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年營收1500億,全球第4巨頭整體上市!A股“機械一哥”換人?

由 万俟傲白 釋出於 財經

原標題:年營收1500億,全球第4巨頭整體上市!A股“機械一哥”換人?散戶盼望的挖掘機資產來了

導讀:200億混改後迎來千億重組:徐工要整體上市,投資者盼望已久的挖掘機資產要來了。

在徐工機械200億混改方案落地半年之後,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要迎來整體上市。

4月6日晚間,徐工機械釋出公告稱,公司擬透過向控股股東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工有限”)的全體股東以發行股份等方式實施吸收合併。本次重組預計構成重大資產重組。經申請,公司股票自4月7日開市起開始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

去年9月,徐工機械披露了徐工有限混改結果,透過股權轉讓和增資擴股的方式,合計引資210.6億元。混改後,公司實際控制人徐工集團持有徐工有限的股權從100%降至34%,但公司實際控制人不會發生變更,仍為徐工集團。

彼時,市場對徐工機械引入體外優質資產的預期就逐漸升溫。如今,靴子終於落地了。

4月7日收盤,徐工機械市值為586億元。

去年混改引資210億元

去年9月,在徐工機械舉辦的戰略投資者簽約儀式上,徐工集團與3家國有控股企業成功簽訂總額為54億元的股權轉讓協議,徐工機械與12家戰略投資者和員工持股平臺成功簽訂總額為156.56億元的增資協議。合計引資210.6億元。

混改簽約儀式現場 圖片來自徐工集團

其中,12名戰略投資者包括天津茂信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上海勝超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嘉興金石彭衡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杭州國改雙百智造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中信保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等12家公司,合計增資比例為46.2817%,合計投資金額147.87億元。

此前,曾有分析人士指出,徐工有限混改牽扯中央、地方國資、社會資本、員工等多方利益,難度係數大,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目前來看,徐工混改引入了戰投,實行員工持股,改革力度頗大。徐工混改完成後將是今年全國混改第一大單,也將是近三年全國裝備製造業混改第一大單。

整體上市是早在規劃中的一步,“戰略投資者簽約及混改進一步收官,將讓徐工有限由100%純國有的老國企,轉變為一個嶄新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徐工有限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民彼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未來3年內將加快推進資產證券化和整體上市工作,在資本市場上也要大有作為。

年營收達1500億!全球行業榜單中排第四

官網顯示,徐工集團成立於1989年,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規模宏大、產品品種與系列齊全、獨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企業集團。世界工程機械行業第4位,中國機械工業百強第4位,世界品牌500強第409位。

徐工集團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產品銷售網路覆蓋187個國家及地區,在全球建立了300多個海外網點為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營銷服務,年出口突破16億美元,連續30年保持行業出口額首位。

目前,徐工集團9類主機、3類關鍵基礎零部件市場佔有率居國內第1位;5類主機出口量和出口總額持續位居國內行業第1位;汽車起重機、大噸位壓路機銷量全球第1位。

據徐工集團官微資訊顯示,徐工2018年、2019年營業收入連續突破千億元。輪式起重機市場佔有率世界第一,成套混凝土機械、樁工機械均躋身世界行業前二,進入全球露天礦業挖運製造商前五。據媒體報道,2020年徐工營收達到1500億元。

2020年5月18日,據英國KHL集團釋出的“2020年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排行榜(2020Yellow Table)”顯示,徐工由2019年的第六位躍居第四位。而三一集團則由2019年的第七位上升至2020年的第五位。

裝入挖機業務,A股機械“一哥”要換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徐工機械上市公司體系內包括的業務主要有起重機械、工程機械備件、樁工機械、鏟運機械等。而徐工有限旗下業務板塊囊括了工程機械業務,以及挖掘機、重卡、礦業機械、塔機、裝配式建築、物流等新產業。

其中,市場對挖機業務注入上市公司的呼聲最高。

方正證券認為,“挖機作為工程機械價值量第一的品類,無論市場規模還是利潤率均高於公司現有起重機業務。據保守測算,2020年徐工挖機將實現營收206億元,一旦挖機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將有效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中長期成長能力,公司價值有望得到重新評估。”

目前,A股機械板塊的“老大”是三一重工。

年報顯示,去年三一重工實現營業總收入1000.54億元,同比增長31.2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4.31億元,同比增長36.25%。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1262.5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565.62億元。

鑑於徐工要整體上市的訊息,或將動搖其第一的位置。截至4月7日收盤,三一重工報34.94元,漲0.11%,總市值2965億元。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張賽男)、e公司官微、公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