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文若楠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繼成功登陸港交所之後,樂華娛樂(02306.HK)又玩起了跨界。
天眼查顯示,近日,北京潤熙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潤熙禾生物”)成立,註冊資本為2000萬元,經營範圍包含生物化工產品技術研發;化妝品零售;第一類醫療器械銷售;日用品銷售等。
潤熙禾生物的背後,兩位商界女強人和兩家上市公司隱身其中,分別為杜華和趙燕及二者控制的上市公司樂華娛樂和華熙生物(688363.SH)。
據天眼查資料,潤熙禾生物由天津壹華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壹華管理”)和北京華熙海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熙海御”)分別出資1000萬元設立,雙方各持股50%。
其中,華熙海御由華熙生物100%全資控股,其最終受益人為華熙生物創始人趙燕;壹華管理則為樂華娛樂成員公司,由北京樂華圓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100%控制,在一系列股權穿透之後,樂華娛樂創始人杜華為其最終受益人。
另外,潤熙禾生物的主要人員名單顯示,孫一丁擔任公司董事職務。根據樂華娛樂的上市招股書,孫一丁與杜華為同居(配偶)關係,且擔任樂華娛樂執行董事長兼總裁。
針對此次事宜,時代財經以郵件形式聯絡樂華娛樂,截至發稿,未獲回覆。時代財經以投資者身份致電華熙生物證券部,相關人士表示,“對於此次與樂華娛樂合資成立新公司的情況,目前暫不清楚。”
時代財經發現,華熙生物旗下功能性護膚品牌也名為“潤熙禾”,在華熙生物2021年年報中,對潤熙禾的描述為“母嬰品牌”。
而此次合作是否與“潤熙禾”品牌相關,前述華熙生物證券部相關人士表示暫不清楚,“目前潤熙禾的品牌相對較小,我們公司大的品牌是潤百顏那些,品牌較小的話,會不會跟樂華那邊合作,目前不太清楚”。
“娛樂教母”進軍化妝品
2009年7月,杜華成立樂華娛樂,截至目前,樂華娛樂擁有韓庚、王一博、範丞丞等簽約藝人,公司的業務包括藝人管理、音樂IP製作及運營、泛娛樂業務三大互補業務板塊。
根據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以2021年藝人管理收入計算,樂華娛樂在中國藝人管理公司之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1.9%。基於樂華娛樂的行業地位,杜華和龍丹妮、楊天真並稱為中國三大“娛樂教母”。
2015年9月,樂華娛樂在新三板掛牌交易,後因新三板上的交易活動、股票流動性和品牌知名度無法滿足公司預期,於2018年3月自願申請從新三板退市。
2022年,樂華娛樂轉戰港交所,但過程也是一波三折。公司原定2022年9月7日登陸港交所,但最終卻在認購期滿後暫停IPO,直至11月才再次遞交港股上市申請。
今年1月19日,樂華娛樂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國內“藝人經紀第一股”。敲鐘當天,杜華、韓庚、王一博等現身現場敲鑼,樂華旗下眾多藝人釋出祝賀影片,當日即實現股價最高點,達到6.480港元/股。
不過,相比起明星站臺的話題度,資本市場更關心樂華娛樂的經營情況。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樂華娛樂的營收分別約為6.314億元、9.220億元、12.90億元及7.526億元,期間歸母淨利潤分別約為1.190億元、2.914億元、3.367億元及13.44億元。
從細分板塊來看,藝人管理業務貢獻的營收佔了大頭,且呈逐年增長之勢。2019-2022年前三季度,該業務實現營收分別為5.30億元、8.08億元、11.75億元及6.78億元,佔營收比例分別為84.0%、87.7%、91.0%及90.1%;音樂IP製作及運營和泛娛樂業務的創收則相對較小,自2021年起,兩項業務營收合計已經縮減至10%以下,2022年前三季度的營收數額共計0.749億元,佔營收總額比例為9.9%。
作為樂華娛樂的“利潤奶牛”,藝人管理業務包括安排簽約藝人參與商業活動、提供娛樂內容等。招股書顯示,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公司有69名簽約藝人及59名訓練生。
