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總市值全球第二 30年融資超15萬億分紅逾10萬億
30年風雨征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始終服務於中國經濟的發展與轉型升級。包含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區域股權市場等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一邊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一邊在改革與探索中一路前行。目前滬深兩市共有4101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近80萬億元,擁有投資者賬戶數量1.75億,營業收入總額佔了GDP總量的半壁江山,上市公司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力量。
資本市場助力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上市公司破4000家 總市值全球第二
“十三五”以來,滬深兩市上市公司數量跨越3000、4000兩個千級門檻,相比資本市場建立初期10年上市1000家的進度,A股擴容速度顯著提升,資本市場日益繁榮。
今年隨著註冊制的實施帶來的市場擴容,滬深兩市最新市值已達78萬億,與2000年末相比增長了16倍,近20年年均增速15%,市值增長顯著。
2014年底,滬深交易所市值首次躍升至全球第二位。當前滬深交易所總市值近80億元,約佔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總市值的11%,比排名第三的日本東京交易所總市值高出71%。
上市公司是中國經濟支柱力量
A股上市公司涵蓋了國民經濟全部90個行業,佔國內500強企業的70%以上,是實體經濟的“基本盤”。
2019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50.47萬億元,佔全國GDP(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首次突破50%。中國上市公司協會資料顯示,上市公司創造的稅收佔整個企業稅收的30%,實體經濟上市公司的利潤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的40%,上市公司已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力量。
30年來,上市公司透過資本市場累計實現股權融資總額超15萬億。資本市場為實體經濟,尤其是民營企業的融資提供了重要渠道。當前民營企業佔到A股上市公司的六成以上,根據恆大研究院的統計,2019年A股市場透過IPO、增發和配股實現的股權融資中,44%流向民企,36%流向國企,民營企業略勝一籌。
在《2020胡潤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上市公司佔78%。其中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的共330家,佔比66%,資本市場在助力民營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方面功不可沒。
龍頭公司亮出“中國名片”
2020年共有124家中國公司(含香港,不含臺灣)上榜《財富》世界500強,公司數量首次超越美國問鼎全球。124家公司中,在A股上市或部分上市的公司超過70家,佔比近六成,優質上市公司成為中國企業對外展示的“中國名片”。
30年來,A股上市公司中湧現出一大批行業龍頭,在各領域均起到良好示範引領作用。2001年中國石化的上市實現了A股千億市值公司零的突破,當前兩市千億市值公司已增至118家,其中金融類公司33家,電子、通訊、計算機、醫藥生物行業公司合計28家。
科技和醫藥行業龍頭的迅速崛起,體現了資本市場在支援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上市公司科技屬性增強
十八大以來,中國加速了由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的程序,綜合創新實力不斷提高,A股上市公司“科技”屬性逐年增強。伴隨著科創板開板和創業板註冊制正式落地,新興技術產業迎來更大舞臺。
證券時報·資料寶統計,2020年以來A股共有342家公司首發上市,合計募資4238億元,IPO公司數量及募資金額均排進歷史前三。其中科創板募資2022億元,佔比近半;半導體行業募資近800億元,細分行業排名最高。科技新生力量來勢兇猛。
從市值分佈來看,當前資訊科技行業上市公司市值佔A股總市值的15.39%,較2010年提升超1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金融、能源類公司在A股權重均下降超10個百分點,資本市場成中國產業升級主戰場。
不過也應注意到,A股市值前十名的上市公司中無一家科技企業入圍,美股前十大市值龍頭中資訊科技企業佔據半壁江山,A股科技創新之路仍任重道遠。
