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王”掉隊,淨利大降,發生了什麼?

文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 吳麗華

利潤大降,股價下跌,股權激勵方案被質疑,還收到了深交所問詢函,曾經風光無限的創業板第一市值股溫氏股份(300498),最近有點不太順。

本輪最強豬週期從2019年延續至今,國內叫得上名號的養豬企業大多利潤大增。曾經生豬出欄量、市值都排名第一的溫氏股份在2020全年和2021年一季度卻出現利潤大幅下滑,分別下跌46.83%和71.28%,生豬存欄、出欄等關鍵指標也被趕超,被調侃“完美錯過最強豬週期”。

全行業風口之下,曾經的行業龍頭怎麼了?“完美錯過”背後有何隱情?

“豬王”掉隊,淨利大降,發生了什麼?

▲圖/ICphoto

完美錯過最強豬週期

4月28日,股價連續多日下跌的溫氏股份終於翻紅,出現微漲。

就在前一晚,溫氏股份公佈了其最近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在回答機構投資者為何在這個時點主動路演時,溫氏相關人士解釋,公司目前市值被低估,需要主動加強和投資者溝通,介紹好公司生產經營和管理情況。

儘管“五一”前兩日出現微漲,但市場似乎並不買賬,投資者大多不看好其股價走勢。

“很顯然,溫氏股份年報和一季報利潤增速下滑嚴重,加上新出臺的股權激勵方案很受質疑,投資者在用腳投票。”一位股票分析師如此表示。

溫氏股份業績的確下滑得有些出乎意料。上市公司業績波動本不足為奇,但架不住橫向和縱向比較。

溫氏曾經是生豬出欄量排名第一的中國“豬王”,上市之初市值一度高達2800多億元,被稱為創業板第一市值股。但是,今非昔比,最強豬週期之下,排名靠前的養豬企業紛紛開足馬力,生豬出欄量和利潤齊飛。

“豬王”掉隊,淨利大降,發生了什麼?

以過去一年生豬銷量排名前五的企業為例,牧原、正邦、溫氏、新希望、天邦生豬出欄量分別為1811.4萬頭、955.95萬頭、954.6萬頭、829.25萬頭和307.79萬頭,在其它四家生豬出欄量分別增長76.70%、65.27%、130.60%和26.17%時,溫氏股份生豬出欄量大幅下降48.45%,幾近腰斬。

要知道,在豬肉價格長期維持高位的2020年,每多銷售一頭豬都意味著實打實的利潤。

這種情況下,2020年牧原、正邦、新希望、天邦養豬板塊銷售收入分別增長180%、206%、192%、92%,溫氏則僅增長了0.72%,勉強實現正增長。從盈利增速看,2020年牧原、正邦、新希望、天邦分別增長348.97%、249.84%、4.77%、3131.98%,溫氏的增速卻是-46.83%。

作為曾經生豬出欄量全國第一的大戶,2018年溫氏股份生豬出欄量曾經達到2229.7萬頭,是目前行業第一牧原的兩倍,非洲豬瘟影響較大的2019年生豬出欄量達1851.66萬頭,比當時的行業老二多80%。

多方比較,結果很明顯,全行業高歌猛進的大好形勢下,溫氏大幅度掉隊了。

“豬王”掉隊,淨利大降,發生了什麼?

▲圖/ICphoto

被雞鴨拖了後腿?

從風光無限行業第一,到生豬出欄量滑落到行業第三,利潤增速更是天壤之別,按照溫氏的說法,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受活禽市場供給過剩和新冠肺炎疫情下餐飲業營業不足對禽肉消費需求減少等因素的影響,活禽銷售價格較2019年同期大幅下降,溫氏養雞、養鴨業務利潤同比大幅下降,出現較大虧損。

也就是說,不同於牧原、正邦等專注於養豬的企業,溫氏業務更多元,不巧,在豬肉價格衝上歷史高位期間,其受雞鴨供應過剩價格下跌拖累,導致業績不佳。

其次,2020年,國內非洲豬瘟疫情影響仍較為嚴峻,為控制風險,溫氏股份在前期主動調整了豬苗調運及投放生產環節的進度,報告期內公司肉豬產量相應下降。

此外,非洲豬瘟疫情影響下,溫氏主動淘汰部分受威脅母豬,存欄母豬的整體生產效能有所下降,導致種豬場的健康豬苗出欄量呈階段性減少態勢,同時,肉豬育肥過程中上市率也有所下降。

