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的焦慮時刻

明明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說的就是蔚來。

3月10日,蔚來-SW(09866)開始於港交所掛牌交易,開盤價為160港元/股,首日微跌0.69%,以158.9港元/股收盤——當日,小鵬汽車股價上漲6.70%,理想汽車上漲8.65%。

至此,造車新勢力三巨頭終於齊聚港股。其中,截至3月11日,蔚來汽車市值最高,為2478億港元,之後是理想汽車(2161億港元),小鵬汽車(1805億港元)最低。

幾年前,蔚來創始人李斌向媒體表示:“我們必須比別人更努力,做得更好,更快,才可能活下去。”如今,完成美股、港股雙重上市的蔚來自然是多了一份站穩腳的底氣。

當然,在新勢力下半場,活下去只是第一步,比任何人都希望蔚來“活得好”的李斌,在矇眼狂奔之際,或許也會有難尋解藥的焦慮時刻。


焦慮一:交車為何成難題?

曾是新勢力月銷TOP1常客的蔚來,已經在這個榜單上缺席了小半年。

2021年7月,蔚來痛失月銷冠軍,自此被同為三強的小鵬、理想甚至是第二梯隊的哪吒接連超越。與穩中求進、相繼坐上月銷TOP1寶座的理想、小鵬相比,蔚來的銷量遲遲不見起色,甚至在10月時出現了斷崖式下跌,李斌的心裡有苦說不出。

對於2021年10月銷量僅3667輛,蔚來對外解釋稱,單月交付量暴跌僅為江淮蔚來生產線調整停工所致,蔚來的傳播高階總監馬麟還透露:“10月訂單情況還不錯,創了歷史新高。”

誰知,直至今年2月,蔚來的交付情況仍未見好轉。

雖然不知訂單是否如蔚來汽車所說的那麼樂觀,但產能無疑拖累了它的銷量——產能不足,導致提車週期拉長,消費者實際下單情況或受影響。一位EC6車主在蔚來APP內表示,去年8月末下單,苦等到12月初才提車:“唉,買蔚來太難了。”

自知產能不足,深陷交車之困的蔚來在港股招股書中提到,目前代工廠江淮蔚來的整車及部件年產能為120000輛,並將於2022年上半年擴張至240000輛。且新工廠預期將於2022年第三季度投產。

而事實上,目前蔚來代工產線的實際產能還要更低些。2021年3月,李斌在蔚來的電話會上提到,春節期間,江淮蔚來工廠已具備月產1萬輛電動汽車的能力,但受晶片、電池等供應鏈影響,目前產能只能保持每月7500輛。

依此計算,蔚來代工廠因外力所致,年產能由12萬輛銳減為9萬輛,即便處在產能100%滿負荷的狀態,也才勉強完成交付91429輛。

李斌的焦慮時刻


在業內,像蔚來這樣滿負荷甚至超負荷運轉的車企產線並非大多數。據乘聯會統計,2021年乘用車企業的平均產能利用率為57.93%,而蔚來屬於“銷量5萬至10萬輛的企業”,這一區間的平均產能利用率為57.29%。

與同等銷量水平的企業相比,產能不足的蔚來的確很需要招股書中所說的翻倍擴產。沒有產能就沒有交付,沒有交付自然銷量受影響,2021年,蔚來汽車全年交付91429萬輛,與位於新勢力交付第一的小鵬汽車相差近7000輛。

蔚來聯合創始人秦力洪也曾對媒體表示,“零配件供應問題仍會是蔚來汽車交付的天花板。今年交付目標我說了不算,供應鏈說了算,產多少交多少。”

李斌的焦慮時刻


面對供應鏈瓶頸,理想、小鵬、特斯拉等均給出瞭解決方案,比如減配交付,比如引入新的晶片供應商、電池供應商,而蔚來卻少有動作。

今年2月,蔚來當月交付6131輛,不僅被“蔚小理”中的理想(8414輛)、小鵬(6225輛)甩在後面,也不如被看作是第二梯隊的哪吒(7117輛)。但願蔚來是被產能和供應鏈絆住,而非絆倒。


焦慮二:錢沒花在刀刃上?

新勢力虧損是常態,但有人已經率先實現盈利。資料顯示,理想在2021年四季度,淨利潤為2.95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74.88%,首次實現季度盈利。

隨產量、交付量的攀升,製造成本攤薄,利潤自然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理想2021年三季度的整車毛利率為21.1%,高於蔚來的18%和小鵬的13.6%,整車毛利的走高,成為了理想能實現盈利的關鍵所在。

在理想四季度扭虧為盈的同時,小鵬銷量大漲,連續四個月穩居新勢力銷冠之位,兩家勢頭正猛,反觀“老大哥”蔚來,明明是國內造車新勢力中營收最高的一家,卻沒能成為第一個盈利的玩家。

實際上,2020年、2021年前三季度,蔚來整車已實現盈利,以2021年前三季度汽車銷售收入239.54億元、汽車銷售成本192.25億元,交付66395輛來計算,每臺汽車毛利在71228元。


