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1年10月18日,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期貨合約正式上市,同日,首批4只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的發行申請也獲批。如今,一年過去,受市場環境、跟蹤指數表現等因素影響,4只產品成立至今的收益率呈現下跌狀態。與此同時,產品的最新規模也較發行時漲跌不一。針對上述情況,有基金經理建議,投資者需要多一份耐心,可以透過這類寬基指數ETF做好定期佈局。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這類產品未來的佈局機會,要根據屆時的政策、市場、上市公司等多方面情況綜合判斷。
首批產品獲批滿週年
2021年10月18日,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期貨合約正式上市,距今已有一年時間。在期貨合約上市之際,首批4只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也於同日獲批,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匯添富基金、南方基金飲得“頭啖湯”。
其中,易方達、匯添富、南方旗下產品於2021年10月29日成立,而華夏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則於同年11月1日成立。公開資料顯示,上述4只產品的跟蹤標的均為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人民幣指數。
在成立近一年的時間裡,上述4只產品的收益率卻受市場環境影響有所下跌。據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截至10月17日,南方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華夏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易方達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匯添富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自成立以來的收益率分別為-19.39%、-19.4%、-19.47%、-19.68%,年內收益率則依次為-19.37%、-19.42%、-19.29%、-19.45%。
針對相關產品的業績表現,華夏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基金經理榮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過去一年的時間華夏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表現不佳,回撤近20%,但當前的態度需要更積極一些。現在處於長週期的底部區域,即便有各種各樣的利空因素,但要看到這些負面因素大多是顯性的、已定價的,過分渲染悲觀前景的意義不大。當然,假設未來一兩個季度結束‘低迷’,也並不意味著立即轉入‘牛市’,投資者需要多一份耐心,可以透過這類寬基指數ETF做好定期佈局”。
最新規模現差異
雖然上述4只產品的業績相差無幾,但近一年的規模卻有漲有跌。其中,部分產品的最新規模較發行時有所“縮水”。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南方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華夏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易方達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的最新規模分別為31.47億元、60.77億元、79.62億元,較發行規模減少7.49億元、6.91億元、0.38億元。與此同時,匯添富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則由約80億元的發行規模漲至二季度末的90.26億元。
對於業績相近,產品規模卻現差異的情況,華林證券資管部落董事總經理賈志評價道,被動指數產品的漲跌主要在於跟蹤指數,而各家產品規模的差異更可能在於營銷推廣的差異。
百嘉基金董事、副總經理王群航也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規模分化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首先,這類ETF作為完全同質化的產品,執行一段時間後,有1或2只產品能把規模做起來,符合ETF市場的客觀現實。同時,不同的基金公司在營銷方面的做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導致產品規模差異。此外,不同的產品,其客戶結構與偏好會有所不同,且馬太效應也會導致規模差異。
值得一提的是,在首批4只產品成立後,相關基金管理人也分別於2021年12月、2022年1月相繼推出上述產品的聯接基金。此外,2022年以來,還有以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人民幣指數為跟蹤標的指數基金誕生,如天弘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基金、易方達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量化增強基金分別成立於2月22日、9月23日。
展望後市,南方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基金經理李佳亮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直言,“當前位置,我們更看好以中國A50為代表的白馬龍頭股。我們認為目前調整了兩年多的白馬龍頭股很多已經跌出了非常好的投資機會,這種投資機會背後對應的是未來利潤和估值的雙擊,其空間或大於絕大多數賽道股,這是價效比更高的選擇。可以重點關注打包中國各行業白馬龍頭股的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的相關產品”。
王群航則表示,“這些產品本質上都是賽道型產品,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人民幣指數在編制時,把規模作為了成份股選擇的條件之一,就使得其具有了一些相關基金型別的內部藍籌特徵。未來的機會還是要根據屆時的政策、市場、上市公司等多方面情況綜合判斷”。
北京商報記者 李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