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5月120日訊(記者李智)5月18日,由中國新聞社和能源基金會聯合主辦的國是論壇之“能源中國——邁向碳達峰:地方經濟轉型與能源發展新機遇”在京舉行。
論壇上,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指出,歐洲主要國家大多在上世紀90年代實現碳達峰,計劃2050年實現碳中和,其間有60年時間,而中國只有30年時間,所以掌控這個過程的平穩和安全是一個重大挑戰,也是一個艱鉅任務。
在他看來,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是科技。技術發展背後,是巨大的投資。朱民介紹,據估算,從現在到2060年,中國每年將有相當於GDP總量1.5%到2%的資金投入新能源、能源基礎設施領域,以及碳中和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轉型。預計今年投資將超過1.5萬億元,以後還會逐漸增加,這是一個巨大的投資,也會引起全面的經濟變化。
“碳中和是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戰略轉變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它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能源結構變化,更是整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經濟技術的再造。”朱民表示,碳中和一定會推進更新更高層次的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從這個意義上說,碳中和不單純是一個綠色的故事,更是一個再造中國經濟的巨大機遇。
在他看來,今後40年,中國將走上一條綠色道路,這條道路在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大國嘗試過。當歐美國家走向綠色發展時,其收入水平、經濟結構、能耗量等已使得這個任務相對容易,而對於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而言,要在增長的同時保持碳中和、保持綠色發展,“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朱民表示,基於中國獨特的機遇和能力,在綠色發展領域甚至有可能創造一個新的經濟理論。“這是一個發展正規化的改變,我們正走在世界前沿,想象空間無比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