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3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按年大升20.1% 但仍遜預期
5月5日,香港政府統計處公佈,3月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276億港元,按年大升20.1%,惟仍遠差過市場預期的34%升幅,較新冠疫情爆發前、2019年同期的397億港元少三成;3月總銷貨數量則上升19.8%。
政府發言人表示,3月零售銷售錄得顯著漲幅,是由於去年比較基數十分低;今年首季零售業銷貨量按年升7.2%,也較2019年第一季低32.5%。雖然社交距離措施自2月中起逐漸放寬,本地消費情緒有所改善,但因訪港旅遊業持續低迷,短期零售業前景依然困難。零售界人士認為,市民消費意欲不高,要等經濟復甦及通關才能帶動零售業。
香港今年首季零售額按年升7.5%、銷貨量漲7.2%,經季節性調整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及數量的臨時估計,均較去年第四季下跌2.2%。網購銷售額增長保持強勁,統計處資料顯示,3月份網上銷售的臨時估計為21億港元,按年升43.3%,佔零售總額的7.7%;首季計,網上銷售按年更大漲62.6%。
按零售類別,3月份旅遊相關行業零售額錄得較大按年漲幅,包括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增81%,服裝上升77.4%,藥物及化妝品升18%。然而,若與疫前相比,仍出現頗大降幅,例如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零售額為29.83億港元,較2019年3月的66.81億港元,減少55.4%。
至於民生類別,3月份普遍下滑,超級市場零售額按年跌16.1%,新鮮或急凍魚類及禽畜肉類按年跌4.4%。政府發言人指出,為了令零售業能更有力地復甦及經濟更全面恢復,社會必須齊心協力令疫情受控,並積極參與疫苗接種計劃。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表示,零售重災區如服裝及珠寶,3月份均錄得顯著增長,主要是去年基數低所致。她引述零售會員反映,4月份市況與3月份相若,與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超市、便利店、食品零售回覆正常水平,而眼鏡及電器等零售額仍有一成降幅,惟幅度已收窄;至於零售重災區的生意則下挫兩成至八成,由於該類別屬於旅客生意,復常的能力會較低。
她又說,復活節期間港人未能外遊,要留港消費,市面人流增加,市民消費仍審慎,而且以郊遊遠足等活動為主,市況依然疲弱,部分零售會員更稱,要推出折扣優惠才能吸引本地客消費;另有部分會員認為,市民或會等待電子消費券推出,而延後消費。
對於港星旅遊氣泡啟動,謝邱安儀估計初期旅客人數不多,對零售市道作用不大,並指市民消費意欲低,即使防疫措施再放寬,消費只會停留在現水平,要經濟復甦及通關才能帶動零售業。該會預測,今年上半年零售額會有增長,因去年基數低。
香港4月採購經理指數回落至50.3
5月5日,IHS Markit公佈,香港4月採購經理指數(PMI)從3月的50.5稍為回落至50.3,指數連續3個月處於50以上,反映經濟活動持續擴張。
IHS Markit經濟部總監Andrew Harker表示,最新PMI資料顯示,業務活動量3年多以來首現增長,而新接訂單量亦復歸穩定。
4月港地產代理人數再創新高
5月3日,香港地產代理監管局資料顯示,截至4月底止,持牌代理41143人,按月增加99人,連續兩個月創歷史新高。期內,分行數量為7075間,增加29間。
截至4月底止,持有營業員牌照(俗稱S牌或細牌)的代理共22691人,按月增加110人;地產代理(個人)牌照(俗稱E牌或大牌)的持牌人數共18452人,減少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