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分析丨捱了社群團購致命一刀,「永輝超市」還有力反擊嗎?

焦點分析丨捱了社群團購致命一刀,「永輝超市」還有力反擊嗎?

文|楊亞飛 編輯|喬芊

“中國沃爾瑪”給中國股民出了一個難題,跌停之後,到底接還是不接。

4月最後一個交易日,中國生鮮超市龍頭「永輝超市」上演跳水行情,低開低走,中間一度跌停,並最終收跌9.87%。市場之所以反應激烈,源於前一日官方披露的2021年一季度報“爆雷”,Q1歸母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98.51%。

這個“雷”來的突然。回頭看永輝的2021年前三個月,只能用“慘”字來形容:去年一季度明明還賺15.68億元,結果一年過去後,利潤只剩個零頭,僅為2332萬元。而截至同一時期末,永輝已在全國開出1027家超市業態。換算下來,過去的一季度每家超市平均只有2萬多元的利潤。

社群團購是外部主要導火索。自去年三季度以來,包括美團、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巨頭在內的集體殺入,以及燒錢補貼的市場競爭行為,讓這家生鮮超市企業一時間無力招架。

過去一年,永輝股價已經幾乎腰斬,但它的至暗時刻可能還沒到來,負面影響還在持續作用。

在一季度財報當中,永輝方面給投資者打了一劑“預防針”,2021年上半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可能出現虧損。“先爭取不虧損,再考慮增長”,永輝董事長張軒松在財報業績說明會上表示。

生鮮零售行業利潤率一向微薄,是典型的弱週期行業,但好在細水長流。而現如今,頭部企業甚至連實現盈利都變得困難,顯然是一個不太好的訊號,股價的反應激烈也就不令人意外。問題是,翻身之日究竟何時能夠到來?

低迷表現:毛利重壓

對於一季度的利潤巨幅下滑,永輝CEO李國在財報業績說明會上給出了具體的原因:1)銷售及毛利下滑使得經營利潤減少9億元;2)投資公允價變動減少歸母2億元;3)新租賃準則減少歸母1.1億元;4)雲創影響減少歸母2.8億元。

其中,毛利下滑影響最為直觀。2021年一季度,永輝毛利率同比有2.6%的大幅下滑,至20.2%。同一時期,銷售費用率同比上升1.2%。一降一增,直接拖累了經營利潤率的表現。對此,董事長張軒松給出的解釋是,由於客流下降,公司為了吸引顧客,增加了銷售費用。

這是一個略顯尷尬的現象。定位於生鮮超市的永輝,本身“非標準”的生鮮產品毛利就較低,這有一部分是出於“低價”引流考慮,並透過食品用品(含服裝)等“標準”的高毛利產品連帶銷售來提升整體毛利率。但現在,引流款產品對使用者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焦點分析丨捱了社群團購致命一刀,「永輝超市」還有力反擊嗎?

永輝超市過去10年分季度盈利能力表現,圖據蘿蔔投資;

另一個危險的訊號是,這種毛利率的下降是在全國範圍內同步發生。根據永輝財報,一季度全國七個大區主營收入毛利率分別同比減少3.48%到4.31%不等。

線上業務的增長是永輝為數不多的亮點,2021年Q1線上銷售額達到36.7億元,同比增長75.6%,佔季度內總營收的收入已經達到13.3%,相較於2020年整體10%的佔比還有進一步上升。

如果把線上業務當做一個單獨的大區來看待,在過去的一季度,線上渠道收入貢獻已經位列永輝第五大區。

不過,線上業務的毛利率表現還要再靠後。根據永輝CFO兼財務總監吳莉敏所言,永輝線上業務的毛利率要低於線下業務水平。

永輝一季度的業績下滑並非個案,家家悅也出現了類似問題,這個“山東小永輝”2021年一季度扣非淨利潤同比下滑27.22%,並在4月30日同樣一度跌停,最終收跌9.96%。

除新租賃準則起到的類似影響外,家家悅方面對利潤下滑做出的解釋是,在於2020年下半年及2021年一季度新增門店較多,且處於培育期,拉低了毛利率,費用率也跟隨上升。

一時間,兩大生鮮超市連鎖頭部企業成了“難兄難弟”。而他們的一個共通之處恰在於,生鮮均佔有較大業務比重。

根據財報披露,永輝超市2020年生鮮及加工產品佔主營收入比重為47.8%,家家悅2020年生鮮產品佔主營收入比重達到48.1%,二者比重幾乎持平,並且由於種種原因,永輝、家家悅生鮮產品營業成本同比分別有10.94%、10.89%的大幅增加。

而生鮮品類,正是去年三季度以來,隨著巨頭下場後競爭最激烈的領域。日常家庭餐桌的鮮活水產、蔬菜瓜果、禽蛋奶等生鮮產品,成為巨頭們“社群團購”業務的重點補貼品類,在初期為了搶佔市場,通常以極低的毛利,甚至負毛利進行競爭。

36氪瞭解到,此前十薈團在武漢的毛利可以做到19%左右,巨頭進入後直接掉到14%-15%,並被迫跟進,加大對品類和團長的補貼力度。

焦點分析丨捱了社群團購致命一刀,「永輝超市」還有力反擊嗎?

