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出盈利警告一個月後,8月25日深夜,海底撈公佈2020年中期業績。
資料顯示,2020年上半年,海底撈集團實現收入97.6億元,同比下降16.5%;淨虧損9.65億元,去年同期為盈利9.11億元。此外,海底撈餐廳6個月間的平均翻檯率從2019年同期的4.8次/天減少到了3.3次/天。
海底撈稱,這主要是由於受疫情影響,門店客流量減少。
不過,《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海底撈仍新開了173家餐廳,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底撈全球門店數量達到935家。同時,其外送業務收入超4億元,佔總收入比重由1.6%增至4.2%。海底撈方面透露,這主要得益於外賣訂單數量增加。
有餐飲行業人士指出,今年1月以來,餐飲行業受疫情重創,企業承擔較大業績壓力。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上半年國內餐飲收入同比下降超30%。不過,根據多方資料,當前餐飲行業整體經營情況已在逐步恢復。
新開173家門店
今年7月初,海底撈就公佈了一份盈利警告,指出因新冠疫情影響,預計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降約20%,且還將出現淨虧損。此後,海底撈釋出補充公告指出,其預期今年上半年淨虧損介乎約9億元至約10億元之間。最新財報顯示,海底撈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16.5%,虧損9.65億元,與預期相符。
據悉,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自1月26日起,海底撈自願暫停中國大陸所有門店營業,3月12日陸續恢復營業,恢復的門店則要嚴格執行人流管控措施、安排顧客分散就座並限制就餐人數,翻檯率也隨之下降。
不過,好訊息是,隨著國內疫情逐步緩解,海底撈的經營情況也在逐步恢復。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底撈服務顧客超過8100萬人次,平均翻檯率為3.3次/天;其中,三線及以下城市,翻檯率為3.6次/天。儘管整體相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但已有所恢復。作為主要收入來源,海底撈餐廳報告期內實現經營收入91.5億元,佔總收入的比重為93.7%。
據稱,2020年上半年,海底撈共新開設了173家餐廳,全球門店總數由2019年底的768家增長至935家。其中868家門店位於中國大陸的164個城市,67家位於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及海外。
海底撈方面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今年下半年,其將繼續拓展新餐廳,以進一步提升餐廳密度、拓展覆蓋地區。
記者注意到,與其他餐飲企業一樣,海底撈也瞄準了外送市場。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海底撈外送業務收入超4億元,佔總收入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6%增至4.2%。
海底撈方面向記者指出,其外送業務分為自建站、掛靠店兩種經營服務模式,所謂掛靠店,即在海底撈門店開通外賣業務,但運營由外送小組承擔,與門店相互獨立,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共有206家可提供外送服務。據稱,為滿足疫情期間消費者對火鍋外賣的需求,海底撈對這一業務進行了擴充,即藉助掛靠店的模式將外送服務快速鋪開:截至2020年6月,這一數字達到299家。以此計算,僅今年上半年,海底撈就新增了93個服務點以提供外賣服務。
“藉助門店開通外送服務也有助於外送業務推廣,增強海底撈外送品牌認知,有利於我們進一步開啟市場。”海底撈相關負責人表示。
行業逐步復甦
今年以來,疫情使得餐飲業遭受重創。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2020年1-6月,餐飲收入14609億元,下降32.8%。
在海底撈之前,今年1月15日登陸港交所的九毛九也公佈了半年度業績。九毛九被稱為2020年餐飲上市第一股,也是繼海底撈之後登陸港交所的又一家內地餐飲企業。
九毛九表示,2020年上半年,疫情對其營運業績造成了不利影響。具體來看,其上半年實現營收約9.5億元,同比減少約23.2%;公司權益股東應占期內虧損約8590.2萬元,而上年同期為溢利約9256.2萬元。
“我們自2020年1月26日起已臨時暫停營運所有位於中國的餐廳,以促進更有效的病毒防控,確保僱員和顧客的健康與安全。由於中國疫情已有所緩和,若干餐廳自2020年3月18日起已恢復營運,而其餘餐廳亦因應餐廳所在地區的疫情受控進度而逐步恢復營運。截至2020年5月10日,我們所有餐廳均已恢復營運。”九毛九指出。
記者注意到,2020年上半年,九毛九合共48間自營餐廳因疫情而關閉,其就關閉餐廳而出售資產產生虧損約2780萬元。
不過,同期,九毛九新開了55間餐廳,包括6間九毛九餐廳、37間太二餐廳、2間2顆雞蛋煎餅自營餐廳及10間2顆雞蛋煎餅加盟餐廳。
根據多方的資料,當前國內市場的餐飲行業已經處於恢復中。中國烹飪協會近期釋出的《2020年上半年餐飲行業復工復業情況報告》稱,自5月以來,餐飲行業響應國家號召,紮實推進復工復產,雖然目前是負增長,但降幅持續收窄。目前,全國大部分餐飲企業的經營已恢復到疫情前的70%-80%,餐飲市場降幅持續減小,呈現逐步復甦趨勢。
有餐飲企業高層近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對餐飲企業來說,疫情是一個坎,但不是一個分岔路。“這個坎過了後如何快速回到原來的軌道上,是很考驗品牌經營的。這個時候不能病急亂投醫,否則可能產生不必要的浪費或者走偏,還是要考慮怎麼把業務經營回到正軌。”
他表示,疫情發生後,一些本身質地並不好的企業可能就會“掉隊”,強者就會從商業地產商處獲得更好的門店位置和更低的租金,從而獲得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