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股一直是投資者又愛又恨的行業,它的特點始終是即低估又沒有像樣的漲幅行情。從醫藥行業近幾年的發展來看,雖然中國有著龐大的醫藥需求,但是集採等宏觀調控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但部分限制了醫藥行業的盈利能力天花板。
在持續估值殺跌接近尾聲後,醫藥股除了中藥外仍沒有可觀的行情,該行業是否值得長期投資?醫藥行業還有哪些細分行業機會值得期待?本文將深度解析。
連股神都無法把握的醫藥股投資
醫藥股的分支比較複雜,可以初步分化為三大塊:藥品、醫療服務和醫療器械。
藥品分為仿製藥、創新藥、原料藥和中藥。創新藥和仿製藥的區別在於專利的問題,創新藥屬於是專利未到期的藥品,仿製藥是專利到期後的仿製藥品,價格相比創新藥要低。有部分的藥企追隨創新藥研發的me too的高仿藥也屬於是創新藥。
醫療服務分為連鎖藥房、專科醫院、全科醫院、醫美、CXO等細分行業。醫療器械主要有裝置、耗材以及IVD。這兩大行業的每個分支的邏輯都有所不同。
總體來看,醫藥行業整體的投資邏輯很難概括,不同細分行業不同公司都有著不同的估值區間,所以整體行業的行情很難出現。
1993年,美國第一次Biotech泡沫破裂,華爾街分析師一度懷疑58%以上的Biotech公司將很快破產。
然而,事情並未如想象中糟糕。1994年4月,紐約證券交易所製藥行業指數創下79點的歷史低點後,隨後5年連續上漲,到1999年4月的時候,它已經上漲至369點,是當年低點的4.67倍。
在1999年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有位股東問巴菲特:1993年醫藥股大跌,你卻並沒有趁機低價買入主要製藥公司股票,是不是犯了一個大錯誤?
巴菲特回答說:我竟然沒有那麼做,簡直太糟糕了。如果再出現這樣的機會,我會在一秒鐘內做出反應,以低於市場平均市盈率水平的價格一籃子地買入一批大型製藥股。
連“股神”巴菲特在醫藥股的投資都做不到長週期的持有。他在每次大跌後才會抄底,從歷史上買過的賽諾菲、強生、輝瑞等公司來看,他每次持有不超過一年就會賣出,最長三年便會清倉。
醫藥股的滄海遺珠——創新藥
世界上具有較強板塊行情的醫藥方向至今來看除了醫藥器械便是創新藥板塊。從最具有代表性的XBI指數來看,儘管創新藥長期表現不錯但是每輪迴撤都超過了37%。過去二十年來創新藥不斷走牛的原因便在於人類不斷進步的科技創新。
然而既然這些創新藥企業在金融市場中上市,那定價自然避免不了金融週期的影響。創新藥企業往往在新藥研發成功之前是虧損狀態的,公司的估值始終採用的是未來的現金流折現模型,簡單點說就是將未來新藥研發成功的銷售額折現到現在來確定估值,這種估值存在盈利端的極大不確定性,因為新藥研發成功率不確定性很高。
因為創新藥企業的盈利端不是很靠譜,所以決定醫藥股價格的是折現因子。從上圖XBI指數和十年期美債指數的強相關性可以發現,每當美債收益率下行時,創新藥股票便會大漲。這從微觀角度也比較容易解釋,當流動性充裕的時候,創新藥的市場投資情緒會比較濃厚,會催發出泡沫行情。
目前美債收益率已到達頂點附近,創新藥的行情離拐點不遠,的確是值得關心的品種。但是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如果需要參與投資還是選擇ETF風險最小,因為單一個股有研發失敗的巨大風險暴露。
中證創新藥指數中前十大權重股包含恆瑞醫藥、藥明康德、智飛生物、長春高新、沃森生物等,前十大之和為53.19%。其中包括了CXO、疫苗等公司,於創新藥這個主題來說並不純粹。恆生港股通創新藥指數共有40只成份股,其中包括康方生物(09936)、復星醫藥(02196)、三生製藥(01530)、石藥集團(01093)、基石藥業-B(02616)、藥明生物(02269)等,其中有特色的創新藥企業更多,或能更受益於行業行情。
醫療器械和服務的細分方向或仍值得期待
在普惠醫療的背景下,醫藥行業除了創新藥以外值得關注的方向幾乎僅有國產替代以及消費醫療方向。
根據《2022 年中國科學儀器行業全景圖譜》,科學儀器已經成為中國第三大進口產品,僅次於石油和電子元器件。2022 年色譜/質譜/光譜儀進口率達83%/81%/75%,高階科學儀器裝置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根據公開的資訊,中國政府正積極推動高階分析儀器國產化程序,以打破國外在該領域的壟斷地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國家不斷出臺一系列利好政策,其中包括對部分領域裝置更新改造貸款階段性財政貼息和加大信貸支援。
據預計,2022年9月國常會決定的總體規模預估為1.7萬億元,財政部、發改委等相關部門也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快部分領域裝置更新改造貸款財政貼息工作的通知》,對新增10個領域裝置更新改造貸款貼息2.5%,額度超過2000億元。這兩則重磅政策將提供低息貸款,有助於加速消費端裝置更替週期,進一步推動中國儀器市場採購浪潮。
目前A股有關科學儀器的上市並不多,聚光科技和禾信儀器是其中細分的龍頭公司。
在疫情後復甦的背景下,醫美行業具有較強的彈性。從不同業務結構來看,醫美業務的復甦確定性較強,而醫美產品和化妝品業務兼有的公司則受到化妝品品牌輪動的影響較大。藥品器械生產商的增長穩定性較好,而下游醫美機構受線下消費波動導致業績波動較大。
愛美客作為專注於醫美的公司,業績表現最優。2023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達到6.3億元,同比增長46%;歸母淨利潤為4.14億元,同比增長51%,表現出強勁的反彈趨勢。從長遠發展來看,愛美客的產品結構保證了中長期增長的持續性。核心產品嗨體穩定增長,高階新品濡白天使持續放量,在研產品有序推進支撐中長期發展。
華熙生物和鉅子生物分別兼有化妝品和醫美產品。2022年,華熙生物的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實現收入46.07億元,同比增長38.80%。然而,增速環比回落較為明顯,至2023年第一季度化妝品板塊呈現略微下滑情況。鉅子生物2022年功效性護膚品營收15.6億元,同比增長81.3%。線上資料顯示,其在2023年第一季度維持著較好增速。
上游醫美產業鏈方面,華熙生物在2022年對醫美事業部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產品上填充領域在2022年第四季進行了產品試點獲得較高滿意度。未來潤致系列未來大單品和組合趨勢填充信心較足。鉅子生物專注於膠原蛋白,隨著技術進步和新品上市,重組膠原注射劑滲透率有望實現提升。
下游醫美機構方面,朗姿股份2022年醫美業務實現收入14.06億元,同比增長9.25%。手術類醫美業務毛利率下滑超過8個點,但2023年醫美業務的業績實現快速修復,帶動了公司業績整體修復。總體來說,醫美行業在疫情後的復甦中表現出較強的彈性和發展潛力。
總結: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醫藥股目前正處於投資的至暗時刻,“醫藥投資緊縮+集採+創新瓶頸”的持續壓力下,板塊的行情近乎喘不過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因素慢慢有了轉變,疫情不再是影響的重要因素,集採的影響已被消化,新藥的創新週期在被開啟,醫藥板塊新一輪的週期行情或將呼之欲出,投資者或不用過度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