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售貨車大賣、上市公司忙蹭熱點 擺地攤背後的經濟學
這兩天,擺攤段子刷屏了微信群和朋友圈,還有人發出了各種“擺攤秘籍”,而且,“地攤經濟”還把火燒到了股市。
6月3日,“地攤經濟”概念股非常強勢:五菱榮光的“地攤經濟正規主力軍”售貨車走紅後,股價漲幅一度超過100%,廣百股份、小商品城、銀都股份等多隻股票一路飄紅,集體大漲。
五菱汽車某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稱,“上個月賣了300多臺,但今天銷售公司的電話被打爆了,今天一天的接單量估計超過了上個月整月的銷售量。”五菱汽車還帶動A股地攤售貨車概念崛起,小康股份、福田汽車、長安汽車漲停。
同時,還有上市公司花式蹭熱點。
浙江永強稱,地攤經營方面,可考慮選擇公司的直杆傘/掉傘、摺疊棚/遮陽棚等系列產品;友阿股份稱,門店的外廣場或臨街通道在政府部門的規範管理下是可以用於發展夜市經濟的;錦和商業稱,公司園區的公共廣場等公共場所可以租給其舉辦各種“市集”。
同時,各大電商平臺也紛紛推出“地攤經濟”扶持計劃:阿里巴巴稱將為超過3000萬地攤攤主提供進貨和經營支援;京東將為每個小店提供最高10萬元無息賒賬,支援地攤和小店經濟;蘇寧更是表示將開放全國10000個冷櫃倉儲服務,為夜市攤主提供3公里內免費冷鏈倉儲服務。
那麼,這個小小的地攤生意究竟能賺多少錢?對提振經濟又有多大作用呢?
小地攤,大作用
不僅如此,對“地攤經濟”的支援更是上達到了政策層面:中央文明辦明確要求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推動文明城市建立在恢復經濟社會秩序。
總理為何點名小小的地攤生意?其實,不要小看地攤,這背後其實有很深的經濟學意義:隨著各地政策的放開,“地攤經濟”成為了經濟復甦的新動力,一方面拉動就業人數上升,另一方面帶動消費。
一方面,事實證明,擺地攤非常賺錢:有網友拍短影片記錄自己靠擺地攤三小時營業額810元,還有網友稱擺攤可日淨賺賺500元;長沙媒體調查顯示,當地擺地攤日均收入為100元至200元之間;據央視報道,江西南昌某地攤大排檔每天收入均在3萬元以上;據新京報報道,北京小夥在地鐵口擺攤賣小龍蝦,三小時收入300元。
俠客島做過的一項夜市調查顯示,不少攤販更願意將自己定義為 " 生意人 ",收入甚至已高於城市平均收入水平,可見擺攤收入對某些群體的貢獻巨大。
另一方面,“地攤經濟”已經成為穩就業、促銷費的手段之一。
目前,個體經營已經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方式:2019年,我國第三產業就業人口占比達到47.4%,個體戶占城鎮就業人員比重從2010年的13%上升到2019年的26%,鄉村個體戶佔全部就業人員比重從2010年的6%上升到18%。
“地攤經濟”具有低門檻、低成本的特點,對於就業困難的群體來說,不需要購置固定資產,不用租賃店鋪,只需要少量資金就可以經營運轉,可以有效推動這些群體的就業。而且,擺攤的特點在於成本低,免去房租、水電、物業、稅收等各種成本,可以降低商品價格,將有效促進消費。
東北證券的分析師表示,今年要促進消費是非常困難的,經濟增速下降是必然的,那麼居民的收入預期也會下降,因此降低消費成本也有助於拉動消費。
從歷史上來看,政策對“地攤經濟”相對支援的階段主要為2007年、2017年。東北證券透過覆盤得出結論:“地攤經濟”的相關政策放開之後,消費行業的市場表現會有一定提升,但整體提升有限。其中食品飲料相對休閒服務、商業貿易表象更好,低端消費品如啤酒、調味品的市場表現也會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