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35萬存銀行理財,提前支取理財時,2萬的利息變成2千?
導讀:定期存款是一種不錯的理財方式,比其他的理財專案更保險,到期不但能拿回自己的本金,還能獲得一部分收益,而且收益比活期存款多得多。提醒大家,存取款時要留意利息的計算。
一老人在銀行存了定期存款,未到期時想要拿出來,家人算的利息是2萬多塊,而銀行卻只給2000多,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
存款未到期,儲戶認為應該拿2萬多的利息,而銀行卻只給2000多
5年前,沈女士的父親在溫州銀行存了錢,當時存了35萬,到期時間是2023年,如今沈女士的父親身體狀況不好,住進了醫院,一家人急需這筆錢,所以要把錢提前取出來。
到現在為止,這筆錢已經存了兩年多,當初存款的時候,銀行的工作人員給沈女士父親一張單子,上面寫明瞭利息的計算方式,如果到期後將錢取出來,年利率是3.85%,如果提前支取,按照實際存款的期限不同,計算方式也是不一樣的。
其中,存滿13個月的利率按照2.7%來計算,沈女士父親的這筆存款恰好符合這一條,沈女士自己計算了一下,兩年多的利息應該是2萬多塊錢,可是到了銀行,工作人員卻說,利息只有2000多。因為這筆錢沒到期,所以銀行計算利息是按照0.3%來計算的,也就是活期存款的利率。
銀行尚未給出回應,但網站上有相關通知
為了弄清此事,沈女士求助於記者,記者來到這家銀行,詢問了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未給出明確回應,只是讓記者留下電話號碼,說會有專門負責此事的人員和記者聯絡,進行回應,但記者始終沒得到對方的答覆。
後來記者又上網查詢了一下,這家銀行曾釋出過公告,調整個人存款的利率,其中就包括沈女士父親選擇的這個存款專案,公告中說,之前未到期支取本金是靠檔計息,今後將改為活期存款掛牌利率計算利息。
銀行單方面修改利率,照理說應該通知到儲戶本人,保證客戶知曉相關內容,而不是隨隨便便在網上發個通知就算告知,畢竟客戶也不可能每天上網查詢資訊。客戶知曉相關內容後,銀行也應該留下記錄,以免事後雙方發生分歧。
如果購買理財產品,大家一定要考慮到風險,畢竟收益和風險有關係,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另外,存款或購買理財產品時要仔細瀏覽產品的相關條款,如有不懂之處,要詢問銀行的工作人員,以免自己的利益受損。
在銀行辦理了業務之後,一定要留下自己的聯絡方式,如果更換聯絡方式,要及時去銀行辦理相關的業務,以免收不到重要通知而給自己帶來損失。工作人員在為客戶服務的過程中更要認真負責,及時溝通。
你認為,在銀行存款或購買理財產品時,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