上市公司做大做優做強
30年來,上市公司業績整體保持平穩增長,成長性超越同期經濟增速。價值投資時代開啟,上市公司投資者回報意識逐漸增強,A股連續3年分紅金額突破萬億元,分紅公司數量佔比達七成,大手筆分紅漸成常態。
上市公司邁向高質量發展
資料寶統計,2019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累計實現淨利潤3.72萬億,較20年前增加59倍,較10年前增加2.5倍。近10年A股公司淨利潤年複合增速13.32%,跑贏同期GDP增速。
從盈利分佈來看,A股上市公司兩極分化特徵明顯。2005年以來滬深300指數成份公司淨利潤佔全部A股比重均值為86.5%。2015至2017年隨著A股新一輪擴容週期開啟,淨利潤佔比一度回落至80%以下,此後隨著“三去一降一補”等供給側改革初顯成效,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核心資產崛起,強者恆強的特徵顯現。
2019年滬深300指數成份公司實現淨利潤3.17萬億元,佔全部上市公司的84%,佔比較2017年的低點高出近8個百分點,實現兩連升。盈利水平的提升也加速A股市值向龍頭集中的趨勢,當前滬深300指數成份股總市值40.28萬億元,佔A股總市值的52%。
A股公司成長性比同期美股高近80%
滬深300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分別覆蓋了中美兩國市值及代表性最突出的上市公司,是中、美市場整體走向的“晴雨表”,透過兩大指數成份股的財務資料對比可直觀看出兩地頭部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成長性等方面的差異。
資料寶統計,2011年以來滬深300指數淨利潤年複合增速8.58%,比同期標普500指數(4.82%)高出近80%。除2016年小幅下跌外,其餘年份滬深300指數淨利潤均保持了穩定正增長;相比之下,標普500指數淨利潤多次出現負增長,年度最大跌幅超過10%,業績波幅更大。
今年全球經濟遭受疫情打擊,不少全球知名企業元氣大傷。最新財報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標普500指數成份公司淨利潤同比重挫40%,尚未走出疫情陰霾;同期A股公司業績早已觸底反彈,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降幅收窄至6.5%,滬深300指數淨利潤同比僅下滑7.6%。
A股公司盈利能力低於美股
雖然A股公司保持了淨利潤的穩定增長,其盈利能力與美國頭部公司相比仍存差距。資料寶統計,過去10年標普500指數整體毛利率均維持在30%以上,2019年達到35.33%;2019年滬深300指數整體毛利率水平為19.04%,相當於標普500指數的一半。
從ROE(淨資產收益率)來看,過去10年滬深300指數ROE呈整體下滑走勢,2019年僅有10.51%;標普500指數ROE2015年起逐年上升,並於2016年超過滬深300指數,最新ROE達15.35%。兩者相比,滬深300指數ROE正處於歷史低位,標普500指數ROE處於歷史高位。
標普500指數的高盈利能力與其以資訊科技佔主導的市值分佈密切相關,蘋果公司和微軟公司2019年淨資產收益率分別達到55%和42%,A股頭部公司金融股佔比高,拉低了指數的整體盈利能力。
上市公司分紅意識增強
30年來,A股上市公司累計分紅超10萬億,近3年派現金額更是連續突破萬億關口,2019年一舉達到1.36萬億,再創新高。
資料寶統計,2019年實施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數量達2629家,佔年末上市公司總數的70%,較10年前提升了近10個百分點。其中,1520家公司現金分紅佔淨利潤比例不小於30%,大手筆分紅漸成常態。
分行業來看,2019年食品飲料和採掘行業支付率超過50%(僅統計盈利公司),紡織服裝、公用事業和化工行業分紅力度其次,超過40%。業績和現金流穩定的行業分紅率相對較高。
上市公司慷慨出手的背後反映出其股東回報意識不斷增強。隨著A股高分紅時代大幕拉開,A股價值投資理念也將被進一步強化。
A股分紅率逐步向成熟市場靠攏
2017至2019年,滬深300指數成份公司累計分紅總額佔淨利潤的比重為32.05%,這一分紅力度雖然縱向大幅提升,但與同期標普500指數的股利支付率40.87%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從區間分佈來看,近3年股利支付率超過50%的公司佔滬深300指數成份公司總數的14.67%;標普500成份股中,這一比例接近三成,為前者的兩倍。美股上市公司中高比例分紅股數量大幅高於中國。
當然,分紅並非越多越好,企業分紅力度和其生命週期息息相關。持續高比例分紅的上市公司大多進入成熟期,利潤水平相對穩定,資本擴張需求較小。美國股市經過上百年的發展,處於成熟期的公司數量數倍於A股公司,處於成長階段的A股分紅率略低於美股在情理之中。
海外成熟市場中,高分紅、低波動的投資品種備受關注,A股市場上以QFII和陸股通為代表的外資機構同樣偏好高分紅上市公司,從長遠趨勢來看,A股分紅力度向發達市場靠攏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