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科技三年半虧240億,面臨資料強監管,能撐住近千億估值嗎?

商湯科技三年半虧240億,面臨資料強監管,能撐住近千億估值嗎?

雷達財經出品 文|李亦輝 編|深海

儘管與AI第一股無緣,也不妨礙商湯科技在資本市場的熱度。

8月27日,成立近7年的商湯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了IPO招股說明書,至此,包括依圖科技、雲從科技、曠視科技和商湯在內的“AI四小龍”集體闖關資本市場。

資料顯示,過去三年半商湯科技合計創造了99.78億元收入,淨虧損為242.72億元,如果剔除優先股這樣的非經營表現專案,則過去三年半經調整虧損淨額合計28.62億元。

估值方面,在去年底完成的最新一輪Pre-IPO募資後,商湯科技的估值約為120億美元。

有媒體報道稱,商湯在港上市將集資最少20億美元,若公司尋求更高估值,集資規模有可能進一步增至30億美元。據此計算,上市後公司估值接近千億。

雷達財經注意到,同屬AI行業的寒武紀,在2020年7月20日上市後,股價跌幅達62.86%。

有分析認為,AI行業普遍面臨商業化落地難題,此外還面臨資料安全嚴監管以及倫理等問題,商湯科技能否維持住如此高估值,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最新一輪融資估值已達120億美元

商湯科技的故事始於2014年。

這一年,商湯聯合創始人徐立還在從事計算機視覺研究工作,一次與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的詳聊,讓徐立早已萌生的創業念頭有了落地的機會。

湯曉鷗被稱為全球人臉識別技術的開拓者和探路者,於1996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擁有羅切斯特大學理學碩士學位和中國科技大學理學學士學位。

兩位“藏身”象牙塔的教授,都有把技術轉化成商業和生產力的想法,於是在2014年10月,商湯科技在香港科學園創業基地正式成立。公司定位是人工智慧軟體公司,利用其軟體平臺,協助客戶提高生產力,激發創造力,提升其經營效率。

就在商湯成立前後,一系列機器學習軟體被證明能夠在經驗學習中改善自身效能,人工智慧迅速飛上創業風口,變成機構爭相砸錢的領域。

根據天眼查資訊顯示,商湯科技成立至今已經完成了至少10輪以上的融資,其股東背景堪稱豪華,包括軟銀、深創投、IDG資本、阿里、銀湖資本、中金公司等。

其中已公佈的融資金額累計超過26億美元,於去年底完成的最新一輪Pre-IPO募資後,商湯科技的估值約為120億美元。

有媒體報道稱,商湯在港上市將集資最少20億美元,若公司尋求更高估值,集資規模有可能進一步增至30億美元。

截至IPO前,軟銀持股14.88%,淘寶中國持股7.59%,春華資本持股3.08%,銀湖資本持股3.05%,IDG資本持股1.42%;高管方面,湯曉鷗持股21.73%,徐立持股0.9%,王曉剛持股0.73%,徐冰持股0.33%,SenseTalent(徐立、王曉剛、徐冰所持B類股票)持股12.17%。

照此計算,如果商湯科技順利上市,湯曉鷗個人身價有望超過26億美元。

據披露,此次募資中約60.0%用於提升研究及開發能力,包括約10.0%將用於擴大本公司AIDC的算力。約10.0%用於加強人工智慧晶片的設計能力及開發自有的人工智慧晶片解決方案。約15.0%用於提升與人工智慧模型有關的能力。

商湯的資金用途也契合業內對人工智慧行業競爭形勢的判斷。中金公司稱,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意味著大量AI模型需求,AI模型通用性低導致專案碎片化、交付效率低是行業目前痛點,未來高生產效率、低邊際成本是AI競爭焦點。龍頭廠商透過全棧底層能力提升實現AI模型的工業化生產,從根本上提升效率。

近三年半累計虧損242億元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報告,人工智慧軟體將是未來十年增長最快的商業領域之一。2025年全球人工智慧軟體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218億美元,自2020年起的複合年增長率為31.9%。

其中中國市場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將從2020年的295億元增長至2025年的1671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41.5%。

