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孫肅博
從2016年啟動上市輔導,華夏眼科的上市之路已經走了6年。
10月24日,這家民營眼科醫院正式開啟申購,離最終掛牌近了一步。據悉,華夏眼科本次發行數量為6000萬股,預計募集資金30.528億元,超募22.74億元。申購當晚交易所公告顯示,回撥機制啟動後,華廈眼科網上發行最終中籤率約為0.0311%,網上投資者有效申購倍數為3218.6125倍。
回首長達6年的上市之路,因違法宣傳、非法從醫、騙取保金等原因被多次行政處罰,大股東上市前密集套現,多家旗下醫院虧損,華夏眼科一直在迷霧中摸索前行,尋找光明。
從公立醫院到“莆田系”
華廈眼科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主營業務是向眼科疾病患者提供各種眼科疾病的診斷、治療等眼科醫療服務。公司旗下有57家眼科專科醫院,目前運營規模最大的為廈門眼科中心,也是公司淨利潤的主要來源。
據瞭解,廈門眼科中心最初成立於1997年,曾被公認為當地效益最好的公立醫院之一。2002年,廈門眼科中心進行改制招標,華廈醫療投資(廈門)有限公司及廈門歐華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參加了投標。
據樂居財經《穿透IPO》查閱,參與投標的華廈醫療投資(廈門)有限公司及廈門歐華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均為莆田貿易商蘇慶燦。
據招股書,2004年6月,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政府同意華夏眼科改製為營利性醫療機構,其股權以1708萬元的價格整體轉讓給了華廈投資及歐華進出口。由此,這家公立醫院變身為“莆田系”。同年,華廈投資及歐華進出口共同出資成立華廈眼科有限,即華夏眼科前身。
莆田,是福建省的一個地級市。因莆田人在全國各地開設私立醫院,並逐步抱團形成一定的組織規模,由此得來“莆田系”的簡稱。
廈門眼科中心變身“莆田系”後,蘇慶燦曾公開表示,“莆田人從‘單兵作戰’做起,現在已成立醫療集團,並正逐步走向規範。我希望我們能起到一些標杆作用,引導大家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打造莆田人響噹噹的名號。”
儘管老闆口號喊得響亮,但“莆田系”在網上仍然是“聲名狼藉”。
知乎上有網友稱,莆田系中的大部分醫院是利用上世紀末的醫院科室外包制度洗白自己,並藉此機會發展壯大的。這些醫院不是實實在在地幫你治病,而是利用給人治病的機會想盡辦法騙走病患的錢。經過他們的手,沒病反而可能得病,小病可能變成大病,治不好卻敢拍胸脯跟你說能治好。
為“莆田系”正名的蘇慶燦除了擔任華夏眼科的董事長、總經理外,目前還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招股書顯示,本次發行前,蘇慶燦與妹妹蘇世華合計持有華夏眼科70.56%的股份,合計控制公司68.16%的表決權,實際支配公司股份表決權超過三分之二。
按照華夏眼科此次申請公開發行6000萬股測算,本次發行後,蘇慶燦與蘇世華兄妹合計持有華夏眼科62.99%的股份,控制華夏眼科60.84%的表決權,處於絕對控股地位。
不能排除在本次發行後,蘇慶燦兄妹利用其大股東地位,透過行使表決權對華夏眼科發展戰略、經營決策、人事安排和利潤分配等重大事宜實施影響,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華夏眼科的實際經營。
華夏眼科於發行前的其餘股份由涵蔚投資持股6.1%,鴻浮投資持股4.37%,昊蘊投資持股3.88%,祿凱投資持股3.04%,博凱投資持股2.32%,頌勝投資持股1.72%,磐茂投資持股4.9%,啟鷺投資持股4.5%,前海淮澤持股0.68%,張美嫦持股0.2%,黎新持股0.14%。
上述股東中,涵蔚投資、鴻浮投資、昊蘊投資、博凱投資、祿凱投資、頌勝投資均為華夏眼科的員工持股平臺。此外,啟鷺投資系中金資本作為執行事務合夥人設立的有限合夥企業。據樂居財經《穿透IPO》查閱,中金資本為保薦人中金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同時,中金公司也是華夏眼科另一股東股東磐茂投資的間接出資人。
