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六穩”“六保”企業見聞)何以逆勢增長8.7%——一家民營紡織企業的轉型啟示

  新華社福州9月21日電 題:何以逆勢增長8.7%——一家民營紡織企業的轉型啟示

  新華社記者顧錢江、鄭良、秦宏

  國內紡織業近年產能總體過剩,今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國內外市場萎縮,行業生產經營形勢嚴峻。但也有一些紡織企業,在如此逆境中不僅實現增長,而且在搶佔產業鏈高階的國內國際市場方面穩步推進。福建長樂民營紡織企業恆申集團就是一例。

  這家位於國內紡織產業集聚地福州市長樂區的紡織龍頭企業,今年二季度以來實現了產銷平衡,有的產品純利潤達到60%,1-8月產值實現同比8.7%的正增長。

  恆申集團董事長陳建龍告訴記者,突如其來的疫情只是讓行業內早已存在的低端產能過剩等風險集中爆發了。而恆申的應對之策始終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持續推進技術和產品創新,搶佔產業鏈價值鏈高階。

  事實上,恆申幾年前就已開啟這一轉型過程。它透過展開國際收併購和技術合作,躍升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化纖原材料己內醯胺生產集團。同時,恆申打通上下游8個環節完整產業鏈,在全球設立7個研發實驗室,每年投入數以億元計資金,進行全產業鏈新產品和生產技術研發。

  琳琅滿目的創新產品展廳,令恆申集團引以為豪。“以前這兩種高端面料都被國外企業壟斷,公司透過創新填補了國內空白,使國產高強度紗和熱熔紗出現在國內外知名服裝商採購清單裡。”陳建龍介紹說,即使市場萎縮情況下,這兩款產品仍供不應求。其中,高強度紗國內市場佔有率已達60%。

  長期嚴重依賴單一國際市場,傳統的人工接單、排產“產供銷”模式,市場反應慢、生產效率和產能利用率低,是國內紡織業又一共同挑戰。當國際貿易、產業格局變化和市場萎縮等情況出現,一些企業就面臨被淘汰出局的危險境地。

  “因為提前預判這種情況的出現,公司近年來在開展國際技術合作的同時,也在不斷開展產能佈局合作,產品市場不斷擴大。”陳建龍告訴記者,公司在國內外現有21家子公司,產品市場遍及歐美、亞洲、非洲等地區30多個國家。目前,恆申在國內外仍有多個投資數十億元的新產能專案在建,海外市場訂單保持了穩定。

  創新不僅在生產環節,營銷模式的轉型同樣重要。在恆申集團內有數字化轉型“操刀手”之稱的總經理梅震說,公司今年能夠實現產銷穩定的另一優勢,在於透過“網際網路+物聯網+產供銷雲平臺”,對傳統營銷模式進行了再造。

  “公司2013年就開始進行數字化、智慧化改造。目前已實現線上雲平臺整合上下游合作伙伴,人工智慧撮合交易、智慧化排單派單。”梅震說,這使各類訂單可以快速傳遞,產線以需定產“柔性生產”,“市場反應效率提高了一倍左右,產能利用率行業領先。”

  記者在採訪中耳聞目睹,強烈感受到恆申的轉型創新正在加速,數字賦能生產管理質效的探索向縱深挺進。

  在恆申集團生產線和倉庫間,絲車機器人透過不停接收4K邊緣計算和5G快傳技術傳送的指令,有條不紊來回穿梭,代替了成本更高、效率更低的人工勞動。透過數字賦能,去年綜合成本節約佔到恆申全年毛利的30%以上,產品良率大幅提升。

  據介紹,目前恆申集團17個生產環節中有15個已實現自動化智慧化。公司還在持續與華為等公司合作,運用機器深度學習、AR(增強現實)、影象識別、5G網路傳輸等數字技術,開展智慧化生產管理、質量檢測等應用創新。

  陳建龍指出,國際先進同行已經是在賣技術和服務了。對中國紡織企業來說,也必須要走這樣的路,今後才能更好應對技術先進國家和成本更有優勢地區產業競爭。

  “去年公司年產值超500億元,我們計劃透過持續推動以智慧製造為特徵的轉型創新,實現‘三年再造一個新恆申’、產值翻番的目標。”陳建龍說。(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94 字。

轉載請註明: (落實“六穩”“六保”企業見聞)何以逆勢增長8.7%——一家民營紡織企業的轉型啟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