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對於數量約佔A股上市公司四分之一、市值佔比超過三成的國資委系統控股上市公司來說,無論是從數量或是體量上看,“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國資委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10月12日,國資委系統控股上市公司共1024家,佔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比重約為25.25%;國資委系統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20萬億元,佔A股市場總市值比重超過30%。
國務院國資委產權管理局副局長謝小兵表示,儘管目前有很多國有企業已經上市,但也要看到,其在執行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在此背景下,下一步,國資委將重點引導企業在最佳化股權結構和完善公司治理、最佳化產業佈局和提高執行質量、提升規範運作水平和價值實現能力這三個方面下功夫,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15家上市國企
官宣“A拆A”
從10月9日國務院釋出的《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來看,政策面在“支援優質企業上市”方面明確提出,要鼓勵和支援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上市。同時,國資委在引導上市國企提高質量,特別是最佳化產業佈局和提高執行質量方面再次強調,支援混改企業在證券市場上市。
西南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宏觀首席分析師葉凡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積極推進國有企業、尤其是混改國企上市,可以為企業引入更多投資主體,讓非國有資本進入公司決策層,進而將“引資本”和“轉機制”結合起來。此舉一方面有助於改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本投資效率;另一方面,有助於拓寬非國有資本的投資範圍,降低市場準入限制。同時,在A股上市還可以引入外部監督機制,進一步激勵公司管理層完善治理結構,提升創新動力,提高商業決策質量。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明確支援混改企業上市外,國資委還提出,對於一些已整體上市但企業內部業務較為複雜的國有企業來說,鼓勵這部分企業透過分拆的方式實現上市。
華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龐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央企和地方國企在資金實力、營業規模、經營領域、資產質量等方面的優勢較為明顯,但從另一角度來看,業務的多元化往往也會使其“價值”被低估。不過,隨著相關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市場環境的持續最佳化,對於這類企業來說,透過分拆子公司實現上市不僅能減少“金字塔股權折價”和“多元化折價”等問題,還能進一步減少主要股東對公司治理的潛在風險。
《證券日報》記者據上市公司公告梳理發現,自去年12月份分拆上市新規落地以來,截至10月13日16時,共有45家上市公司釋出了分拆子公司境內上市的計劃,而剔除2家已終止分拆上市的公司後,43家上市公司中共包括15家國企,佔比約35%。
在葉凡看來,國企藉助分拆上市,一方面有助於更好的引進細分領域技術成果,吸納前沿高階的技術與思維,加快創新步伐;另一方面也能在“雙迴圈”的新格局下吸引更多的資本,進而將國有資產的優勢與市場化運營高效結合,起到1+1大於2的效果;此外,這也將有助於業務領域眾多的國有企業進一步改變內部較為單一的考核體系,透過更加市場化的考核激勵企業員工積極性,從而形成更加高效的管理和激勵機制。
國企赴A股上市
“後備軍”充足
事實上,推動混改國企上市不僅是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內容,作為下一階段國企改革的“行動綱領”,其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中,同樣佔有重要地位。
據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透露,雖然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中沒有對資產證券化率提出具體指標,但方向是毋庸置疑的。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當中,國資委已提出要透過推動國有企業上市以及圍繞上市進行的各種改革,包括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龐溟看來,鼓勵國企、尤其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上市,除了將有效提升其資產證券化率外,也有利於鞏固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推進企業內部治理等情況;此外,還有助於增加A股市場優質投資標的,提升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和直接融資在社會融資規模中的佔比。
據謝小兵透露,在此前國資委相繼推出的“雙百行動”“科改示範行動”等改革中,其實部分試點企業的改革方案就已包含了混改的內容,而這部分企業也是下一步推進上市的重點。
“近幾年,國資委曾多次表態鼓勵科技創新能力強、市場應用前景好的央企積極上市。尤其是今年啟動的‘科改示範行動’,對於已完成改革方案備案的204戶科改示範企業來說,更是主要分佈在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製造業、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等行業領域。”葉凡認為,這些國有科技型企業不僅是新時期深化國企市場化改革的重點領域,其所屬的行業領域更是打造以“內迴圈”為主的先進產業鏈基礎。
葉凡表示,考慮到國有企業需要服務於“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預計後續業務涵蓋數字科技與技術服務、醫藥生物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行業的國有企業會成為A股上市或“A拆A”的重點;此外,一些產業鏈較長的基礎設施行業、製造業、建築業等也將成為上市儲備池中的重點關注物件。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