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年難掩生存“窘” 私募演繹“冷暖”行情

本文轉自【中國證券報】;

前三季度A股市場結構性行情顯著,不少私募機構的業績持續走高,規模也水漲船高。同時,亮眼的業績也使得私募產品持續吸金,不少機構密集備案上百隻新產品,更有十餘家機構晉升百億私募行列。

然而,幾家歡喜幾家愁。雖然整體迎來豐收年,但仍有不少私募面臨業績不佳、產品提前清盤等窘境。除了部分小私募因規模難有突破而煩惱外,頭部私募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個別頭部機構甚至跌出百億私募的陣營。前三季度賺錢效應明顯,第四季度市場如何走?展望後市,私募普遍認為市場將維持震盪向上的走勢,結構性行情依然值得期待。

頭部私募賺錢效應顯著

前三季度A股市場顯著的結構性行情,讓不少私募的業績持續走高,一些私募產品已經實現收益翻倍。格上理財有資料統計的69只股票型私募基金中,某私募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率達105.38%;另有兩隻私募基金收益率超80%,9只收益率超60%,18只收益率超50%。69只股票型私募基金中,有64只今年以來實現正收益,佔比達92.8%。

某三方機構最新資料顯示,截至8月31日,納入統計的15781只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率為27.77%,大幅超越同期滬深300指數15.99%的漲幅,其中89.94%的基金實現了正收益。

而在眾多私募基金公司中,百億私募的業績尤其亮眼。據上述第三方機構不完全統計,在國內51家百億私募中,44家有產品淨值更新資料的百億私募今年前7月平均收益率為22.33%,大幅跑贏同期大盤指數。其中,股票策略百億私募今年前7月的平均收益率達26.07%。

為投資者賺到可觀收益的同時,不少私募也賺得盆滿缽滿。據滬上今年業績居前的某私募透露,2019年年末其規模在80億元左右,截至9月底,其公司產品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在70%左右,若以60%的超額收益來估算並從中計提20%的業績報酬,則公司實現收入可達9.6億元。公司目前約有30人,人均收入高達3200萬元。

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到,目前,股票多頭策略私募前端管理費約為1%-1.5%,後端業績報酬多在20%左右。據業內人士透露,不少百億級私募今年以來產品業績約在50%左右,按照私募行業一般5%-10%的業績比較基準,超額收益約為40%,按1%的管理費和20%的業績報酬計算,一家百億私募今年收入至少為9億元。

百億級私募大擴容

在顯著賺錢效應的加持下,私募產品銷售持續火爆,疊加新產品密集備案,私募證券基金規模迎來激增,百億級私募顯著擴容。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彤源投資、迎水投資、禮仁投資、正心谷資本、東方港灣、林園投資、漢和資本、於翼資產、煜德投資、寧波寧聚等十餘傢俬募晉升百億級行列。截至7月底,國內證券類百億級私募管理人已經增至51家。

一位私募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今年百億級私募迅速擴容,一方面是在A股走出獨立行情的背景下,產品賺錢效應顯著;另一方面,銀行理財產品、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大幅下行,在資金面合理充裕的情況下,權益市場吸引力顯著。

新產品密集備案也成就了私募規模的增長。基金業協會備案資料顯示,上海迎水投資今年以來共備案164只新產品,上海高毅資產備案了154只,廣州市玄元投資備案了111只,深圳市林園投資備案了82只。

近兩年量化策略的優異表現,也讓不少量化私募產品大幅吸金,從新產品的備案情況來看,寧波靈均投資今年前三季度備案了121只新產品,上海明汯投資備案了112只,寧波幻方量化備案了86只,上海衍復投資備案了79只,九坤投資備案了76只。

基金業協會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8月末,存續備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48522只,較2019年年末增加7123只;存續規模3.15萬億元,較2019年年末增加0.7萬億元。

行業分化加劇

雖然證券私募整體迎來豐收年,但仍有不少私募面臨業績不佳、產品清盤、規模上不去、掉出百億級行列等窘境。

上述三方機構資料顯示,截至8月底,在今年整體收益可觀的情況下,仍有10.06%的私募收益為負。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基金業協會的私募基金備案資料發現,今年備案的證券私募產品中,已有155只產品提前清算,甚至有兩隻私募基金產品9月剛完成備案就提前清算。