整車盈利但虧損依舊,問題在哪兒?從蔚來的營業費用上,或可窺見端倪,與小鵬、理想相比,蔚來不僅捨得在營銷上花錢,營銷投入佔比也高。

2021年三季報顯示,蔚來營業費用總額為29.85億元,是“蔚小理”中燒錢最多的。具體來看,蔚來的研發與營銷花費的比例為四六開,佔大頭的營銷費用為18.25億元,佔比高達61.1%。


在營銷上下足了功夫的蔚來,的確以粉圈生態和使用者服務出圈。據蔚來使用者關係負責人沈泓介紹,內部他們把生態稱作漣漪模式,“我們砸下去的石頭以及第一圈的水波叫做核心使用者圈層”,以老使用者和鐵桿粉絲為核心,向外擴散形成第二、第三圈漣漪。

這種傳統制造與粉絲相結合的運營生態,在當下並不陌生。2010年,小米推出手機實名社群米聊,“米粉”可在社群內參與小米手機的調研測試、產品開發等環節,半年內使用者量就達到300萬,以此為契機,小米透過粉絲效應逐步壯大。

但實際上,有效的使用者運營,離不開過硬的產品力,而蔚來在研發佔比上均低於小鵬、理想,產品問題也層出不窮。

去年7月,蔚來旗下多款產品座椅因設計問題遭到使用者聯名聲討,“蔚你折腰”事件在圈內鬧得沸沸揚揚,次月,一位蔚來ES8車主因啟用自動駕駛功能發生事故而不幸逝世的事件,更是引爆輿論。

為產品買單的使用者,自然樂於接受使用者服務所帶來的附加價值,可在產品至上的製造行業,僅憑營銷服務是難以服眾的,網際網路式思維雖好,卻不能凌駕於產品之上。歸根結底,使用者運營儼然無法在行業競速中起到決勝作用,蔚來的錢花得最多,卻沒有花到刀刃上。


焦慮三:2024賭得贏嗎?

為了蔚來的未來,李斌賭了把大的。

2019年,蔚來徘徊在“1美元退市”邊緣,手中現金不足加上融資受阻,多名高層離職,在這場寒冬中,李斌被輿論戲稱為“最慘的人”。正在外界揣測蔚來“藥丸”時,事情發生了戲劇性的反轉。

2020年4月,安徽合肥市政府砸下的70億元猶如一針強心劑,直接盤活了蔚來。雙方協議顯示,戰略投資者和蔚來分別向蔚來(安徽)控股有限公司(即“蔚來中國”的法律主體)投資70億元及42.6億元,交易完成後,合肥方面和蔚來各持股24.1%、75.9%。

資本從不是慈善家,在輸血融資的毛皮下,還有著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對賭協議。

據瞭解,為了拿到這筆大額投資,沒有退路的蔚來立下了一個困難指數拉滿的“Flag”:“蔚來中國2020年營收148億,2024年營收1200億元且上市6-8款車型,2020年至2025年總營收4200億元,同時2025年前在科創板上市”。

而這看似難以企及的營收目標,也有著慘重的翻車代價。如蔚來未能完成這場高業績對賭,合肥方面有權要求蔚來回購雙方合資企業蔚來中國的股份,贖回價格為70億元投資總額並以年利率8.5%計算利息。

賭一把或許有生路,但不賭就真的要敗了,彼時的李斌迫於資金壓力,只得放手一搏。


港股招股書顯示,2018—2021年前三季度,蔚來的營收分別為49.51億元、78.249億元、162.58億元、262.36億元。以前三季度87.45億元的平均業績來看,2021年蔚來的總業績大機率不會超過400億元,要實現2020-2025年總營收4200億元,年均收入至少在909.5億元。

好在行業是個好行業。能鏈研究院釋出的報告顯示,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52.1萬輛,同比增長157.5%,突破10%的普及率成為了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重要拐點。

環視幾家頭部造車新勢力,2021年,小鵬銷量同比增長2.6倍,理想增長177.4%,蔚來增速為109.1%,略低於157.5%的行業增速。

在銷量漲幅略緩的情況下,產品均價高於BBA的蔚來思慮再三,打起了下沉市場的主意。對於定價區間,有蔚來相關人士向媒體透露,蔚來子品牌的定價不會低於20萬元。

那麼蔚來的下沉之路真的那麼好走嗎?

早早踏入20-30萬級別電車市場的比亞迪、廣汽埃安、小鵬等品牌皆是蔚來子品牌的有力競爭對手,遲到的蔚來時間緊、任務重,且如何樹立子品牌的清晰定位並提升消費者認知度,都是蔚來向下之路上要解決的難題。

但不可置否的是,從張羅做手機到打造子品牌,極力拓展業務線的李斌真的很拼,為了2024年的千億營收,蔚來的確需要做出點新名堂。


結語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的提高,造車新勢力的洗牌也在不斷加速,大浪淘沙下,站得住、立得穩才能笑到最後。面對產能不足、虧損等問題,李斌的焦慮還在繼續,眼下,蔚來除了全力衝刺別無他法,且看李斌關於“蔚”來可期的夢想何時成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581 字。

轉載請註明: 李斌的焦慮時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