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增收不增利,良品鋪子還是“良品”嗎?

只增收不增利,良品鋪子還是“良品”嗎?
昨日,良品鋪子釋出第三季度財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5.3億元,同比增長1.2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64億元,同比下降16.15%。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持續提升,休閒零食行業市場規模不斷壯大,疫情期間更是實現了爆發增長。

據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線上休閒食品行業規模達到10556億元,預計2020年有望突破11200億。

但立足高階的零食品牌“良品鋪子”卻始終無法擺脫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日前,其釋出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下降17.56%,受此影響,當日股價大跌6.78%,一度逼近跌停。

只增收不增利,良品鋪子還是“良品”嗎?
第三季度雖有所改善,但形勢依舊不太可觀,而這或與其毛利率過低脫不了干係。

據調查瞭解,2019-2020年上半年,良品鋪子銷售毛利率分別為32.49%、31.87%和30.53%,嚴重低於39.8%的行業平均水平,而其同行來伊份和三隻松鼠等則均在40%以上。

不只是毛利率過低導致只增收不增利,存在於良品鋪子中間的代加工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同樣也不容忽視。

資料顯示,良品鋪子創立於2006年,主要從事休閒食品的研發、採購、銷售和運營業務。

目前,旗下擁有約1000+產品種類,其中除部分為自營品牌以外,剩下一大部分皆採用代加工的模式進行生產。

代加工本身是一種正常現象,可以大規模節約企業的生產運營成本、分散企業的管理壓力。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由於產品生產過程無法做到實時監控,因此常常引發食品安全問題。

對此,筆者在黑貓投訴平臺檢索“良品鋪子”發現,投訴量多達458條,投訴緣由多為零食中吃出異物和食材變質等等。

只增收不增利,良品鋪子還是“良品”嗎?
可以預見,如若良品鋪子不對此加以干預和整改,久而久之,品牌聲譽和基本的信任都會隨之消亡。

除此以外,回到整個零食行業我們會發現,目前市面上幾大頭部零食品牌,不管是良品鋪子,還是三隻松鼠、百草味、來伊份等等,其在產品種類、口味、包裝和營銷攻略上都十分趨同,目標人群更是接近。

對此,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釋出的《消費升級背景下零食行業發展報告》也表示,零食行業普遍存在品牌之間的同質化競爭。

尤其是營銷形式多為買贈、促銷、滿減等等,在帶來銷量的同時,利潤空間也會被進一步壓縮,而這對毛利率已然頗低的良品鋪子更為不利。

另外,上述我們提到良品鋪子目前的產品種類有1000+,SKU更是多,而這其中包含的包材、管理等隱形成本會給企業帶來非常大的負擔,因此加速“瘦身”,重構產品矩陣,打造核心品類刻不容緩,不只是良品鋪子,所有零食企業亦如此。

不過,在整體利好的大環境下,良品鋪子的發展勢頭還是向好的。

首先,開創之初便立足於高階定位的戰略十分符合未來市場的發展趨勢;

二,面對同質化競爭和市場壓力增大,其前不久正式進軍了兒童零食領域,並設立了旗下首個兒童零食子品牌“良品小食仙”來擴充市場份額;

三,於第三季度推出的健身輕食子品牌“良品飛揚”系列產品9月銷售額達1099萬元,上市3個月月度複合增長率達256.73%。

說到輕食,不只是良品鋪子,其在乳企間的風颳得也不小,譬如蒙牛、伊利、完達山等都紛紛加入了進來,可以看到,代餐食品或成下一個消費藍海。

不過,據瞭解,目前我國是沒有關於代餐食品的強制性標準的,只有一箇中國營養學會最新頒佈的《代餐食品》團體標準,僅作為行業參考標準。

而標準缺失、門檻過低,緊接著引發的就是產品的魚龍混雜和參差不齊,致使整個行業處於一種無序的狀態。

因此,產品質量的把控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企業堅守的底線,至於良品鋪子會發展幾何,還有待持續觀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62 字。

轉載請註明: 只增收不增利,良品鋪子還是“良品”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