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1月19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黃蕾)受疫情影響及政策的持續刺激,今年以來商業健康險逆勢爆發。最新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健康險原保費收入為6666億元,同比增速17.42%。這一增速不僅位居所有大類險種保費增速之首,而且比整個保險行業前三季度保費增速高出10個百分點。
健康險業務保費增長提速,結構也在最佳化。上海證券報記者昨日獲悉,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近期開展的一次行業內部調研顯示,今年以來,健康險業務在市場集中度、險種及渠道增長結構方面均有所改善。
經營健康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在調研中反饋,目前健康險的業務結構仍以疾病保險為主,並且市場高度集中,但從保費收入同比增速來看,醫療險高於疾病險,護理險也獲得較快增長。
在政策、監管、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人口結構等宏觀利好環境下,商業健康險無疑將成為“藍海”。從政策環境來看,今年上半年,事關健康險發展的相關政策密集出臺,行業繼續面臨政策利好環境。多個檔案將健康險擺在突出位置,並勾勒出“2025年健康險市場規模達到2萬億元”的藍圖。
從需求端來看,健康險的消費人群不斷豐富,隨著消費者保障意識和行業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健康險的服務物件正從“健康體”向未透過體檢的“非標群體”延伸,產品偏好向長期化、保障型、綜合型發展。保險消費線上化程序加速,對健康管理服務在內容和形式方面的要求也愈加豐富。
供給端也在不斷推陳出新。來自多家保險公司的資訊顯示,這些險企正在研發針對細分人群、帶病人群、特殊病種的個性化產品,並逐步將醫療新技術、新藥品等納入健康險保障範圍。健康險開始從高槓杆產品向具有服務屬性的綜合性產品過渡。
“在健康險業務提速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不光要‘面子’,更要有‘裡子’。市場仍存在產品供給能力不足、專業化經營程度不高、網際網路業務發展存在瓶頸、健康管理及長期護理服務標準尚不統一等問題。”一家專業健康險公司負責人在談及未來發展方向的同時,提到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此外,在健康管理和長期護理領域,有多家人身險公司正在探索建立保險業自身的等級評定、機構評級、服務質量評價標準,建立服務價格、資質、質量等方面的資料庫,規範市場行為,提升服務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