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市盈率11.51倍,募資淨額僅約7000萬?上緯新材超低價發行,機構疑似抱團壓價惹爭議……

由 甫全勝 釋出於 財經

近日,創下科創板發行募資最低紀錄的上緯新材引發市場關注。

根據上緯新材上市發行公告,本次發行價格為2.49元/股,上市時市值約為10.04億元;此發行價格對應的市盈率為11.51倍,遠低於同行業水平;募資完成率50

%,募資淨額約7000萬元,低於公司去年淨利潤。堪稱“三低”發行,有人質疑機構存在“抱團壓低價”的嫌疑。有媒體報道稱,上交所已經就此事詢問了相關詢價機構。

多位分析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上緯新材“低募”發行跟自身條件有關,也受到近期資本市場增量資金有限的影響。如果機構抱團壓低發行價格,一是因為科創板詢價規則的漏洞,二是機構為自身尋求更大的利益。建議科創板現有的定價機制需要進一步調整,不能簡單地剔除最高報價,而應該綜合考慮報價的合理性。另外,對於機構投資者相互協商報價或者故意壓低、抬高價格的行為,應該切實加以限制。

募資淨額不足去年淨利潤

近日,上緯新材釋出科創板上市發行公告,在剔除最高部分報價後,本次發行價格為2.49元/股。如此低的價格讓募資完成率打對摺,若本次發行成功,預計募資總額為1.08億元,扣除約3752.53萬元的發行費用後,預計募資淨額為7004.27萬元,低於該公司2019年淨利潤7826.8萬元,募資規模創科創板最低紀錄。

《國際金融報》記者查詢上緯新材招股說明書獲悉,其主營業務為環保高效能耐腐蝕材料、風電葉片用材料、新型複合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盈利資料方面,2019年營收增至13.46億元,歸母淨利潤增至7826.8萬元。

本次發行價格確定後,發行人上市時市值約為10.04億元,最近兩年歸母淨利潤均超過5000萬元。上緯新材採用的是第一套上市標準,也就是“預計市值不低於10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於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1億元”。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上緯新材此次發行可以說是“壓線低飄”。換句話說,如果發行價格再低一分錢,按公司發行後總股本40320萬股、發行價2.48元/股計算,上緯新材對應的市值是9.99936億元,低於10億元市值要求,則意味著上市失敗。

同時,此次發行價格對應的市盈率為11.51倍(每股收益按照2019年度經會計師事務所依據中國會計準則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除以本次發行後總股本計算),遠低於所屬行業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28.96倍)。

發行價格為何如此低

截至9月17日,科創板174家上市企業平均市盈率為92.57倍。相比此前科創板普遍的“三高”發行,上緯新材由於發行價格、發行市盈率、募資額“三低”,備受市場關注。

那麼,影響一家上市企業發行結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金融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葉小杰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主要有市場認可度、機構間博弈程度、市場資金量等。如果一家企業的市場認可度很高,屬於“明星股”,則有可能引發機構投資者的追捧,從而定更高的發行價。如果市場資金量充沛,持續有增量資金流入資本市場,則也有可能定更高的價格。

“具體到上緯新材,一方面,該企業並不屬於大眾眼中的‘績優生’,無論是其所處行業還是企業本身的知名度,都沒有太多的亮點;另一方面,近期資本市場波動較大,市場觀望情緒較為濃厚,增量資金有限。”葉小杰繼續分析,在兩個因素疊加影響下,機構投資者“抱團壓低價”才有了可以操作的基礎。低價發行損害了上市企業的利益,因為IPO本質是企業讓渡股權,從投資者手中獲取現金的過程,低價發行使得企業能夠募集到的資金減少了,相當於是打折出售股權。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從公司IPO的角度來看,上緯新材剛好“達標”科創板上市要求,其實相對而言,更適合到創業板或中小板掛牌上市,選擇在科創板上市確實有些尷尬。因此發行價格偏低,在科創板中也算是客觀合理的定位。

具體來看,盈利資料表明其主業規模及成長空間並不是很大。無論從營收還是淨利潤來看,上緯新材總體規模較小,在科創板上市應該體現出高成長的特質,但似乎達不到高成長特質的要求,需要提高投資者信心。此外,相比科創板的上市公司水準,上緯新材研發投入的比重存在較大的差距,還達不到科創板現有的要求。

機構“異口同聲”報價

另外,機構存在“抱團壓低價”的嫌疑。上緯新材上市發行公告顯示,剔除無效報價後,一共有415家網下投資者管理的6954個配售物件全部符合《發行安排及初步詢價公告》規定的網下投資者的條件,報價區間為2.49元/股-118.56元/股,擬申購數量總和為1111.75億股。剔除無效報價和最高報價後,參與初步詢價的投資者為399家,配售物件為6903個,全部符合《發行安排及初步詢價公告》規定的網下投資者的參與條件。

記者查詢投資者報價情況獲悉,中原信託報價最高,為118.56元,認購量190萬股;銀泰證券報價24.9元,認購量1600萬股;東方證券報價為9元,認購量400萬股。大多數詢價物件的報價都在最終發行價的2倍以內。在高價剔除的名單中,華夏未來資管報價2.5元,認購量為1600萬股,報價僅比發行價2.49元高一分錢竟然“出局”。而其他認購機構均“齊刷刷”報價2.49元,這不由得引發市場對機構“有意抱團壓價”的猜測。

資訊來源:上緯新材發行公告

葉小杰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原因之一在於科創板詢價規則的漏洞。科創板詢價發行中,“報價最高的10%”將遭到剔除,變成無效報價。因此機構有動機報一個接近平均值的價格,以提高自身報價成功的機率。原因之二在於為自身尋求更大的利益。機構抱團壓低報價後,企業最終發行價低了,機構未來將有更大的獲利空間。在這個案例中,機構抱團報出的2.49元是一個經過計算之後的結果,因為這個價格所對應的IPO市值恰好滿足最低預計市值,不至於因為報價過低而造成發行失敗,又能夠最大限度地壓低價格。

科創板定價機制需調整

《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與承銷業務指引》指出,初步詢價結束後,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應當剔除擬申購總量中報價最高的部分,剔除部分不得低於所有網下投資者擬申購總量的10%;當擬剔除的最高申報價格部分中的最低價格與確定的發行價格(或者發行價格區間上限)相同時,對該價格的申報可不再剔除,剔除比例可低於10%。剔除部分不得參與網下申購。

對於“抱團壓低價”行為,“如果縱容此種情況一再上演,那麼券商在保薦、研究等領域的能力就無從談起。因此,對於券商而言,應該加強保薦、估值研究、路演等環節的投入力度,真正做到讓市場各方充分參與博弈。”葉小杰向《國際金融報》記者直言,從這個案例來看,科創板現有的定價機制需要進一步調整,不能簡單地剔除最高報價,而應該綜合考慮報價的合理性。另外,對於機構投資者相互協商報價或者故意壓低、抬高價格的行為應該切實加以限制。

葉小杰向記者指出,上緯新材的案例說明,科創板試點註冊制是現在進行時,而非完成時。科創板的一系列制度創新固然發揮了成效,但對於實踐中發生的新問題也必須及時解決。由於註冊制縮短了企業IPO時間,科創板擴容速度較快,因此隨著擬IPO企業的不斷增加,市場分化趨勢正在不斷加速,以往二級市場投資者“無腦打新”的策略也將面臨考驗。

記者 朱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