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公募基金首募總額達1.05萬億元 11只新發基金衝進“百億元俱樂部”

  今年上半年,滬指徘徊在3000點以下,公募新發基金市場則以萬億元首募規模,向市場交出了一份不凡的答卷。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公募市場成立的688只基金產品合計募集規模高達1.05萬億元,突破萬億元大關。更加引人注意的是,在績優基金經理和渠道營銷的合力下,爆款基金頻頻現身,今年上半年新發基金中首募規模達到百億元規模的新基金高達11只。

  萬億元資金流入新發基金市場

  與上半年A股走出的M型震盪行情有所不同,今年以來,投資者對新基金的認購熱情持續不減。今年上半年,有募集上限設定的新基金紛紛提前結束募集並啟動比例配售。《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一日售罄”的基金產品多達88只。這些爆款基金產品大多是以中大型基金公司為主,既有渠道和口碑的優勢,也有績優王牌基金經理做“護城河”。除此之外,以科技為主打投資方向的基金大多在發行當日被搶購一空。

  單從提前結募並啟動比例配售來評定公募基金髮行的火熱還不夠全面,爆款基金的成立規模也是重要的參考標準。進入二季度之後,滬指仍在3000點下方震盪攀爬,公募發行市場延續“逢低佈局”的節奏,密集發行新基金產品。《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截至6月30日,公募市場上共成立了688只基金產品,合計募集規模高達1.05萬億元,照此測算,2020年全年新基金髮行的規模將達到2.1萬億元,遠超歷史上新基金髮行規模最高的2015年,彼時全年新發基金規模約為1.65萬億元。

  權益基金的募集規模挑起了今年新發基金市場的大梁。據東方財富Choice資料顯示,上半年,已有415只權益基金成立,募集規模達到7083億元。而一般新基金的建倉時間在一個月到兩個月之間,這也就意味著,隨著新基金的持續建倉入市,投資者帶來的千億元“資金彈藥”隨之流入股市。

  廣大基民熱情不減的背後,是否意味著居民儲蓄方向正向資本市場轉移?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看到上半年基金銷售份額已經突破了1萬億份,歷史上唯一一次上半年基金銷售突破1萬億份的情況是2015年上半年的大牛市。由此可見,在今年上半年股市表現較為低迷的情況下,居民‘入場’的意願很強烈,這驗證了我的看法:居民儲蓄大轉移的方向就是進入到資本市場來實現財富的增值,如同過去十年大量居民儲蓄進入樓市實現增值一樣。”

  11只百億元級新發基金現身

  除了爆款基金產品不斷之外,今年以來單隻新基金的產品規模也較往年有所增高。《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平均單隻新成立基金的募集規模約為16億元,這比2016年至2019年全年平均單隻發行份額9.45億元、8.06億元、10.92億元和13.49億元都要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公募市場發行的新基金中,首募規模超過100億元的基金產品多達11只。這些爆款基金主要聚集在易方達、華夏、匯添富、南方等頭部基金公司,在實力雄厚的產品研發及銷售背景下,甚至有4只百億元基金實現“一日售罄”。這其中包括南方成長先鋒混合外,易方達均衡成長、銀華中債1-3年農發行債券指數、匯添富中盤積極成長混合、工銀高質量成長混合、匯添富優質成長混合、中銀順興回報一年持有混合、華夏中證新能源汽車ETF、英大安惠純債等,最高有效認購金額達到321.15億元。

  回顧過去十年公募市場的百億元新發基金數量:2019年為27只、2018年為14只、2017年為8只、2016年為12只、2015年為20只、2014年為5只、2013年為3只、2012年為13只、2011年無、2010年為3只。2020年上半年,無疑成為百億元新基金髮行的“超級大年”。

  某中型公募基金基金經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百億元級新發基金頻現的原因有三:一是這些基金產品大多由中大型基金公司發行,產品研發優勢、渠道優勢、口碑優勢毋庸置疑;二是基金公司普遍讓長期業績優異的王牌基金經理‘掛帥’,例如南方成長先鋒混合的茅煒;三是順應市場行情走勢及投資熱點,例如受疫情影響,基金市場開始逢低佈局權益基金,而隨著一系列政策紅利的落地,今年發行的新基金大多偏向醫藥方向和科技方向,大盤藍籌方向的基金偏少,投資者對此類產品的絕對收益預期更高。”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50 字。

轉載請註明: 上半年公募基金首募總額達1.05萬億元 11只新發基金衝進“百億元俱樂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