不少小私募也因為規模難有突破而煩惱。“公司成立已經幾年了,從無到有容易,要發展壯大真的不簡單。我們的投研體系、內部治理都在逐漸完善,但規模一直沒見起色。看到頭部機構的明星基金經理發產品,瞬間就被一搶而空,我們著實很羨慕。”一家規模在5億元左右徘徊的私募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坦言。

在百億級私募大幅擴容的同時,頭部私募的競爭也日趨激烈,有一些新興私募曇花一現,還有一些過往的頭部私募也面臨規模縮水的困境,個別頭部私募甚至跌出百億級私募的陣營。

某大型私募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公司產品清盤、規模下降,並不是今年業績不好,主要原因是公司策略在前幾年進行過一次大調整,不少老客戶更青睞之前的策略,而不適應新的策略,因此在存續期滿後,就陸陸續續退出。

一位百億級私募人士透露,業績成就規模,百億級私募上半年業績分化,主要原因是投資風格不同。“今年上半年一些成長策略的私募表現相對較好,而我們是低估值策略,上半年表現很差,但風格也不能變來變去,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客戶堅持不下去就贖回了,百億出頭的規模就很容易掉出百億級陣營。”

有私募人士指出,私募行業內競爭激烈,不少老牌私募成為業內常青樹,也有機構大起大落。做大、做長久的關鍵,一是要用業績說話,能為投資者持續、穩健地賺錢,不斷打磨投研體系;二是要嚴控合規風險,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絕不能在合規問題上越線。

看好第四季度行情

今年前三季度A股市場賺錢效應明顯,第四季度是否還能維持?展望後市,私募普遍認為市場將維持震盪向上的走勢,結構性行情依然值得期待。

泊通投資董事長盧洋表示,目前全球經濟仍在復甦趨勢中,疫情二次發酵並未對經濟帶來顯著影響,尤其是國內,經濟修復的支撐力量已經由逆週期的地產基建逐步過渡到消費、服務業和製造業投資,經濟的內生動力有所增強。十一假期消費的復甦力度也較強。因此,如果有外部變數的衝擊,在估值並未顯著高估,擁擠度有所緩解的市場背景下,應該更多被理解為“機會”而非“風險”。

格雷資產總經理張可興認為,未來市場還將呈現結構分化的行情,而且分化會更加極致。雖然當前有觀點認為有些股票相對有點貴,甚至覺得已經有泡沫浮現,但張可興表示,還是有少部分的股票從未來三至五年來看很便宜,具有非常不錯的成長空間。短期來看,張可興認為市場將維持震盪向上的行情,而且這種行情的持續性會遠超市場想象。

在具體的配置方向上,私募之間仍存在一定的分歧。星石投資表示,回首過去的三個季度,投資機會如同接力賽,有序出現。展望第四季度,從自上而下的視角來看,經濟復甦的確定性較高,基本面修復帶來的上市公司業績改善,將會成為接下來一段時期的主要驅動因素,業績伴隨經濟修復不斷改善的順週期成長板塊可能會更好。相比之下,科技板塊長期向好,但是前期漲幅較大,部分企業未來的成長性有一定透支,價效比有所下降。具體來看,有色金屬、高階裝備、可選消費和交通運輸等細分領域是可以重點關注的方向。

盧洋表示,預計順週期板塊的投資邏輯會持續發酵,“地產+科技”的核心組合目前來看比較適合當下市場。地產近期銷售資料持續良好,順週期邏輯通順。科技板塊在連續深度調整後,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足夠調整的背景下,做多視窗期可能出現。

鴻道投資創始人孫建冬則並不看好順週期板塊第四季度的機會,他表示,從全球主要國家的政策變化和股票市場的選擇來看,市場進攻的方向明顯趨於集中,大金融、順週期、醫藥板塊將趨於平淡,光伏、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板塊將成為第四季度市場上漲的主要方向。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118 字。

轉載請註明: 豐收年難掩生存“窘” 私募演繹“冷暖”行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