永輝超市單季度營收、毛利、費用率等表現,圖據光大證券

結果是,包括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橙心優選、十薈團、食享會等因涉嫌不正當價格行為立案調查,並被市場監管總局分別處以50萬元、150萬元不等的行政處罰。

但這一波補貼大戰已經對永輝的業務造成實質影響,並且虧損早有苗頭。根據財報披露,先前2020年Q3、Q4,永輝營收分別同比下滑0.95%、3.8%,營收增速有加速下滑的態勢,且Q4更是淨虧損2.34億元。

生鮮電商激烈競爭的戰火未熄,根據此前36氪報道,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橙心優選、興盛優選在2021年的GMV目標分別是2000億、1500億和1000億、800億。永輝的劣勢局面未來一段時間恐很難扭轉。

小店業態:跑不通但又無法放棄

永輝最受關注的,也引起最大爭議的,還是他們的線上業務。

這主要包括兩個維度,其一,“永輝生活”自營到家業務,截至2021年Q1,已覆蓋1000餘家門店;此外是第三方平臺到家業務,已覆蓋926家門店。從整體的門店覆蓋情況(同期全國累計1027家超市門店)來看,永輝線上業務已經在門店層面基本鋪開,下一步的關鍵就是要看如何把單量做起來。

但無論是自有的永輝生活,還是第三方的京東到家,提升線上業務量的難度都不小。

跟生鮮電商平臺情況類似, 永輝線上業務的激增,也因吃到一波疫情之後居家買菜需求激增的紅利。在2021年Q1單季度,線上業務實現銷售額36.7億元,這比疫情前的2019年全年線上銷售額(35.1億元)還要多。此外2020年上半年,線上銷售額同比更是實現翻倍。

不過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以及下半年社群團購的突然殺入,線上紅利早早宣告結束。線下是接下來更可見的新增長點,但接下來留給永輝的,可能只有生鮮超市和線上業務兩個故事可以講述。

值得肯定的是,在過去的2020年,永輝有意在擴充“王牌軍”生鮮超市的規模,全年新開出114家超市門店,相較於2019年有明顯提速,新開門店數同比增長35.7%。但由於生鮮電商的存在,生鮮超市的黃金年代可能早已結束,並且大超培育期較長,對於業績的刺激,可能仍需一段時間才能顯現。

社群是永輝必然要邁過去的一道坎,而實際情況是,他們反而摔了跟頭。

在生鮮電商和社群團購熱火朝天搶市場同時,永輝的mini店業務則在持續收縮,門店規模已經從截至2020年上半年的458家,持續下降至截至2021年的70家,平均以每個月43家的速度閉店,如果繼續下去,mini店在2021年可能會被徹底放棄。

永輝未來需要一個小店業態出現在社群場景裡,大超開闢到家業務有明顯的服務半徑短板。此前永輝高管也曾承認,要想服務城市裡的每個社群,靠大店不能解決同城滲透的問題。

但他們目前似乎並未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方式。事實上,永輝在社群生鮮市場探索已久,包括早前的生鮮便利超市——永輝生活,前置倉業態——永輝到家衛星倉,但均相比於前兩者,mini店可能是最像永輝的店型,一方面將低毛利生鮮產品前置到社群級場景,同時搭配售賣零食、日用快消品。

如果mini店跑不通,永輝如何才能在社群生鮮立足?答案可能還是雲創。

雲創該不該背鍋?

永輝在生鮮新零售轉型方面,可能要走在絕大多數同行前面,不管是業態創新,還是在科技應用投入上,都有比較積極的嘗試,並曾與股東騰訊在零售數字化方向有深入合作先例,包括後者曾派駐人員到福州進行指導和協作,可以說出錢又出力。

但這些嘗試更多像是走過很多彎路,這直觀體現在永輝雲創身上。

雲創是永輝在生鮮零售數字化的主要試驗田,永輝生活(含app)、超級物種、永輝到家衛星倉等業務均誕生於此。

永輝為創新摸索付出了慘痛代價,包括2017年度、2018年、2019年、2020年永輝雲創分別淨虧損2.67億元、6.17億元(2018年前9月)、1.28億元、1.51億元。對於這麼一個極低淨利潤率甚至無法盈利的生鮮超市來說,這是一筆不菲的投入。

公司內部對於雲創的態度也有多次變化,先是在2019年將其從上市公司主體中剝離出去,創始人張軒寧成為雲創第一大股東,宣告分家。而後在2020年8月,又回頭從張軒寧手裡買回20%股權,並重新將永輝雲創並表。

雲創的投入力度可以說是巨大的,並且最終又重新被管理層接納,但他們該為永輝今日的虧損背鍋嗎?

首先,雲創的數字化探索確實有不少成效,截至2020年底,“永輝生活”會員數已經達到4933萬,而這之中,截至2020年5月31日,永輝雲創的永輝生活app會員數便佔到3285萬人,相較於2018年同期增長3.9倍。這也是永輝疫情之後能夠快速承接到家業務的關鍵。

在雲創剝離上市公司主體之後,永輝超市業務曾做過重新投入,與永輝生活在內部展開直接競爭,包括推出“永輝超市”小程式、“永輝買菜”等線上業務;此外mini店的快速擴張也在於此,在於超市業務重新開闢社群線。

結果是,線上業務在內部多條線嘗試後,又重新聚攏為“永輝生活”。但相比於三年前,這個市場上又多了幾個獨角獸級的新對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816 字。

轉載請註明: 焦點分析丨捱了社群團購致命一刀,「永輝超市」還有力反擊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