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時代”一去不返?央行“叫停”這2類存款,利息或少一大半

以前人們有了多餘的資金第一反應就是存進銀行,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市場理財產品層不出窮,居民理財方式也更加多樣化。同樣是存進銀行,不過卻有了更多的選擇。

中國人熱愛儲蓄是眾所周知的,多年以來中國儲蓄率一直排在全球前列,人均儲蓄早就超過1萬元之高。雖然近些年來儲蓄率相比前十年有所下降,不過依舊是全球最高的水平,可見銀行存款還是“有利可圖”的。否則也不會有大量儲戶,每年爭先恐後將存款放進銀行。

不過進入2020年以來,監管層對於金融市場的管理變得更加嚴格。在這一背景下,央行也釋出了“新規”。這2類存款被“叫停”,數億儲戶的“蛋糕”要被動了。

之所以國人願意將錢放進銀行,一方面是因為銀行相對來說安全,另一方面自然是銀行利息高了。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不理解,銀行活期儲蓄利率那麼低,怎麼會說銀行利息高呢?事實上銀行存款方式早就不止活期定期這兩種方式了,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銀行也推出了不少高利息的理財產品。

為了能夠吸引更多儲戶存款,銀行推出了不少高息智慧存款。一些民營銀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就能達到4%之高,這樣的高息自然備受儲戶歡迎。因此不少儲戶直接將其他賬戶上的錢,轉到民營銀行存款賬戶中,以此來獲得高息。

掛擋計息“叫停”

就在今年3月9日,央行釋出《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其中針對金融機構存款產品以及存款利率進行了規範和整改。對於提前支取這種掛擋計息的產品,進行了整改。

這也就意味著往後“掛擋計息”這類存款產品,或將慢慢退出大眾視野。“新規”的釋出,也直接“叫停”了掛擋計息。往後儲戶提前支取的話,利息就要少去一大半,“高息時代”也就一去不復返了。與此同時“新規”中還明確,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範圍。

結構性存款“整改”

簡單點來說,就是一直在市場十分受歡迎的結構性存款產品,也要進行“整頓”。本來銀行為了吸引更多儲戶來存款,推出了一些代替保本型理財的產品,但是這些產品的收益已經遠遠超過了定期收益,這對於穩定市場利率是不利的,同時也加劇了銀行之間的“惡性競爭”。

正是因為如此,央行才會“出手”,這2類存款被叫停整頓,對於規範金融市場也是有好處的。同時對銀行更好的經營也是有利的,不過隨之而來的就是儲戶“躺賺”的日子不再。想要從銀行貸款,然後轉手再存進銀行拿高息的行為,也該停下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52 字。

轉載請註明: “高息時代”一去不返?央行“叫停”這2類存款,利息或少一大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