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財經見聞》在日前做出一則報道,使得澳洲國內大多數國民感到擔憂。S&P Global Platts表示澳大利亞礦產資源交易的重要買家中國,從公用事業單位到鍊鋼廠企業都被口頭告知禁止從澳方購買動力煤、煉焦煤等資源。據悉此次被有關部門口頭通知的企業,涉及到我國國企華能國際、大唐國際發電廠、華電、浙電等多家公司。
這次中方的懲罰再次如約而至,也讓澳洲損失慘重,大批企業和民眾更是期盼雙方能夠重歸就好。而這些中國工業領域上的翹楚企業停止購買礦產資源,不僅將會使得澳方損失大量的外匯收入,並且澳洲的市場份額空缺將很難有人能夠填補。如此一來,澳方專家此前最為擔心的出口限制令事件,已經成為板上釘釘的既定事實。
對於澳方本身來說,經濟萎靡的趨勢將會進一步加劇。實際上中國企業停止澳方出口煤礦資源,早已經在上半年便有些苗頭。據悉,澳方三月份單月出口總量資料下滑達到25%,而中國三月進口煤炭量總數卻增長27%。這則資料的背後顯示,澳方煤礦在失去中方出口市場之後,已經開始呈現下滑的趨勢。反之中國在失去澳方的進口過後,依舊從世界市場上能夠找到同樣合格的賣家提供煤礦資源。
還沒等澳方做出進一步的反應,發改委此前也向五家國有電廠表示,要求暫停購入澳方煤礦資源的商業行為。之所以發改委會做出如此指示,源自於澳方的傾銷性商業行為,已經嚴重損害本國內部的煤礦企業發展。發改委此前的這次指令,也極大程度促進了我國本土動力煤價格的提振,並且進一步促進相關企業的有效發展。
澳方企業和大批民眾長期以來都非常擔心,由於自家政府的錯誤站隊,會讓中澳雙方原本和諧的經濟關係受到影響,所以在出事之後,澳洲大批的企業和民眾還是希望雙方能夠重歸就好。但是澳方政府毫不在意,最後讓澳方煤礦企業成為給政府買單的“冤大頭”。
中國在煤礦市場領域上被視為大國,單單一年的煤礦資源數量要求便達到23億噸之多。我國出於對環境資源保護的考慮,對於運輸成本等綜合性問題的考量,使得在沿海地區採用煤礦進口的方式維持正常生產。
澳方長期以來都是中國非常重要的煤礦交易合作伙伴。此次暫停同澳方做煤礦交易,其實也是出於我國的多方面因素考慮。澳方自以為是,認為和中國的商貿交易牢不可破,而且他們的煤礦資源出口質量連年下滑,給中方企業正常生產要求造成極大的隱患。自18年開始,澳方便屢次因為環保檢測無法達標,導致大量的煤礦資源清關時間延緩。對於中方企業來說,這顯然是無法容忍的失誤現象。
近年來中澳雙方的經貿關係越發頻繁,但澳方在獲取利潤的同時,也不斷製造貿易摩擦事件。同如此國家和企業打交道,對於中方企業來說顯然並不合適。交易興趣逐步下降,也讓澳方失去最為重要的商貿合作伙伴。再加上我國煤礦企業在環保、開採領域上取得突破性成就,讓自給自足政策變得可行起來。物美價廉的本土煤礦,對於中方企業來說顯然是更為划算的選擇。
未來澳方所需要面對的嚴峻形勢,可以說遠比他們想象的更為艱難。我國也已經透過西煤東運專案和印尼達成協議,將取代澳方出口沿海城市煤礦的作用。並且我國正在修築從蒙古國到沿海地區的鐵路,透過北方資源大國填補澳方留下的礦產資源市場空白。中方這邊準備好應對缺少澳方的市場,而澳方那邊卻毫無辦法填補這個空缺的市場。
根據衛報訊息指出,澳大利亞和中方的煤礦交易份額總佔比達到25%,在現階段任何一個亞洲國家也無法填補中方留下的空白。對於澳方而言,煤炭市場的效益衰減最後很有可能會引發經濟衰退。實際上隨著我國的能源消耗已經走向逐步轉型期,煤礦等汙染較大的能源獲取方式不再受用。接下來也希望澳洲能夠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