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百年中國青年,是時候乘勢訊飛了

  時代的浪潮翻湧變幻

不變的是百年中國青年代代傳承的勇氣擔當

今年是中國共青團成立100週年,五四青年節前夕,國務院釋出了《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這是我國首次專門就青年群體釋出白皮書,也是一次對中國青年事業的百年回望。與此同時,中國青年報聯合科大訊飛釋出了一場“中國青年,祝你訊飛”宣言。

“我已經決定了,哪裡才是我的星辰大海。”影片中青年們衝破螢幕的自豪感與自信感,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讓人不禁開始思考,百年之間中國青年向上奮鬥的能量來源有何變化?當代青年實現人生迅速騰飛的空間又在哪裡?

回望百年中國青年,是時候乘勢訊飛了

  圖片源自科大訊飛

100年前,15個地方團的25名青年代表匯聚廣州東園開啟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第一次會議,讓彼時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實現了思想上、組織上的統一。

60多年前,我們熟知的錢學森先生衝破重重阻撓歸國幫助中國科學事業發展,比他年少13歲的鄧稼先,也在26歲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後毅然回國投身國防事業,成就了中國兩彈一星的傳奇......今年的中國航天日,12位此前一直隱姓埋名的中國導彈武器型號總指揮、總設計師也得以公開。時代楷模們用自己的青春,對“為國家建設奮鬥終身”這句宣言做了最生動的註解。正像這支青春微紀錄片中所展示的,一代代青年敢於用更新更遠的目光去觀察時代,才能做出那些突破小我的人生選擇,當這些個人的選擇同國家前進的方向聚合時,共同迅速騰飛的力量方得以爆發。

今日的中國青年,似乎在 “內卷”和“躺平”間不斷拉扯,大眾也存在著對Z世代叛逆不羈、以自我為中心的刻板印象。國家的迅速騰飛本可以為每一箇中國青年創造更多的人生可能,問題是當代的中國青年,是否還延續著楷模們的家國精神?又或者在如今的時代,青年們的自我發展與國家之需要是否存在割裂?

今天的中國,在贏得驚歎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多挑戰。為了打破各大科技強國的技術壁壘,教育部在2020年開展強基計劃。強基計劃注重本碩博貫通培養,希望引導學子們有終身致力於基礎學科研究的決心。事實證明,一大批青年學子如影片中的科研工作者一樣,有著堅定的選擇——“不過是一張冷板凳,有什麼不敢坐,不過是一條獨木橋,有什麼不敢過。”對待國家和對待科學,中國青年有同樣的熱愛與赤誠。也在這樣的情緒共鳴下,一個個青春理想在高校的共同見證下乘風而上。

回望百年中國青年,是時候乘勢訊飛了

回望百年中國青年,是時候乘勢訊飛了

回望百年中國青年,是時候乘勢訊飛了

回望百年中國青年,是時候乘勢訊飛了

圖片源自科大訊飛

當然,時代不會辜負青年的決心,進入人工智慧的“無人區”,這是中國同科技強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爭高下的重要機遇。在這個科技拐點,中國和中國青年正在展現出驚豔的迅飛姿態。

回望百年中國青年,是時候乘勢訊飛了

回望百年中國青年,是時候乘勢訊飛了

回望百年中國青年,是時候乘勢訊飛了

回望百年中國青年,是時候乘勢訊飛了

圖片源自科大訊飛

2019年開始,全國共有35所高校獲批「人工智慧」新專業建設資格。把時間條向前撥動二十年,時年26歲的劉慶峰帶領師兄師弟們在人工智慧領域率先啟程,創立了中國第一家由在校大學生創辦的上市公司——科大訊飛,那時中國的語音產業,尚沒有自主品牌可以同國外企業爭鋒,劉慶峰立志要改變這個局面。

23年後的科大訊飛不斷以中國品牌的身份,在人工智慧領域贏得各項世界冠軍,重新整理世界紀錄,這些成績背後,是超過10000名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中國青年員工。他們當中,有人走進邊遠地區,用智慧教育打破數字鴻溝,讓新疆皮山的孩子們可以和航天員“面對面”學習知識;有人在疫情肆虐之時,研發“智慧語音外呼系統”,協助疫情排查超1億人次;有人為了振興鄉村建設,專注智慧農業,讓原本畝產八九百斤的紅糖可以提升到1200斤以上......每一個數字的誕生都有這群中國青年的智慧能量作為支撐。

回望百年中國青年,是時候乘勢訊飛了

  孩子們與航天員“面對面”學習航天知識

在人工智慧的風口上,中國青年看到和收穫到的,不僅是個人生涯的成就,更是透過科技為鄉村振興、教育公平、醫療保障、城市治理、企業數字化等千行百業帶來更多智慧發展的可能,讓世界共享現代文明的成果。

時代的浪潮翻湧變幻,不變的是百年中國青年代代傳承的勇氣擔當。“當我奔襲過長長的跑道,當我積累了足夠的力量,迅捷的風便會托起我的翅膀,飛向民族和世界的未來。”當中國青年持續以這樣的傲骨,向世界宣告自己的思想與意志時,或許我們都可以同紀錄片中的講述者們一樣,找到遙望智慧未來的信心。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17 字。

轉載請註明: 回望百年中國青年,是時候乘勢訊飛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