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發力超額完成惠企利民指標任務 今年更多支援中小微企業政策已在“路上”

  主持人陳煒:去年以來,面對疫情以及嚴峻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一系列金融、財稅政策密集落地,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精準服務。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2021年如何繼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仍然是備受關注的重點議題。

  日前,國務院公佈了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量化指標任務落實情況,17項量化指標任務全部完成,多項惠企利民指標實現超額完成。其中,截至2020年12月底,5家大型商業銀行普惠性小微企業貸款餘額4.03萬億元,同比增長54.8%,各自增速均超過40%。

  這一成績超額完成了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出的“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於40%”,充分發揮了頭雁效應。

  而這只是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發展所取得成績的一個縮影。在3月2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釋出會上,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2020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國銀保監會和整個銀行業保險業系統,努力推進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支援國民經濟迅速從停滯下滑恢復到正常發展。

  據郭樹清介紹,截至2020年末,人民幣貸款比年初增加19.6萬億元,累計對6.6萬億元貸款實施延期還本付息,在5個試點省市發放應急貸款242.7億元,全年實現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目標,有力支援復工復產和“六穩”“六保”。全年新增製造業貸款2.2萬億元,超過前5年總和;新增民營企業貸款5.7萬億元,比上年多增1.5萬億元。2020年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5.3萬億元,增速超過30%。

  另據央行釋出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2020年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0.1%,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3.3%。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2020年12月份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61%,較上年同期下降0.51個百分點,創有統計以來新低。信貸結構持續最佳化,2020年末普惠小微貸款和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分別增長30.3%和35.2%。

  對於今年是否還會繼續延續金融機構讓利等支援政策,郭樹清表示,“肯定有很多政策還會延續下去”。同時,他指出,讓利比較多的是貸款利率,今年可能會有所調整,但是總的來說,利率還是比較低的。收費方面不會太大的變化,降低的費一般不會恢復。銀保監會將透過支援財務重組、債務重組、企業重組、債轉股等多種形式繼續支援企業,降低企業負擔。

  “去年,在寬信用和壓降貸款利率的雙重推動下,實體經濟透過信貸獲得了來自銀行體系的讓利。但今年寬信用轉向穩信用,利率也有所回升。因此從總量信貸的角度看,今年給予實體經濟的支援預計不會比去年多”,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不過,他認為,從結構上看,央行再貸款再貼現、延期還本付息等結構性貨幣政策仍然有必要延續下去,並有必要探索形成常態化的結構性政策工具體系。同時,透過視窗指導、宏觀審慎管理繼續支援普惠貸款投放,也將在未來延續,以擴大支援小微企業的範圍和時限。

  值得關注的是,央行行長易綱此前在談及2021年金融熱點問題時也表示,今年金融系統將進一步強化金融有效支援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型的現代金融體系,完善激勵約束機制,設計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繼續支援好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發展。

  易綱表示,今年將重點做好幾方面工作:包括繼續實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援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援計劃,兩個工具支援力度保持不變。繼續運用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小微和民營企業等領域的支援力度。持續開展商業銀行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支援商業銀行擴大“三農”、小微企業、製造業貸款投放。鼓勵銀行綜合評價小微企業信用風險水平,降低對抵押擔保的依賴。繼續發揮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援工具引領作用,支援銀行發行小微專項金融債券,推廣供應鏈票據和應收賬款確權,促進企業發債融資。引導市場推出更多供應鏈金融產品,支援產業鏈上下游小微企業融資。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71 字。

轉載請註明: 金融發力超額完成惠企利民指標任務 今年更多支援中小微企業政策已在“路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