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財證券屢踩監管紅線。繼上年末副總裁、固收部總經理、投資經理接連收到警示函後,川財證券資管部業務負責人王海陽被四川監管局勒令免職,在1年內不得擔任證券公司資管業務或債券業務主要負責人。
事實上,2019年以來川財證券就多次因合規問題收到來自監管等警示函,此次被勒令免職的資管部負責人王海陽也在2019年被監管出具警示函。而在屢踩監管“紅線”的背後,川財證券大幅進行信用減值,業績由盈轉虧,從事資管業務的人員也相應流失。
資管部負責人被勒令免職,川財證券接連收到監管函
1月18日,四川監管局釋出了對川財證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王海陽採取認定為不適當人選措施的決定。監管局認為,川財證券資管部債券交易業務經營管理混亂,違反了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和合規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
具體來看,川財證券主要存在三大問題:一是資管部崗位人員未有效隔離和管理。債券交易的投資決策、交易執行等關鍵崗位存在混合操作,勞務派遣人員長期參與資管部債券交易相關業務流程;
二是債券交易行為管控不足。部分業務人員利用個人通訊工具詢價,部分交易詢價記錄缺失,個別交易存在先成交後申請的情況。
三是交易標的債券管理不到位。資管產品投資債券的交易中,存在買入的債券未入池公司債券池白名單的情況。
監管局認為,王海陽作為川財證券資管部總經理,對違規行為負有責任,按照《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合規管理辦法》相關規定,認定王海陽為不適當人選,一年內不得擔任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或債券業務主要負責人。川財證券應在收到決定書起30個工作日內作出免除王海陽現有職務的決定。
2020年11月28日,四川監管局一次性向川財證券發出三張警示函,也均劍指以上三大問題。其中,川財證券副總裁吳瓊對上述違規行為負有責任,被監管出具警示函。川財證券固定收益部總經理安健和固定收益部投資經理趙彤則分別因為前兩項問題被監管出具警示函。
事實上,早在2019年川財證券就因內控問題受到監管關注,主要是資管業務運作不規範和公司自有資金承接資管產品所持資產的行為不規範。
彼時,川財證券被責令改正並報送整改報告。同時要求其在收到監管文書6個月內,每2個月開展一次內部合規檢查,並在每次檢查後10個工作日內,向四川監管局報送合規檢查報告。王海陽作為公司總裁助理、資管部總經理,對違規事項負有責任,被給予警示函。
同年11月,川財證券作為頤和地產兩隻債券受託管理人時,未採取有效措施督導發行人披露,亦未及時出具臨時受託管理事務報告披露發行人重大涉訴事項相關進展情況、全部股份被質押有關情況,違反了《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多條規定,收到來自廣東監管局的警示函。
踩踏“紅線”背後:資管人員減少,公司業績轉虧
經過整改的川財證券對自己的內控恢復了信心,其2019年財報中自評稱,公司的內部控制體系健全、執行有效。現行的內部控制制度和機制基本建立健全並已得到有效執行,在環境控制、業務控制、資金管理和財務會計控制、資訊系統控制、人力資源與薪酬管理、風險監控等內控方面不存在重大缺陷。
而近期川財證券接連收到監管警示函無疑是對其2019年自評的“瘋狂打臉”。
據瞭解,川財證券於1988年成立,是經中國證券會批准成立的、全國首家由財政國債中介機構整體轉制而成的專業證券公司。
2019年川財證券業績由盈轉虧,當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3.48 億元,同比下降4.88%;實現淨利潤-1.00 億元,同比減少 1.24 億元; 根據中證協資料顯示,川財證券的淨利潤排名也從2018年的71名下滑至2019年的94名,位列倒數第五位。
其在年報中表示,經營虧損主要系計提金融資產信用減值損失導致。據瞭解,2019年川財證券信用減值損失高達1.54億元,包括對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融出資金及其他債權投資計提信用減值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川財證券的資管業務多次被監管警示不合規,但其資管業務卻接連迎來增長,2017年-2019年,川財證券資管業務分別實現營業收入 3072.09 萬元、3119.31 萬元和4089.76 萬元,同比增長1.54%和31.11%。
此外,在行業整體發展的過程中,從事資管業務的人員卻有所流失。財報顯示,2014年以來川財證券員工總數不斷增多,從288人增加到2019年末的407人,但資管業務人員卻有所減少,2014年川財證券從事資管業務員工為10人,2017、2018年增至13人,而2019年這一資料下滑至9人。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陳莉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