結合公司藝人及相關營收資料來看,樂華娛樂的業績對頭部藝人的依賴較為明顯。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前十名藝人的應占收入分別佔當期總收入的74.8%、83.0%、85.6%及87.2%,排名第一藝人,即王一博應占收入則分別佔同期總收入的16.8%、36.7%、49.5%及58.8%。
正因為此,儘管樂華娛樂已經成功上市,但市場仍對其可持續發展性保有質疑,如何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擺脫單個藝人依賴症或成為樂華娛樂上市後的一大課題。
“玻尿酸女王”押注功能性護膚品
與“娛樂教母”杜華一樣,華熙生物的趙燕也是商界的女強人。 2019年11月,華熙生物成功登陸科創板,讓趙燕成為外界眼中的“玻尿酸女王”。
官網顯示,2000年,趙燕成立華熙生物,開始微生物發酵法量產透明質酸。據央廣網、經濟觀察報等多家媒體報道,2007年,華熙生物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研發生產和銷售企業。
目前,華熙生物的業務主要有原料產品(透明質酸原料)、醫療終端產品(玻尿酸產品等)、功能性護膚品、功能性食品等。
財報資料顯示,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華熙生物的營收分別為18.86億元、26.33億元、49.48億元及43.20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5.856億元、6.458億元、7.823億元及6.774億元。
作為以玻尿酸發家的龍頭企業,此前華熙生物憑藉著原料產品獲益頗多。財報資料顯示,2019年,原料產品仍是公司主營業務,實現營收約7.61億元,佔公司總營收比例達到40.35%。
從2020年開始,這一情況開始發生轉變,功能性護膚品取代了原料產品,成為華熙生物營收第一的業務板塊。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功能性護膚品分別實現營收13.46億元、33.19億元及21.27億元,佔公司總營收比例分別為51.15%、67.09%及72.45%。
根據年報,華熙生物目前擁有“潤百顏(BIOHYALUX)”“誇迪(QUADHA)”“米蓓爾(MEDREPAIR)”“BM 肌活”“潤熙禾(BLOOMCARE)”等品牌,產品種類包括次拋原液、各類膏霜水乳、面膜、手膜、眼膜、噴霧、母嬰個護、頭皮護理及部分彩妝產品。
2022年半年報顯示,華熙生物去年前6月的營收同比增長51.58%,主要原因系功能性護膚品銷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長77.17%,原料業務同比穩步增長10.97%。
“功能性護膚品雖然佔營收比例較大,但並不意味著公司已經轉型,公司仍然保持全產業鏈發展,只是功能性護膚品在市場放量上相對容易實現。”前述華熙生物證券部相關人士對時代財經稱。
艾瑞諮詢研報顯示,功能性護膚品介於普通護膚品與皮膚科藥品之間,運用活性成分修復皮膚屏障並能針對性解決皮膚問題的護膚品,近年來,肌膚護理越來越受到國人重視,消費者認知的提升使得功效型護膚品被問題肌膚人群及成分黨所認可。
根據前述艾瑞諮詢研報,2020年,中國功效型護膚品行業規模已達到260.1億元,未來三年,功效型護膚品行業規模將以29.4%的年均複合增速繼續增高,並於2023年達到589.7億元。
賽道逐漸火熱,不止華熙生物盯準了這一蛋糕。在國內,同樣有“醫美巨頭”之稱的愛美客(300896.SZ)以及薇諾娜品牌背靠的貝泰妮均已經早早佈局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分食國內市場。
2022年11月4日,薇婭夫婦參股的鉅子生物(02367.HK)在港交所上市。作為擁有重組膠原蛋白相關產品和技術的生物科技公司,鉅子生物也佈局了功效型護膚品業務,擁有可復美、可麗金、可預、可痕、可復平、利妍、欣苷(SKIGIN)及參苷八大品牌。
更早之前的2022年8月,江蘇創健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宣佈完成首輪近2億元融資,其領投人為資生堂旗下的資悅基金。彼時,資生堂中國亦明確表示,功能性護膚產品憑藉其專業健康背景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也因此成為資生堂中國前瞻部署的細分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