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說| 3.8億元購回,雲創會給永輝超市帶來什麼?
1
離開不到兩年的永輝雲創,再次被納入上市公司永輝超市。
8月1日,永輝超市釋出公告稱,永輝超市創始人之一的張軒寧以3.8億元的價格將永輝雲創科技有限公司20%股權轉讓給上市公司。本次交易完成後,張軒寧持有永輝雲創股權由34.4%降至14.4%。永輝超市將持有永輝雲創股權46.6%,為永輝雲創第一大股東。待永輝超市重新擁有永輝雲創的管理權和經營權後,永輝雲創又將納入合併報表範圍。
將永輝雲創重新納入上市公司體系,勢必將引發市場不小的震動,畢竟離上次因為永輝雲創虧損而剝離出上市公司體系只過了一年多的時間。
永輝超市這樣做有什麼戰略考慮?永輝雲創又會給上市公司帶來哪些變化?
高調回歸
隨著電商平臺的發展,傳統零售行業也颳起了一陣與網際網路結合的風潮,“新零售”、“線上+線下”各種新名詞應運而生。
永輝雲創就是這波風潮的產物。這家公司成立於2015年6月,是由張軒寧發起設立。永輝雲創希望將供應鏈和科技相結合,透過打通線下門店和線上APP來推動生鮮新零售的業態創新。目前,永輝雲創擁有超級物種、永輝生活、永輝生活•到家三大核心業態。
因為有永輝這一強大品牌力加持,永輝雲創在設立之初就是明星公司,先後獲得了今日資本和騰訊的投資。2016年底,今日資本透過增資進入雲創,持股12%,與張軒寧並列第三大股東。2018年初,雲創又引入騰訊作為戰投,持股15%,為公司第二大股東。當時的第一大股東為永輝超市,持股46.6%。張軒寧持股9.6%。
受到追捧的永輝雲創業績卻令人擔憂。根據公開資料,永輝雲創自設立之初就開始虧損,而且虧損逐漸加大。2016年淨利潤為-1.16億元,2017年為-2.67億元,2018年為-9.45億元。
最新公告披露,2020年1-5月,永輝雲創實現營收9.55億元,歸母淨利潤為5.53億元。看似實現了盈利,但實際上這筆盈利是由於一筆投資收益。2020年永輝雲創轉讓蜀海供應鏈管理有限責任公司8.44%股權,確認投資收益11.27億元,該筆投資收益屬於非經常性損益。扣除投資收益後,2020年1-5月永輝雲創扣非後歸屬母淨利潤為-4.26億元,虧損依舊。從2018年出表到再入表,永輝雲創的虧損狀態並沒有改善。
2018年,永輝超市不堪重負。在營業收入增長20.4%的情況下,淨利潤卻下滑18.5%。背後都是因為永輝雲創的拖累。為保上市公司業績,永輝超市不得已將永輝雲創剝離。
2018年12月,永輝超市將20%永輝雲創的股權以3.9億元的對價轉讓給張軒寧。此次變更後,張軒寧持有永輝雲創34.4%的股份,成為永輝雲創第一大股東。永輝超市持股變為26.6%,為第二大股東。永輝雲創只以聯營企業入賬,不併表處理。
永輝超市此次的收購,從賬面上並無虧損。2018年3.9億元出售,時隔20個月後以3.8億元購入。表面上來看並沒有吃虧。但是在一年半之後再次收購一個一個虧損的資產,永輝超市到底有著怎麼樣的算盤?
永輝可以指望雲創什麼?
永輝超市再度將永輝雲創併入自己的報表, 目的之一自然是支援永輝雲創發展。
新零售的確是片藍海市場。在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盒馬事業群總裁侯毅看來:“當前的零售業正在變革。”目前,80後、90後已經成為盒馬鮮生的消費主力軍,他們對價格關注更少,開始更多關注消費體驗。在這一過程中,更多消費場景有待開發,而且一旦成功,釋放出的市場空間高達數十萬億級別。
但從盈利角度看,不僅僅是永輝雲創,整個行業都沒有找到一個能盈利的模式。資料顯示,在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中,只有1%實現盈利,88%虧損,7%則是鉅額虧損。阿里巴巴旗下“盒馬鮮生”也難逃虧損命運。
永輝超市已經取得了新零售領域頭部企業的優勢。此時放棄雲創確實可惜。繼續就意味著還要“燒錢”。永輝超市選擇了後者。
根據永輝超市2019年的半年報,去年上半年永輝超市對永輝雲創進行了10億元的增資,其他股東也按比例進行了增資。可見,永輝雲創的發展仍需大量資金。而且,永輝雲創和永輝雲超業務有很多重合。整合之後,既可以相互導流,又有利於整體降本增效。
以永輝超市目前的資金實力,可以燒得起這些錢。2020年一季度,永輝超市實現營業收入292億元,同比增長31%;實現淨利潤15.91億元,同比增長39%。截至2020年一季度,永輝超市賬面貨幣資金高達111億元。
短期內,永輝雲創“燒錢”對上市公司的資金壓力還比較小。因為,本次永輝雲創納入上市公司體系是“自帶資金”。今年2月,永輝雲創轉讓了蜀海供應鏈管理有限責任公司8.44%的股權,轉讓價款合計11.05億元,已收到9.09億元,計入貨幣資金。
不過,把一個盈利模式尚不成熟的專案納入上市公司報表,還是會對上市公司業績有所拖累。永輝超市業務還包括雲超和MINI店,這些新的業態盈利能力還不穩定。
永輝的併購史
永輝超市對於新零售的“渴望”,或許是由於近年來在傳統零售領域併購屢屢受挫。
近三年來,永輝超市共有三次收購意向,但都無疾而終。
2018年1月,永輝超市曾表示要聯合騰訊投資家樂福。但2019年6月,家樂福中國80%的股權最終出售給了蘇寧易購,對價48億元。
永輝超市的第二個目標是麥德龍,與永輝超市競爭的是北京物美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最後,物美集團以19億歐元的對價將麥德龍收入囊中。
中百集團是永輝超市的第三個目標,收購案可以追溯至2013年。當時,永輝超市及其一致行動人共持有中百集團16.91%的股份。此後,永輝超市多次增持中百集團股份,並尋求進入後者管理層。2019年3月,永輝超市釋出公告稱公司擬透過要約收購的方式將其直接和間接合計持有的中百集團股份比例從當前29.86%提高至最多不超過40%,取代武漢國資委成為第一大股東。原本以為持續長達6年的收購案終於要落下帷幕。但不想由於永輝超市的股東構成涉及外商,導致最終要約收購取消。
這都讓市場對永輝超市產生了擔憂:收購失敗是否會讓公司錯失發展機遇?
事實上,永輝超市有更大的“野心”。不管是併購家樂福、麥德龍還是中百集團,其實都是傳統零售領域擴張。而永輝超市還將目光投向了“新零售”領域,這也是其不遺餘力發展永輝雲創的原因所在。
二級市場方面,永輝超市今年表現不佳。6月以來,永輝超市股價下跌2.53%。同期上證綜指漲幅達到13%。
永輝超市只講資本故事而不講盈利,恐怕不能得到投資者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