沙利文報告稱,按收入算,商湯科技在2020年已經位列行業亞洲第一。在2020年中國計算機視覺軟體提供商的市場份額排名中,商湯科技以11%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具體而言,2018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商湯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是18.5億、30.3億、34.5億元,16.5億元。

過去三年半時間商湯累計營收99.78億元,和“AI四小龍”中的其他三家相比,商湯的規模處於領先位置。

從商業模式來看,商湯科技的主營業務包含四個板塊: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及智慧汽車。2021年上半年,智慧城市收入貢獻最大,而智慧汽車的商業化收入貢獻佔比最低。具體來看,上述四大板塊收入分別為6.47億元、7.86億元、1.48億元及706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熱的發燙的元宇宙(Metaverse)概念,也上了商湯科技的業務清單。

招股書稱,公司的SenseMARS軟體平臺內含超過3500個AI模型支援全新的元宇宙體驗。透過賦能200多款手機、AR及VR裝置、智慧大屏及消費級無人機,SenseME及SenseMARS實現了真實世界及虛擬世界的連線。

使用者層面,截至今年上半年,商湯的軟體平臺的客戶數量合計超過2400家,其中包括超過250家財富500強企業及上市公司,以及超過30餘家汽車企業。

然而,收入規模擴大並未緩解商湯的虧損問題。2018-2020年、2021年上半年,商湯期內虧損分別達到34.33億元、49.68億元、121.58億元、37.13億元,三年半累計虧損242.72億元。

如果消除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虧損這樣不能反映經營表現的專案後,2018-2020年、2021年上半年,商湯科技經調整虧損淨額分別為2.21億元、10.37億元、8.78億元以及7.26億元,期內累計扣非淨虧損為28.62億元,且呈擴大趨勢。

持續虧損讓商湯科技面臨較大流動性壓力,截至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的各期末,公司淨負債分別為53.6億元、106.5億元、209.3億元及229.6億元。

從衡量公司“造血”指標的經營活動現金流來看,報告期內商湯科技現金流是持續流出狀態,各期分別為-7.5億元、-28.7億元、-12.3億元及-8.3億元。

招股書稱,公司投入大量資源投建大型AI超算中心以及開發AI晶片和AI感測器等核心產品,此類研發專案資金投入大、回報週期長,導致現金流為負。

實際上,作為技術驅動型公司,商湯科技在研發投入上毫不手軟。2018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商湯科技的研發開支分別為8.49億元、19.16億元、24.54億元及17.72億元,分別佔營收的45.9%、63.3%、71.3%、107.3%,合計研發支出達69.9億元。

技術出身的創始人,奠定了商湯的重研發風格,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計有40位教授參與研發工作,並擁有逾5000名各類員工,其中約三分之二為科學家及工程師。

此外,報告期內,商湯的毛利率分別為56.5%、56.8%、70.6%、73.0%。高毛利率是由於公司向客戶提供SenseCore軟體平臺的銷售,和軟體行業的高毛利率屬性一致。但在剔除銷售開支、行政開支、金融資產的減值虧損等專案後,其淨利率仍然難以轉正。

商湯科技也預計,伴隨著公司繼續擴大業務及運營以及投資於研發、通用人工智慧基礎架構及地域擴張,成本及開支於未來將增加。在此情況下,倘公司無法產生足夠的收入及管理開支,可能會繼續於未來遭受重大損失,並可能無法實現或維持盈利。

高估值面臨合規、倫理等諸多挑戰

目前,人工智慧轉入落地應用階段。業內分析認為,當前行業面臨的痛點在於,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對AI模型需求存在差異,單個模型只適用特定任務,但模型生產還停留在專家人工訓練時代,這就導致AI企業交付效率低,邊際成本高。

具體到每一個客戶,又由於需求碎片化特徵,就需要重新收集、標註資料、訓練模型,以至於幾乎每個專案都要重複進行這一流程,研發流程難以複用。如此AI企業的成本就會不可避免地往上走,虧損也就成為了常態。