據瞭解,華廈眼科2016年開始接受興業證券的上市輔導,廣東信達律師事務所和致同會計師事務所作為參與上市輔導的中介機構。然而2019年,上述三家機構同時退出,保薦人變為了目前與股東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中金公司。
同一年,啟鷺投資、磐茂投資成為華夏眼科的新晉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中金公司進入後,華夏眼科的報表資料出現了“微調”。比如,此前披露2017年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為9169.99萬元,但最新的招股書卻顯示,其2017全年歸母淨利潤大幅下降為7740.30萬元。
蘇慶燦減持套現7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實控人的蘇慶燦在華夏眼科首次遞交招股書前曾密集減持套現。
2017年4月,蘇慶燦將所持華廈眼科0.376%股份轉讓給寶鑫華廈,交易作價188萬元。當年5月,蘇慶燦又將所持公司2.47%股權以1235萬元價格轉讓給寶鑫華廈。
2017年10月,蘇慶燦實控的華廈投資將所持的華廈眼科200萬股股份轉讓給鴻浮投資,交易價格未披露。
2019年10月,蘇慶燦將其持有的華夏眼科2250萬股股份轉讓給啟鷺投資,交易價格約為2.48億元。當年12月,蘇慶燦又將所持的公司2450萬股股份轉讓給磐茂投資,交易作價約2.7億元。
除了上述股權轉讓套現外,2019年5月,華廈眼科還進行了資產重組,透過股權受讓方式收購廈門眼科中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權,交易價格約2.52億元。據樂居財經《穿透IPO》查閱,此次交易前,該資管公司的股東為蘇慶燦實控的歐華控股及歐華進出口。
蘇慶燦為何將一家資管公司注入華夏眼科?據披露,資管公司主要資產為五緣灣房產,五緣灣房產主要系公司子公司廈門眼科中心之五緣院區所在地,其房產租賃業務不屬於公司核心業務。
一個對比是,截止2022上半年末,資管公司的資產總額、淨資產金額分別為51666.73萬元、26307.23萬元,佔公司總資產、淨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4.79%、12.60%;同期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為2230.61萬元、702.81萬元,佔公司總營收、淨利潤的比例只有1.41%及2.96%。
注入的資產與其帶來的淨利潤“失配”,對公司整體淨資產收益率來說,無疑是個拖累。
相比之下,蘇慶燦本人受益更多。在IPO之前,蘇慶燦透過減持股權及資產重組獲得了超過7個億的資產。
有業內人士表示,大股東在上市前夕減持的公司不在少數,儘管擬上市企業出於各種原因可能存在股權結構調整的需要,但在外界看來,這是一個極其不好的訊號。對於此類問題,也是證監會稽核中特別關注的重點資訊。
廈門眼科獨扛業績大旗
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華夏眼科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4.56億元、25.1億元、30.6億元及15.8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18億元、3.3億元、4.5億元及2.36億元;主營業務毛利分別為9.8億元、10.3億元、13.7億元及7.3億元;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0.19%、41.72%、45.56%及47.93%。
儘管業績處於微增態勢,但在華夏眼科開設的57家專科醫院中,有18家於2021年度呈虧損狀態。
華夏眼科在招股書中表示,該18家醫院虧損的原因主要系部分醫院尚處於市場培育期,在前期經營中醫院裝修支出、裝置購置的折舊攤銷規模較大,同時面臨醫生、護士等人員的人工成本。
華夏眼科坦言,處於虧損的18家醫院可能面臨持續虧損的狀態,這將對下屬醫院業務拓展、人才引進、團隊穩定、資金狀況等方面帶來負面影響。同時,將增加公司對廈門眼科中心的依賴和經營風險,對公司的財務業績、利潤分配造成不利影響。
實際上,華廈眼科的利潤確實長期依賴於廈門眼科中心。
