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也出現虧損了?彆著急,先搞明白一件事

曾經許多人走進各家銀行營業廳網點,原本只是想要簡單做個定期存款,往往在這時候,這群人都會被銀行理財經理給攔截,經過一段花式宣傳講解後,其中有許多人會將自己手裡閒錢投入某款銀行最新推出的理財產品。

這些年,購買理財產品產品的收益確實是比同期定期存款高很多,而至於安全性方面呢?雖說市場上一直有聲音在不斷強調理財產品的風險會高於定期存款,但一直以來大家都能如期拿回本金和可觀的收益,根本就看不到哪裡不安全了!

但最近,這種局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網上不斷有訊息暴露出銀行理財產品賬面都出現了虧損,關鍵是被爆出的理財產品數量一下子多達20餘隻!預期收益估計是沒有了,本金能不能保全還是個問題。

投資者自然是鬱悶了,行不通為何說好的固定收益類理財安全又穩健,怎麼賬面還出現了虧損呢?

這種情況出現,銀行理財經理其實也是很煩躁的。雖說都清楚上面做了規定,從幾年前開始就強調理財類產品不再做本金保證,但之前也沒遇到過這種情況,以後再要向顧客推銷理財產品,難度可就增加了不少。

對於理財產品出現賬面虧損這事,我覺得大家也不要太過驚慌,先搞清楚一件事,再著急也不遲呢!

當初大家購買淨值型理財產時,不同銀行理財產品對應的期限也不同。比如期限為90天、180天、270天等等,理財產品期限不同,收益也也不相同,同樣在現在這種情況下,理財產品期限長短也能決定最終收益是虧還是盈。

最近這20餘隻理財產品出現虧損其實是因其掛鉤的基本面債券市場差強人意的表現造成的。如果我們不幸購買了這些產品,而又即將到期,最終可能是會出現虧損的。如果我們購買的理財產品並不是短期而屬於中長期的話,我們則需要透過整個收益期間來衡量,現階段的虧損也只是暫時的、賬面上的,最終算下來盈利機率還是很大的。

因此,在跟著多數人焦急之前,先看清楚自己購買的究竟是哪一款理財產品哦。當然,也希望投資者透過這件事能夠清醒的意識到,買理財產品並不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在今後甄選理財產品時,有些問題需要格外注意。

首先,強化自己的風險意識。銀行理財產品和股票、債券一樣也存在風險,想要獲得相對較高的收益,要結合自己的抗風險能力來行事。

想要多賺錢是每個人的理想,但在賺錢之前,投資者最好做一個風險測評,看自己究竟是屬於保守型、謹慎型、穩健型、積極型還是激進型,確定了自己的型別之後再在對應風險等級的R1-R5級別中挑選對應理財產品,這樣會比較安全。

其次,轉變自己的固有投資觀念。在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不管做哪類投資都是如此,所以觀念的及時轉變也非常重要。

在以前,銀行理財經理可以拍胸脯給你做出保證,購買某款理財產品最終一定能獲得多少收益。現如今從資管新規出臺之後,銀行理財產品不再承諾保本,從此再沒有人敢這麼打保票,那作為投資者,心理上就一定要理財可能會存在虧損的這種觀念在。

金融監管研究院副院長周毅欽有句話說的好,他認為投資者應擯棄“保本”幻想,改變以往“低頭閉眼”買理財的方式,而是“抬頭睜眼”認真閱讀產品說明書,辨析風險,選擇適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產品。如果不能接受這些改變,我覺得投資者還是將錢先做定期處理為好。

總體來說,雖然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已經出現了虧錢現象,但整個佔比還是很小的,這次出現虧損的理財產品,都集中在固定收益類的淨值型產品中,造成這種現象出現原因是近期債券市場表現不佳帶來的,是特殊時期下的產物,不具有代表性。

隨著債券市場基本面的好轉,這些產品最終受益大機率會出現好轉,因此大家也不用過度驚慌,銀行理財產品安全還是有的。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雙葉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90 字。

轉載請註明: 銀行理財產品也出現虧損了?彆著急,先搞明白一件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