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站在大灣區中心,與南沙共成長 ——致敬勞動者

經海洋平面幾進幾退變化,泥沙淤積,漸成今天的廣州市南沙區轄境輪廓。

海水連天,島丘錯落,這樣的南沙也吸引了諸多目光駐足於此。南沙橫瀝島被賦予了“未來國際金融島”的定位。2019年,葛洲壩聯合體競得2019NJY-15南沙區明珠灣區起步區地塊,為南沙區橫瀝島按下了城市發展的加速鍵。

所競地塊共由10個地塊組成,其中的“地塊一”要求配建國際綜合會議中心,作為國際金融論壇的永久會址,完工後無償移交政府。

在這裡,勞動者們奔忙穿梭,融入城市街景,他們用雙手勞作於此,見證了區域的躍進。

他們站在大灣區中心,與南沙共成長 ——致敬勞動者

南沙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效果圖

改善居住場景 打造住宅標杆

2021年4月10日上午九點,範秀傑來到灣區·金融城的營銷中心,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專案開放儀式。

這是他來到南沙的第八年。

範秀傑的家在廣州番禺,離南沙不遠。畢業之後,帶著對未來的滿心期許,他來到了南沙區。

八年以來,他一直從事住宅營銷工作,白色襯衫配深藍西裝外套,雙手交叉在前,已經成了他的習慣動作。

“我們的專案房屋建築面積為70-135平方米,兩室、三室、四室均有覆蓋,得房率可達到82%……”專案的細節,範秀傑早已瞭如指掌。

範秀傑說,“未來的地鐵18號線速度對標高鐵,專案一百米內的橫瀝地鐵站位於雙線樞紐,天河CBD、番禺、中山、珠海等,都被納入專案交通圈內,這樣的房子我自己也想來一套。”

開放日當天,灣區·金融城的營銷中心共接待了千餘組購房需求者。當然,這並不是範秀傑一個人的工作成果。據他透露,灣區·金融城專案現場銷售團隊是一個由30人組成的大家庭,自從開放日倒計時以來,他和其他夥伴共同斟酌解說辭、瞭解區域、模擬接客流程……每天清晨打卡後,總是忙到深夜才回家。

他們站在大灣區中心,與南沙共成長 ——致敬勞動者

灣區·金融城專案示範區開放活動現場圖

開放日後一週的時間裡,據範秀傑說,他和同事接待了超1500組客戶。那一週,範秀傑幾乎每天都忙到深夜。4月17日晚上十一點半,範秀傑發了一條朋友圈:“打卡下班,希望我的客戶都能買到最好的房子”。配圖是一張灣區·金融城的夜景。

如今,範秀傑已經在南沙安家落戶,每日通勤只需20分鐘。八年時間裡,南沙區早已不是他剛來時的樣子。這裡從一塊待開發的沃土,逐漸成為今天的繁茂場景,住宅拔地而起,商業業態逐漸多元,南沙有了全新場景。

“範秀傑們”在用自己的方式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用腳步丈量著南沙的每一寸土地,這也與中國能建葛洲壩地產改善人居問題、推動南沙城市建設的理念不謀而合。

正如廣州葛城實業副總經理黃念所言:“南沙區作為大灣區的幾何中心,有它獨特的區位優勢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提高這片區域的吸引力,讓它有承接香港、深圳等城市外溢需求的能力。”

他們站在大灣區中心,與南沙共成長 ——致敬勞動者

灣區·金融城住宅專案鳥瞰效果圖

克服施工困難 打造靚麗區域名片

“這是我參與過最困難的專案之一”,負責工程的總經理助理黃擎感慨道。

黃擎的微信頭像是他的女兒,穿著粉色衣服笑得孩子氣。但黃擎已經一年多沒有見到她了。自2020年4月來到專案工地後,為了按時完成任務,黃擎和團隊自願加班加點,堅守工地值守,這一年都沒有回家。

“地質勘探時,只能探明地層分佈情況和土壤及岩石性質,細部的實際地質情況還有不可預見的變化。雖然在施工前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真正深入地下時,意外頻出還是讓工人們慌了神。”