2019年-2021年,廈門眼科中心的淨利潤分別為2.35億元、2.39億元及2.18億元,對應年份華廈眼科的淨利潤分別為1.8億元、3.2億元及4.5億元。可以看出,2019年廈門眼科中心的淨利潤超出華夏眼科整理淨利潤的30%;2020年,廈門眼科中心的淨利潤佔到華廈眼科的比例超過七成;2021年,廈門眼科中心的淨利潤也接近佔到華廈眼科的一半。
據瞭解,廈門眼科中心目前使用“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作為醫療機構的名稱進行業務開展,從客觀上對其開拓市場、吸引客戶、建立品牌知名度等方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若廈門眼科中心無法繼續背書廈門大學或無法在牌匾、醫療檔案等情形中使用該名稱,可能會對廈門眼科中心的客戶開拓、品牌形象、盈利能力等方面產生不利影響。
低價拿地遭問詢
自2004年第一次改制成功後,廈門眼科中心的屬性便多次在“營利性”與“非營利性”之間來回“橫跳”,且一度陷入低價拿地風波。
2009年2月,廈門眼科中心作為“非營利機構”以福建省唯一一家非營利性三甲眼科醫院的身份獲得一塊“醫衛慈善用地”使用權,成交底價3032萬元。公開資料顯示,當時廈門市同一地段的醫衛慈善用地、商務金融用地單價是該成交價10倍左右,城鎮住宅用地是其20倍左右。
這次拿地,彷彿是為廈門眼科中心量身定做。據《東南快報》2008年報道稱,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決定公開出讓一塊“醫衛慈善用地”的使用權,土地面積為3.37萬平方米,出讓地價3032萬餘元,該地塊競買者須符合“非營利性三級甲等眼科專科醫院”的條件。
深交所也曾在《問詢函》中提出質疑稱,“廈門眼科中心名下3.37萬平方米土地‘醫衛慈善用地’的獲得背景,是否完整合規,是否合法履行招投標程式,評估定價是否公允合理,是否存在以過低價格獲取該資產的情形,是否存在國有資產流失情況。”
對此,華夏眼科回覆《問詢函》表示,該土地是以不低於經政府批准的掛牌底價成交,定價公允合理,不存在以過低價格獲取該資產的情形,不存在國有資產流失情形。
除了低價拿地風波外,據華夏眼科9月15日披露的招股書(註冊稿)顯示,2019年度-2022年上半年,公司合計受到行政處罰57項,除少部分被現場沒收的實物物品外,上述處罰的總金額約為242.75萬元。
據此前華夏眼科多次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其所受的行政處罰種類五花八門,其中包括違法宣傳、非法從醫、騙取保金、醫療糾紛等。
例如,2018年12月28日,徐州市雲龍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以“宣傳‘瑞士達芬奇ZiemerLDV’飛秒鐳射裝置已獲國家衛生部批准,但經查未取得國家衛生部批准檔案,構成虛假宣傳”為由,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0條第1款及《行政處罰法》第23條,責令華廈眼科子公司徐州復興眼科醫院有限公司立即停止虛假宣傳行為,並對其罰款20萬元。
華廈眼科在招股書中坦言,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存在因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技術活動被處以行政處罰的案件。如2018年3月29日,石首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以“石衛計醫罰[2018]11-001號”處罰書,對華廈眼科子公司荊州華廈眼科醫院有限公司以“醫生未取得《醫師執業證書》擅自行醫”為由,處以“警告及3萬元罰款”的處罰。
2018年12月25日,菏澤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對華廈眼科子公司菏澤華廈“透過材料虛記、過度醫療、分解住院,騙取社會保險金30萬元的行為”罰款121萬元。
此外,2017年-2019年及2020年1-9月,華夏眼科及其控股子公司解決的涉及經濟賠償的醫療糾紛共計163件,賠償金額總額為602.56萬元。
文章來源:樂居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