這一解釋,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為2020年溫氏生豬出欄量大幅下降、利潤增速大幅低於可比上市公司的原因。

2020全年,溫氏股份銷售肉豬954.55萬頭,收入398.30億元,毛豬銷售均價33.56元/公斤,同比變動分別為-48.45%、0.72%、79.95%。雖售價大增,但銷量大降還是讓溫氏沒能在最大程度上享受多少高肉價紅利,銷售收入僅微增0.72%。

同期,牧原、正邦等生豬出欄量卻大幅增加,去年全年,溫氏股份銷量不但被牧原碾壓,也被正邦趕超,排到了行業第三。

對比之下,市場及投資者開始質疑溫氏管理團隊的戰略眼光、管理能力,甚至其一直採用的“公司+農戶”的養殖模式,也存在應對不力的問題:業界分析認為面對2019年啟動的大行情,溫氏竟減少投苗,加大了肉雞產能存在決策失誤。

“豬王”掉隊,淨利大降,發生了什麼?

▲圖/ICphoto

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分析認為,面對非洲豬瘟的長期威脅,“公司+農戶”的方式造成疫情防控難度大,生物安全防控體系的提升很難達標,會影響到溫氏股份的擴張節奏。

在非洲豬瘟大幅提高生豬養殖門檻及技術要求,行業快速規模化的背景下,這種模式很大程度上考驗著溫氏的內控力和管理水平。

目前來看,溫氏似乎並沒有改變其養殖模式的打算,為增加農戶合作黏性,促進養殖資源穩定和持續增長,溫氏於2019年下半年起實施“公司+農戶”長效合作機制,與合作農戶簽訂長期合作協議,並設定按畜禽上市量與淨利潤相關規則與養戶進行收益的分享,為此,2020年年報週期內,溫氏還計提了合作農戶收益分享金額11.9億元。

股權激勵方案遭質疑:家族利益輸送?

淨利潤增速逆勢大降的同時,溫氏股份在年報正式釋出前丟擲的股權激勵方案更是引發投資者質疑。

在這份首次授予股份高達2.37億股的方案中,溫氏家族成員及其配偶、父母、子女被授予633萬股,對應最新市值近億元。考核目標則是,第一個歸屬期,2021年度畜禽產品總銷售重量比2020年度增長10%,或營業總收入比2020年度增長8%。第二個歸屬期,2022年度畜禽產品總銷售重量比2020年度增長40%,或營業總收入比2020年度增長15%。

方案一出,溫氏股份的投資者就炸開了鍋。

有投資者反問完美錯過最強豬週期的溫氏股份,何來底氣白送溫氏家族股票激勵?散戶們紛紛質疑溫氏業績大跌的情況下仍然對自家人“慷慨”有損投資者利益。深交所也下發關注函,詢問其激勵物件中公司實際控制人溫氏家族成員及其配偶、父母、子女擬獲授股數的確定依據、合理性及業績考核指標的確定依據是否科學合理等。

4月23日,溫氏股份舉行的2020年度業績網上說明會上,這份股權激勵方案也成為焦點。

投資者對股權激勵計劃不把利潤增長作為考核指標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家族企業經營中如何避免家族員工只拿錢不幹事等提出問題。溫氏股份相關負責人回答,採用反映實物生產量增長指標作為本次激勵計劃考核指標,符合公司的目標管理體系;公司有一套規範嚴格的薪酬管理制度,不存在拿錢不幹事的情況。

對此,有投資者表示,營收和總銷售重量增長只要擴大規模就可以完成,並不具有挑戰性。而且由於股權激勵方案中每股價格為9.26元,相比目前股價折價30%以上,不少投資者認為其股價還有很大下跌空間。

與此同時,市值蒸發大半,股價逼近歷史最低點,溫氏顯然有點著急了。

4月26日主動透過路演與機構投資者溝通時,溫氏相關人士明確表示,公司當前各項生產技術指標均出現較為明顯的拐點,前瞻指標均有較大提升,比如高繁基母數、單月種豬分娩窩數、窩均健仔數、單月投苗量、肉豬存欄等,整體趨勢積極向上,預計肉豬出欄量在下半年起有較大提升。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就外界的上述質疑聯絡溫氏股份,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因近期追問類似問題的媒體較多,暫不接受採訪,一切以公司的公告為準。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028 字。

轉載請註明: “豬王”掉隊,淨利大降,發生了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