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造假案尾聲:中介機構處罰明朗,已有20家中止專案“解凍”
樂視財務造假案逐漸接近尾聲,涉及樂視財務造假案的中介機構正在接收監管處罰。
3月20日,山西證券釋出公告稱,旗下控股子公司中德證券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中德證券合計被罰沒1698.11萬元,簽字保薦代表人楊麗君、王鑫分別被處以15萬元罰款。
21日,平安證券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已收到事先告知書,保薦業務資格被暫停3個月。近10年來,公司持續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合規風控水平持續提升。
此外,據貝殼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此前因涉案金杜律師事務所和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被立案調查而中止審查的專案正在“解凍”,目前已有20家釋出公告稱證監會決定恢復對公司此次發行申請的審查。
樂視案餘波
中德證券被罰上千萬,平安證券保薦業務暫停3個月
樂視財務造假案涉及中介機構頗廣。據不完全統計,在樂視網IPO、兩次債券發行、兩次重組、一次非公開發行的過程中,為其提供服務的中介機構有7家券商、3家會計事務所。
今年年初,中德證券、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和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三家中介機構因樂視網造假被立案調查,該三家機構均因2016年樂視網公開發行專案產生交集。前者為保薦機構,後兩家機構分別擔任發行人律師和審計機構。
3月20日,山西證券釋出公告稱,旗下控股子公司中德證券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中德證券在樂視網2016年非公開發行保薦業務中存在未完整獲取和編制前十大客戶銷售情況;未對業務發生的真實性進行有效核查兩大問題。
證監會認定,中德證券涉嫌違反多條規定,對中德證券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合計罰沒1698.11萬元;對簽字保薦代表人楊麗君、王鑫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15萬元罰款。
貝殼財經記者也從知情人士處瞭解到,日前,作為樂視網首發的保薦機構,平安證券已收到深圳證監局下發的《責令改正並暫停保薦機構資格事先告知書》,擬對公司採取責令改正並暫停保薦機構資格3個月的監管措施。
平安證券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已收到事先告知書。近10年來,公司持續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合規風控水平持續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曾為樂視網IPO和定增提供過服務的中介機構目前還捲入了鉅額訴訟。據山西證券公告,近2000名投資者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因樂視網虛假陳述行為造成的投資損失共計45.71億元。
彼時,有律師表示,由於樂視網已經退市,上市公司可能不具備賠付能力,而中德證券、中泰證券、平安證券、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華普天健會計師事務所、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將成為投資者索賠的主要物件。
隨著中德證券和平安證券的處罰落地,樂視案的餘波漸平。
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處於樂視案波及“中心”平安證券已在事件發生後推動內部整改、重建管理隊伍和專業團隊。
具體來看,平安證券的管理組織架構進行了全面更迭,時任總經理、保薦業務負責人、核心負責人等在內的核心管理團隊全部離職,業務人員規模縮減了三分之二,85名保薦代表人一度剩餘不到20人。與此同時,平安證券從大投行、外資投行補充大量新鮮血液,人員素質明顯提升,組織架構的重構緊隨人員的更迭落地。
某知名券商高管表示,按照相關法規,券商暫停保薦機構業務資格期間,公司對IPO/再融資專案可不間斷各項實質性盡調工作,並安排專案組按計劃推進各專案的財務資料更新工作、反饋回覆的準備工作。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從相關業績表現來看,對於此類處於良好發展態勢中的券商,接下來因歷史問題遭受的短暫"陣痛"不改長期向好,對公司未來發展,市場整體還是抱有期待的。
波及百家企業
券商處罰外,律師事務所、審計機構影響出清
除涉案券商外,律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也受到波及。
1月18日,山西證券公告稱,控股子公司中德證券因在樂視網非公開發行股票專案中,保薦業務涉嫌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和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同樣也在被立案調查之列。
隨後,這三家中介機構保薦發行的IPO專案、定增專案等多個業務受到影響。1月20日,由金杜律師事務所擔任律師、申請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的深圳市興禾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興禾股份”)在上會前夕臨時終止IPO。
1月26日晚,這一影響迅速擴大。彼時,貝殼財經記者報道顯示,深交所創業板與上交所科創板共計60個IPO專案被中止審查,3家上市公司的定增專案因聘請了上述中介機構而被中止審查;後續合計有近百家企業的IPO程序受到影響。
不過,隨著處罰的落定,相關利空風險逐漸出清。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此前波及中止審查的企業中,已陸續有專案恢復審查。
2月15日晚,晶澳科技(002459.SZ)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申請恢復審查通知書》, 證監會決定恢復對公司此次發行申請的審查。
彼時,晶澳科技方面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其未收到更換中介機構的要求,公司向證監會提交了相應資料並重新提交上會申請後,於2月15日收到證監會出具的《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申請恢復審查通知書》。
貝殼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20家企業釋出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申請恢復審查通知書》,證監會決定恢復對公司此次發行申請的審查。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恢復審查的企業專案,均是因金杜律師事務所和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被立案調查而中止審查,券商機構所波及的相關專案還未有明確進展。
行業監管趨嚴,樂視案能否杜絕?
從整個大環境來看,證監繫統嚴把市場“入口關”,投行業務成監管重點,近年來,監管層持續釋放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的高壓訊號。在此基礎下,類似樂視網財務造假案能否杜絕?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2000年以後,中國IPO稽核實行核准制與詢價制,在這一制度下,考慮到股票市場的波動,IPO經常出現暫停。每次稽核期間為避免再次暫停,申請方和保薦機構為儘快過會上市,容易出現違法行為。
“現在全面推行註冊制的背景下,IPO稽核工作常態化,整體排隊等待時間明顯減少,優質企業因稽核原因無法上市錯過融資機會的機率大大降低。”陳靂表示,這一背景下,有效避免了企業因為抓緊上市融資而不惜違法的情形,企業上市更多的關注點會被放在企業本身質量上。
他還表示,保薦機構的信用是長期潛在效益,而專案過會是短期效益。過去團隊激勵更注重專案過會帶來的短期效益,而忽略了維護自身信譽的長期效益。目前保薦機構對團隊激勵政策相比過去有了較大程度的調整。風控合規也被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保薦機構團隊參與造假的難度與成本也大大提升,
陳靂強調,A股市場經過樂視、康美藥業等財務造假案件的洗禮,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的公訴、處罰機制。對違法行為的追究力度不斷加大,違法成本的提高,也震懾資本市場的潛在違法行為。“總體而言,相比於2010年樂視上市的年代,目前A股市場在防止IPO造假方面已經有長足的進步。”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