中金在研報中稱,突破這一問題的關鍵是透過提升全棧底層能力,實現AI模型的工業化生產,從根本上提升效率,解決人工智慧落地應用不經濟的難題。

但在實際中,國內僅少數巨頭具備底層自研能力。研報表示,AIDC(計算與賦能資料中心)能力國內稀缺,AI公司自建算力中心或將成為未來趨勢,同時自建AIDC實現算力雲化是突破英偉達CUDA(一種平行計算框架)生態壁壘的關鍵。

而且隨著BERT、DALL-E、GPT-3 等大規模預訓練模型的出現,業內判斷基於預訓練大模型的AI模型工業化方式是未來趨勢,但大模型的技術和算力壁壘高,常見開源框架對於大模型場景的效能支撐不足。

招股書顯示,為突破算力上的瓶頸,商湯科技正在上海臨港建設大型AIDC,設計算力為每秒3.74百億億次浮點運算,並使公司總算力達到每秒4.91百億億次浮點運算。該AIDC將於2022年初投入使用落成,屆時會成為亞洲最大的超算中心之一。

實際上,在訓練框架、算力平臺等底層技術設施上的投入,讓商湯科技過去幾年在效率上已經實現較大提升。

根據公開資料,公司部分演算法的生產效率在過往5年中提升了約1000 倍,同樣精度的一個演算法模型,5年前可能需要10個研究員花半年時間來研發,現在只需要一個研究員花三天就可以完成研發。

不過持續底層投入資金需求大、時間長、風險高,一般企業難以承受。例如,演算法的領先需要龐大的隊伍投入,需要研究人員不斷突破演算法的極限,持續在頂級期刊中發表論文;硬體上,為突破大量GPU並聯計算帶來的記憶體牆和算力牆等問題,需要對硬體和框架做深度最佳化,大幅增加了訓練成本。

商湯科技稱,預期未來在人工智慧架構上還有會大量的資本性支出,特別是潛在擴張到更多垂直行業方面,且公司正在建設上海臨港AIDC,鉅額資本性支出無可避免。

這意味著要實現AI模型從“小作坊”到工業化生產的轉變,仍處於“失血”狀態的商湯科技,將面臨更大的資本支出。

行業面臨的不止於投入成本高、商業化難度大,AI行業還面臨合規、倫理問題。

AI行業主要根據採集到的資訊建構模型,而採集和應用資料,存在違法風險。其中,《資料安全法》將於2021年9月1日正式施行,《個人資訊保護法》將於11月1日起正式實施。《個人資訊保護法》明確:不得進行大資料殺熟;不得向用戶強制推送個性化廣告;限制過度收集使用者個人資訊……

有分析認為,資料是AI公司生命線,隨著兩部法律實施,AI行業過度收集資料的傾向,有望得到遏制,行業將面臨重塑。

雲從和曠視在上交所的問詢函當中,也都被問及資料合規和倫理風險問題。

燒錢、難盈利的AI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泡沫消退。

2020年7月20日,有著“AI晶片第一股”之稱的寒武紀正式登陸科創板。當日,公司開盤價250元/股,漲幅288.26%,市值一度突破千億。公司最新市值僅371.5億元,股價較上市首日下跌62.86%。

格靈深瞳一度被稱為“AI最大泡沫”。此前在2013年,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遇到了CEO趙勇,在一次飯局上,徐小平給出5000億美金的估值,而紅杉資本的沈南鵬則給出1000億,兩人爭執不下時,最後馮波給出了一個折中價格 3000 億美元。此後,格靈深瞳出現了高管離職、資料打架、上市中止、營收崩潰等一系列風波,D+倫估值僅為6億美金。

“AI四小龍比慘大會”曾是脈脈上熱門話題。有認證為依圖員工的使用者爆料稱,公司出現了大規模裁員。

在盈利不明朗、研發投入巨大、面臨越來越嚴格的個人資訊保護的情況下,商湯科技能否保住高估值?雷達財經將繼續關注。

注:本文是雷達財經(ID:leidacj)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684 字。

轉載請註明: 商湯科技三年半虧240億,面臨資料強監管,能撐住近千億估值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