黃擎口中的工人們,就包括與他朝夕相處的王宏。王宏今年已經三十歲出頭,白色安全帽的襯托下,他暴曬過的臉龐更顯黝黑。他一邊調整好安全帽的扣環準備進入工地,一邊回憶起那段“打樁”的日子。

他們站在大灣區中心,與南沙共成長 ——致敬勞動者

南沙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施工現場圖

“打樁”即從地表挖孔至地下岩石層,然後在孔內安裝鋼筋籠,澆築混凝土,形成一條條粗壯的圓柱,這些圓柱把建築物的自己的重量和建築物所能承受的重量傳到地下很深的岩石層,保證建築物基礎安全可靠。

“一般情況下,打樁深度只需要10-30米之間。但這個專案,我們最深的樁打到了74米”,王宏透露,由於橫瀝島是泥沙堆積而成,地下淤泥頗多,含水量極大,地下岩石層也不算完整和連續,甚至經常遇到斷層、孤石的情況。“孤石,就是一塊石頭孤獨地存在於這一層,附近的地質如何我們不得而知,只能一邊觀察分析,一邊進行下一步動作。”一次次預判失誤,一遍遍推倒再重來,這對工人們的耐心和體力都是一種挑戰。

那段日子,雨衣和雨靴成了王宏和同事們的工作服。“不穿雨具根本無法進入工地,泥沙流動性太強,再加上這裡的氣候潮溼,每天都像下過大雨。”

這並不是王宏一個人的戰鬥。據該專案的統計,最高峰時,住宅和會址專案共700餘人同時工作,59臺裝置同時作業,從高空俯瞰,工人和機器像蜜蜂一般進進出出,在原本空曠的土地上嵌入顆顆寶石,新生的城市就在這樣的節奏中拔地而起。

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12月22日,金融城住宅專案託兒所實現封頂,今年4月12日,金融城住宅專案幼兒園整體實現封頂。就像黃擎所言,“雖然困難,但我們有信心按時交付!”

做城市共建的參與者

本次中國能建葛洲壩地產入駐南沙,不僅僅要改善城市場景,更要向世界展現出南沙新風貌。

以“國際金融論壇永久會址EPC 住宅大協同”為姿態,該專案成為中國能建葛洲壩地產首個超大協同經營專案。“這種‘政府 企業’、‘會址 住宅’的模式,是中國能建葛洲壩房地產定義的‘南沙模式’。我們本次秉著投建營一體的原則,從開發、施工再到物業,都由我們來負責。立足於把專案做好,才能把品牌打出來”,廣州葛城實業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湯仙如是說。

從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專案的實踐就可以看出,中國能建葛洲壩地產欲在南沙區大展身手。

永久會址是一個政府代建專案,未來將承接國際大型金融會議、論壇。也因此,從設計理念到建築風格,都對中國能建葛洲壩地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為了按時交付,一邊設計一邊施工的日子已經持續了許久。

“實際上,永久會址專案並不能馬上得到效益,需要一個過程”,湯仙說,“這也是我們作為一個央企的職責。”

在湯仙的眼裡,中國能建葛洲壩地產正在以一個城市參與者的姿態建設南沙。對於他來說,一崗雙責已是常態。金融島的建成,不僅需要過硬的施工技術、極強的操盤能力,更重要的是上下一心,走出一條適合發展的路。

對於一個平均年齡僅31歲的隊伍而言,極致的活力和創造力是這支隊伍最大的優勢。該專案的黨支部共有25人,這個體量不算大的組織,卻迸發出成倍的創造力和凝聚力。它帶領這支隊伍攻堅克難,向著更好的金融島進發。

正如湯仙所言,萬事開頭難,中國能建葛洲壩地產正在扛起社會責任的大旗,“投資規模大、建設週期長、施工難度大,這些確實都是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但我們必須做到,這是我們的使命。”

湯仙口中的“使命”,亦是所有葛洲壩人心中最純粹的堅守。未來,中國能建葛洲壩地產的每一位勞動者,都將與城市攜手共進,共創價值,共築美好幸福生活。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790 字。

轉載請註明: 他們站在大灣區中心,與南沙共成長 ——致敬勞動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