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搶著“打新”奈雪的茶的散戶來說,可能高興不起來了,費了半天勁搶中的籤,發現到手居然是一杯“帶血的茶”。
上市首日即破發,“打新”人虧了一整年的奶茶錢
6月30日,備受關注的奈雪的茶成功登入港交所,發行時定價19.8港元/股,每手500股,香港發售佔比10%,國際發售佔比90%,預計發行2.57億股股份。
不過令人驚詫的是,奈雪的茶IPO首日即出現破發,開盤時報18.86港元/股,盤中最大跌幅一度達12.63%。截止午間休市時,報17.60港元/股,盤中總市值為301.9億港元,與預測相比跌了11.11%。
與上市首日即破發相比,奈雪的茶在IPO認購階段可謂火爆一場。根據認購結果看,奈雪的茶港股發行股票獲得了432倍的超額認購,每股定價為19.8港元,共計認購了111.15億股。
以奈雪的茶規定的“打新”要求,每手最少500股,一手“入場費”1000港元,不計手續費,眾多“打新”者在IPO首日一手就虧了1000港元。
有中籤者甚至調侃:一手就中了1籤,沒想到還虧了一年的奶茶錢。
和“打新”散戶不同的是,上市之後,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夫婦卻賺了盆滿缽滿。按照奈雪的茶估值350億港元來看,彭心夫婦控制了公司64.1%的股票權,持股比例佔57%,約9.77億股,上市後身價一下達到了206億港元,妥妥實現了人生財務自由。
對於上市破發的原因,《財智無界》認為,最近眾多新股集中在香港上市,大量“打新”的投資者急需資金轉投其他新股,資金流動性一直較強。
再者,近期奈雪的茶最主要的對手,喜茶傳出了一筆融資資訊,估值已達600億。資本對於奈雪的茶賺錢能力與發展前景持疑惑態度。
但是,分析機構對於奈雪的茶在資本市場短期內表現還是持樂觀態度。他們表示:目前奈雪的茶還處於快速開店期,並且身處現製茶飲頭部,具備一定稀缺性。因此,預計到2023年時,奈雪的茶估值將上漲到377億港元。
門店是希望更是“命門”,只有不斷開新店才能贏得資本認可
在多個場合,彭心都曾表示過,無論是定位選址,還是門店裝修上,奈雪的茶都在對標星巴克,並且不亞於星巴克。
拋開裝修風格,對於開店數量上,奈雪的茶確實也是這麼做的。雖然和星巴克國內近5000家門店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是從2017年到2021年間,奈雪的茶新開店數量分別達到了44、155、327、491、562家,新店數量始終在快速增長中。
並且,預計在2021年至2022年間,奈雪的茶還計劃在一線城市及新一線城市,再新增至少300家至350家茶飲店,其中70%的門店將被打造成奈雪PRO茶飲店。
在股權招募書上,奈雪的茶也表示,要將70%的募集資金用於擴張茶飲店網路方面,另外的30%將分別用於提升供應鏈能力、提升運營效率,以及一般運營資金。
為何奈雪的茶如此注重門店數量?是因為餐飲行業有個定律,任何一個品牌的成長與資本市場對其估值,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品牌的門店是否在持續擴張中。當初的瑞幸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將融資來的大把資金用在了開新店上。
門店,既是奈雪的茶獲客、流量產生的聚集點,也是品牌的供應中心,更是資本市場繼續認可並給予估值的載體。
不過,大肆擴張是把“雙刃劍”。由於整體客戶流量沒有增長,但是新開店鋪數量卻持續增加,導致客流量過度分散情況出現,單店的銷售額和淨利潤不斷降低。
據股權招募書資料顯示,從2018至2020年間,奈雪的茶單店日平均銷售額為3.07萬、2.77萬和2.02萬。單店日淨利潤率分別為24.9%、21.0%和13.5%。
對標星巴克,真有這樣的底氣嗎?
將星巴克定為追趕目標的品牌,遠不止奈雪的茶一家,更不能只從開店數量上追趕。
從利潤率方面看,根據渣打銀行統計,星巴克暢銷的大杯拿鐵咖啡,利潤率高達17.7%。在各項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僅佔13%,成本佔比最高的是店鋪租金,達到了26%。
而在奈雪的茶股權招募書中,原材料成本是最大的專案開支,佔到了整體營收30%以上。並且隨著店鋪數量的不斷增加,原材料成本並未均攤,並且還在持續升高。根據資料顯示,奈雪的茶原材料成本佔比2018年時為35.3%,2020年已上漲到了37.9%。
原材料成本高有利也有弊,它可以提升品牌定位,躋身高階市場,營銷宣傳時也有大量“故事”可講。但是原材料成本過高,也會造成毛利變低,影響企業整體營收。
針對與此,在今後的規劃中,奈雪的茶計劃將融來的資金,用於不同城市的“中央廚房”建設,服務旗下品牌門店,降低儲備原材料及製作成本,降低單店成本支出。
賺錢難,如何儘快盈利是擺在面前的大難題
單店淨利潤率的不斷變低,加之持續變高的原材料及各項成本,使奈雪的茶盈利相當困難。
從2015年成立到2021年,在6年時間裡,奈雪的茶始終沒有盈利。2018年虧損6972.9萬元,2019年虧損3968萬元,2020年虧損2.03億。經過多番調整後,才勉強盈利1664.3萬。
一面是不斷新開店的門店、市值高達300億,一面是連年虧損,調整後盈利1600萬,如此大的差距實在讓人摸不清頭腦。甚至有人懷疑,一千多萬的利潤是如何支援其300億的市值?這難道是茶飲圈的“泡沫”嗎?
針對盈利的問題,奈雪的茶在去年11月份設立了Pro店型。和一般門店相比,Pro店員工控制在13名,低於其他門店21名的平均人數。
同時,店鋪面積也更小,加上精減後的裝置,及運營成本,Pro店的投資成本控制在100萬元左右,相比其他店鋪,投資成本至少縮減了80萬。
同時,Pro店裡還配備有汽水、零食、烘焙等茶飲配套商品一同出售。
由於剛剛運營不足1年時間,Pro店的盈利能力如何,現在還不得而知。另外,精簡後的Pro店輻射能力能否比肩正常店鋪,還需要考驗。
再加上“老對手”喜茶在新一輪融資後,估值規模已達600億,已穩坐現製茶飲“老大”的位置。頂著“茶飲第一股”頭銜的奈雪的茶未來發展如何,只能交給時間來評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