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中國車企躋身世界500強 面臨“從大到強”新挑戰
在2022年度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中,中國有7家車企上榜。中國車企的上榜數和排名高低,也從一個側面展示出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現狀。王志遠/攝
有分析指出,汽車產業前期的高研發投入透過放量進行回收,才能形成利潤的複製。與此同時,供應鏈、銷售體系等數字化也有利於提高車企盈利能力。視覺中國供圖
近日,《財富》雜誌公佈了2022年度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在本次榜單中,全球共有23家汽車企業上榜。按照國別劃分,中國佔據7家,日本4家,美國和德國各3家,韓國兩家,荷蘭、法國、瑞典和印度各有一家車企上榜。
《財富》雜誌自1954年推出世界500強排行榜,每年榜單都成為經濟界關注的焦點。這當中,車企特別是中國車企的上榜數和排名高低,也從一個側面展示出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現狀。
上汽一汽排名中國車企前二,比亞迪首次上榜
今年上榜的7家中國車企分別是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集團”)、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公司”)、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汽集團”)、廣州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汽集團”)、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亞迪”)。
其中,上汽集團排名68名,較去年下降8名;中國一汽排名79名,較去年下降13名;東風公司排名122名,較去年下降37名;北汽集團排名162名,較去年下降38名;廣汽集團排名186名,較去年下降10名;吉利排名229名,較去年上升10名;比亞迪首次上榜,排名436名。
據瞭解,在上榜中國車企中蟬聯冠軍的上汽集團,2021年整車終端零售量達到581萬輛,同比增長5.5%;營業收入1209億美元,同比增長12.4%;利潤38億美元,同比增長28.4%。
位居上榜中國車企第2名的中國一汽,2021年銷售整車350萬輛,同比增長1.4%;營業收入1094億美元,同比增長8.2%;利潤36億美元,同比增長25.6%。其中,紅旗品牌銷量突破30萬輛,同比增長50.1%。
隨著全球對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的需求激增,比亞迪上榜世界500強並沒有讓人感到意外。
資料顯示,2021年比亞迪整車銷量超73萬輛,同比增長75.4%。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59.4萬輛,同比增長231.6%。2021年營業收入約為327.6億美元,同比增長47.3%;利潤4.7億美元,同比下降23.1%。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7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為81.1萬輛,同比增長290.1%;累計銷量為80.4萬輛,同比增長292%。對於為何能保持如此快的市場增速,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是來自於企業自身對新能源戰略的前瞻佈局;二是來自於多年的技術積累,如電池一體化CTB技術、e平臺3.0、刀片電池、混動DM-i等。
目前,比亞迪擁有技術研發人員超過4萬名,並且獲得了中國新能源汽車首個專利金獎。正是這樣的研發投入和研發規模,讓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擁有多項直擊消費者痛點的獨門技術。
“在汽車行業百年不遇的大變革中,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在逐漸上升。不論是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技術積累,還是停產燃油車專注新能源的戰略部署,都證明了比亞迪對市場變化有著敏銳的嗅覺,每個戰略性決策都非常迅速且準確。”上述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比亞迪還積極開拓日本、歐洲等海外市場。7月21日,比亞迪宣佈進入日本市場,新車將於2023年發售。8月1日,比亞迪宣佈進入德國、瑞典市場。更早之前,比亞迪在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市場也有試水動作。
中國車企需解決過度依賴合資品牌、盈利能力弱等難題
記者注意到,上榜的7家中國車企中,上汽集團、中國一汽、東風公司、北汽集團、廣汽集團5家國有企業的排名有所下降,吉利、比亞迪兩家民營企業的排名均有提升。
資深汽車行業專家鍾師認為,車企排名的波動與該車企在汽車市場中的體量,以及產業的變化有關。“一方面,上汽集團擁有600萬輛左右的市場體量,而吉利和比亞迪都只有100萬輛左右的體量,大體量的企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較大,營收波動也相對較大;另一方面,原來的車企排頭兵受多種因素影響,在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發力較晚,而民營企業走得更快一些。”
在汽車媒體人、汽車行業分析師楊小林看來,民營企業排名上升,國有企業排名下降是一種不可逆轉的常態化變化。“大多數國有車企能夠進入世界500強,都是借力合資品牌的產品創造營收和利潤,而民營企業更多是靠自主品牌。”
以上汽集團為例,依靠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等合資企業創造的營收和利潤,上汽集團多年來位居世界500強中國車企首位。近兩年,合資企業產品銷量的下滑也影響了上汽集團的排名。值得一提的是,上汽的自主品牌榮威、名爵、大通的銷量未有起色,反而是上汽通用五菱的五菱、寶駿品牌佔據集團最大的銷量比重,而該企業卻由美國通用持有近一半股份。
楊小林表示,隨著合資股比政策的放開,國有企業借力合資品牌的效果會逐漸變弱,依靠合資企業獲取主要利潤的方式將成為歷史;民營企業在充分競爭的環境中會逐漸成長壯大,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會加入到世界500強的榜單中。
鍾師認為,中國車企依靠巨大的市場需求量,在營業收入上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具體到各企業的盈利能力上,受累於世界整體經濟狀況和製造業轉型,形勢依然嚴峻。
正如《財富》雜誌所言,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企業在前20年實現了“從無到有”,在後20年實現了“從小到大”。今天,如何“從大到強”,則是擺在每一家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國車企面前的課題。
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副教授楊勝兵表示,汽車已經成為比智慧手機更復雜的IT產品,量上去了,證明車型符合市場需求、車企的生產力適應生產關係;現階段的方向正確,如果量沒有起來,這種關係就不匹配了。“汽車產業前期的高研發投入透過放量進行回收,才能形成利潤的複製;當然,供應鏈、銷售體系等數字化也有利於提高車企盈利能力。”
楊勝兵對記者說,高效的企業組織架構是目前具有競爭力的車企的主要特徵,隨著中國汽車走向世界,特別是幾個典型汽車企業的快速壯大,這一特徵會更加明顯。
“雖然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車企數量是日本和美國車企之和,但中國車企與這些跨國車企在盈利水平上仍有差距。”楊小林認為,中國車企靠市場需求“吃飯”的依賴性明顯,這種依賴性雖能提升企業營收,但非長久之計,中國車企需要破解盈利能力不強的難題。“賓士的淨利潤率高達17.2%,而中國一汽的淨利潤率僅為3.3%,北汽集團和廣汽集團的淨利潤率更是低至1%以下。”
楊小林表示,中國車企應該努力提升自身創造力,並以此為支點參與全球汽車價值鏈競爭,整合可能的優勢資源,完善自身營收能力,提高在全球車企中的話語權。
要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參與國際競爭十分重要。楊小林直言,中國車企想要真正發展壯大,需要足夠的品牌溢價支撐起整個盈利能力。“中國車企的首要目標是打造一個好的品牌,在此基礎上,透過投入大量研發獲得核心技術的突破,打造出能和跨國車企一爭高下的高價值產品,最後形成品牌溢價,獲得使用者認可。”
與跨國車企相比,中國車企在傳統燃油車上的技術積澱、產品定義和品牌勢能都佔據劣勢。但在智慧與新能源汽車的新賽道,中國車企重新集結,有了換道超車的機會。
“找到差距,探尋自身如何做大做強,成為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是中國車企亟待解決的課題。”鍾師總結說。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志遠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