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吸金效應爆棚 2月非銀存款增至1.6萬億元

央行最新披露的2月金融統計資料顯示,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下稱“非銀存款”)增加1.61萬億元,同比多增1.1萬億元。

上海證券報記者梳理來看,這是時隔半年非銀存款再現單月規模超萬億元。上一次單月增加超過萬億元是在2020年7月,再往前追溯,還有2015年4月、5月、7月。市場分析人士稱,這一資料明顯增加,或是因為今年2月股市火熱,證券市場“吸金”效應導致的。
記者從業內瞭解到,證券市場火爆一定程度擠壓了一般性存款和理財市場,銀行恐怕面臨不小的壓力。
時隔半年單月再超萬億元
回溯過去5年的非銀存款資料來看,最近一次單月超萬億元的時間節點出現在2020年7月,當月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8萬億元,創下5年新高。
再往前,單月超萬億元的高峰值是在2015年。當年4月,非銀存款增加1.03萬億元,5月增加1.94萬億元,7月增加1.81萬億元。
如此來看,過去5年中,非銀存款單月增加超過萬億元的時間點其實比較少。而且,這個規模可能是部分年份全年的增量。例如,2019年全年非銀存款增加1.15萬億元,2018年全年非銀存款增加1.96萬億元。
2015年比較特殊,當年全年非銀存款增加4.08萬億元。也有年份出現減少,例如2020年全年的非銀存款減少4706億元。
資本市場吸金效應所致
非銀行業金融機構主要是指券商、基金、信託、保險等機構,央行統計的非銀存款,主要包括這些機構託管在銀行的賬戶資金,如證券公司的保證金存款,基金交易結算資金等。2015年,這些資金才納入人民幣、外幣和本外幣存款統計資料之中。
對於今年2月非銀存款出現明顯增長,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與股市火熱有直接關係。
明明債券研究團隊昨日釋出報告認為,證券市場的“吸金”效應仍在延續。天風證券銀行團隊也認為,這或是2月上旬A股市場火熱,居民購買基金或股票所致。
資料顯示,2月上證指數上漲超過300點,特別是中下旬,滬深兩市有連續5個交易日成交額突破萬億元。股市的強勁表現還吸引大量投資者借道基金入市,基金市場發行創下歷史最快紀錄。資料顯示,截至3月2日,今年成立的新基金規模已超8000億元。
去年7月,非銀存款突然創下新高,就與當月股市交易明顯回升相關。記者獲取的歷史資料顯示,當月新增自然人投資者開戶數為242.23萬戶,為去年全年最多的月份。而今年1月,新增自然人投資者開戶數已超過200萬戶,2月資料目前尚未公佈。
擠壓存款和理財市場
證券市場瘋狂“吸金”,導致銀行一般性存款出現“搬家”,同時理財業務也面臨一定壓力。
昨日,有3家受訪銀行人士均向記者表示,2月新增存款出現流失,包括對公和零售存款。
一家大行華東地區某支行行長向記者“倒苦水”,該支行2月新增存款流失超過40%,他認為就與股市太火基金大熱有關,吸走了一部分資金。
這無疑也進一步增添銀行攬儲壓力。融360釋出的2月銀行存款利率報告顯示,銀行定存利率已連續上漲6個月,大額存款發行量仍在高位。
對理財市場而言,同樣不是“好訊息”。今年開年基金市場熱度超去年,發行規模大增,連不少“90後”都紛紛成為新基民。“這部分增量擠壓的肯定是銀行理財。”某上市城商行資管部人士向記者表示,銀行理財打破“剛兌”之後,優勢就不明顯了。
去年,公募基金市場規模增長和表現出的賺錢能力,以及大大增加的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就已令銀行理財子公司感受到壓力。上述資管部人士向記者分析稱,銀行理財產品原本的優勢是“剛兌”,但獨立為理財子公司後,目前還沒有建立起相對基金公司的產品優勢,權益市場還只處在試水階段。同時,理財子公司獨立出來後,對銷售渠道的控制力也減弱。“零售部門可以選擇符合客戶資產配置需求的產品,那就不一定是理財了。”他說。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63 字。

轉載請註明: 資本市場吸金效應爆棚 2月非銀存款增至1.6萬億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