,科技對金融業務起到的作用有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從最初的“支撐”,再到“助推”,一直到發展到“引領”,科技和業務相容並進。因此,在銀行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業務和科技相互融合,達到提質、增效、降本、創新的作用。

中國工商銀行首席技術官呂仲濤認為,隨著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銀行業應緊跟時代發展趨勢,加大投入,積極推動金融與科技的融合,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以適應金融業供需側的深刻變化。要透過提高數字化供給能力、生態化連結能力,不斷拓展服務實體經濟的路徑和方式,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

在具體實踐上,呂仲濤介紹,工商銀行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貫徹落實國家關於數字經濟和數字中國建設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了“數字生態、數字資產、數字技術、數字基建、數字基因”五維佈局的數字化轉型整體方案,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變革,讓數字經濟建設成果更廣泛地普及大眾、惠及民生。2022年,工商銀行在中國銀保監會全國性銀行資訊科技監管評級中再次獲得同業排名第一;智慧銀行生態建設工程(ECOS)獲得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獎特等獎;截至2021年末,累計專利授權數保持國內銀行業首位。

多維度創新服務實體經濟

多位業內人士在論壇上表示,在服務產業和實體經濟上,商業銀行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站在銀行的角度,做好金融工作,要緊扣高質量發展這一時代主題,圍繞實體經濟需要,大力開展金融創新。” 中信銀行業務總監陸金根坦言,一方面,隨著數字技術不斷突破,商業銀行開展科技創新,提升金融服務供給能力,大有可為;另一方面,隨著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商業銀行創新產品服務,滿足企業多元化、數字化、綜合化金融需求,勢在必行。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植信投資研究院院長連平強調,商業銀行應強化頂層設計,從全域性和戰略高度引導金融業數字化轉型以及金融資源向產業領域配置。推進多維度金融產品創新,創設數字信用,發展數字資產的信用貸款、融資租賃、質押擔保、資料保險等供應鏈金融產品;加快推進產業數字金融產品的個性化、定製化和精細化發展。加強政府、科技平臺、產業合作,建立新型中小微企業公共資料庫,建設多層次、網路化、綜合性的產業數字金融服務體系。

“隨著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銀行與產業一道,進行了大量的金融服務創新,透過科技賦能,銀行逐漸具備了挖掘、經營以中小微企業為主的長尾客戶的能力。” 中國銀行資訊科技部兼場景生態與創新部總經理柯建勳表示,中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中最活躍,最具創新意識的市場主體,對我國經濟起著舉足輕重的支撐作用。支援中小微企業發展一方面是銀行的責任,另一方面,銀行透過為中小企業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在助力中小企業成長的同時,也能實現自身的數字化轉型發展。

柯建勳亦表示,中國銀行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和供應鏈金融,透過數字技術重塑再造業務模式,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一是加快普惠金融、供應鏈金融數字化轉型,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二是持續豐富產品服務體系,打造跨境金融服務生態,為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的跨境服務;三是培育數字基因,激發金融科技賦能業務活力。與此同時,中國銀行充分發揮跨境業務特色優勢,大力發展跨境金融,積極探索跨境業務新模式,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一站式”的數字化跨境金融服務,支援中小微企業拓展跨境商業活動。

在發展中打造自身競爭力

金融機構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仍然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智慧新金融&網際網路事業部總經理劉偉光認為,當今,金融的很多技術能力和服務功能,例如結算、貸款、智慧代發、交易銀行、票據融資等,並不單純地存在於銀行、保險和證券等金融機構自身的服務能力當中,它們還廣泛地存在於與之相關的眾多關聯場景當中。金融服務應當有效地嵌入這些場景,並與之有機結合,才能使金融服務真正做到“無處不在”。

北京農商銀行副行長李保旭表示,與全國性大型商業銀行相比,區域性中小銀行在資金、人才、科技能力等方面均處於劣勢。面對激烈的競爭形勢,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如何推進科技與業務融入發展,是中小銀行需要認真面對的重要課題。

西安銀行副行長狄浩結合自身實踐談到了中小銀行在發展交易銀行業務時面臨的四個痛點:一是架構整合難度較大。中小銀行的組織架構多以傳統的業務和產品進行條線劃分,條線預算和績效考核相對獨立。交易銀行需要在架構、產品、流程、系統等方面進行充分的整合,從傳統的矩陣式管理向扁平化、敏捷化轉變,這會對目前的機制、體制、利益分配、資源配置帶來衝擊和影響。二是科技資源投入有限。發展交易銀行需要投入充分的科技資源,而中小銀行受資本實力、技術和人才等因素的制約,可投入的資源相對受限。三是多數中小銀行仍在採用基於人工決策的傳統風控手段,行業研究水平不足,資料分析能力欠缺,還不能完全滿足交易銀行海量、高頻、連續的業務需求。四是複合型人才稀缺。受客觀條件限制,中小銀行對高層次複合型人才的吸引能力不足,培養能力較弱。

此外,連平指出,作為我國的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業銀行應擔當支援產業發展的歷史使命,堅持科技驅動,大力發展金融科技,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及時調整戰略佈局與實施規劃,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相匹配的金融支援。‘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柳寶慶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651 字。

轉載請註明: 銀行業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 賦能實體經濟和產業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