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被做空五次的跟誰學,到底跟誰有仇?

由 伯國平 釋出於 財經

在瑞幸慘遭做空自爆財務造假之後,眾多做空機構像餓狼一樣死死盯著小綿羊般瑟瑟發抖的中概股,想盡辦法找出漏洞,爭做合格的“空軍”。

而在這群小綿羊之中,有一隻叫跟誰學的綿羊長得圓滾滾,看起來很好欺負。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三家做空機構已經接連發出五份跟誰學的做空報告,想要從這隻肥羊身上揩出一大塊油。 

最近的一份做空報告,是在跟誰學近日釋出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之後發出的。而做空的理由依舊是“在同行業持續低迷的情況下,跟誰學的業績好到難以置信。”說白了就是,你發展太好了,我覺得你有問題,我要做空你。 

而跟誰學的業績到底有多好,才能有這麼大牌面讓多家做空機構輪番出面呢? 

一枝獨秀跟誰學

從近日公佈的財報來看,跟誰學的業績確實好得過分。 

儘管年初疫情導致教育培訓行業普遍面臨收入下降的困境,但跟誰學依然交出了一份十分亮眼的成績單。 

截止2020年3月31號,跟誰學一季度實現淨收入12.98億元,同比增長382%,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之下實現淨利潤1.91億元,同比增長406%,現金收入達到13.74億元,同比增長358%,正價課付費人次為77.4萬,同比增長307%。 

疫情影響之下,跟誰學的核心業務K12業務線絲毫不受影響,反而逆勢暴漲,K12業務的淨收入同比增長高達488%。 

這種成績,的確十分亮眼,尤其是在一季度疫情影響和做空機構連連出手的雙重打壓之下,跟誰學能交出這份成績單的確值得稱讚。

跟誰學過去的表現,同樣十分亮眼。在2019年赴美上市之後,跟誰學是首個實現盈利的線上教育公司,並且在上市之後連續四個季度營收增速超過300%。跟誰學也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在財報中預測其2020年第二季度收入將達到15.26億元—15.56億元,同比增長331.4%-339.9%。 

這份財報簡直就是“優秀作業”,亮眼的業績表現也讓跟誰學在行業中一枝獨秀,引人關注。 

但是槍打出頭鳥,有著這樣優秀的成績,不免有人會懷疑這份成績的真實性。這也引發了眾多機構的頻頻出手,做空跟誰學。 

跟誰學的意外之“喜”

跟誰學可能也想不到,自己竟然這麼招做空機構“喜愛”。

2020年2月,做空機構灰熊研究指控跟誰學的資料“too good to be true”。 

4月14日,做空機構香櫞研究釋出報告稱跟誰學存在眾多的虛假賬戶以及超過七成的虛構營收。 

4月30日,香櫞向跟誰學發出第二份做空報告,指控跟誰學篡改和偽造了審計報告的財務資料,同時指出透過調查取證發現跟誰學存在刷單行為,稱其在2019年有40%的虛假使用者。 

5月6號,在跟誰學公佈一季度財報的當天,香港天蠍創投釋出研究報告稱,跟誰學財務和經營資料造假,其股價被嚴重高估,實際價值預估為4至6美元,而當時跟誰學的股價為38.99美元。 

5月7號,香櫞釋出第三份做空報告,稱跟誰學存在四個未披露關聯方,並藉助這些空殼公司進行虛報少報成本。 

不到半年,跟誰學已經被做空五次,如此高頻率的被做空,跟誰學到底跟誰有仇?

然而對於每一次做空,跟誰學都會做出相關的解釋證明其業績完全真實並稱其業績“極其通透”。不論是針對財務虛報還是使用者虛報,跟誰學都積極進行反駁和自證,並表示做空機構的頻頻出手已經至少幫助跟誰學節省了5億元的營銷費用。 

在香櫞第三次做空跟誰學之後,跟誰學股價不跌反漲,說明著香櫞的這一次做空行動結果並不理想,似乎也表明了跟誰學“身正不怕影子斜”的自信。 

但是跟誰學真的“身正”嗎? 

打鐵還需自身硬

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蛋,跟誰學能被連續做空五次,自然有其原因。 

縱觀五次做空報告,三家機構都直指跟誰學使用者數量、名師資源、課程質量等問題。而在這些方面,跟誰學也的確一直都存在很多問題。

第一,使用者數量。根據跟誰學的第一季度財報來看,付費課程註冊人數比去年同期增長307.4%,已經達到77萬人。但是跟誰學在線上的流量並不高,而線上下也無法做到像競爭對手新東方、好未來那樣的普及。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普及度不高且資歷年輕的跟誰學是如何做到一騎絕塵? 

第二,師資問題。2014年成立的跟誰學,在時間積累上與好未來和新東方有著明顯差距。當然教育行業想要鞏固使用者,更加重要的是長時間的經驗積澱獲得的優質課程和師資,並用此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而跟誰學在這些方面卻也存在問題。 

在跟誰學在此前的招聘資訊中,透過以“入職之前不必須有教師資格證”的要求來吸引求職者。但教育部對此有明確規定“學科知識類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教師資格。” 

此前就有不少使用者投訴跟誰學平臺上的部分老師,並不具備教師資格,這直接影響到了跟誰學的教學質量以及課程質量。對於使用者的留存來說,必然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而跟誰學的競爭對手在這些方面的投訴數量就明顯少了很多。 

第三,課程質量。儘管跟誰學已經在盡力改善這些問題,但是作為一個類中介教學平臺,跟誰學有很大一部分的教師並不受平臺監管,這就使得部分教師課程的質量難以得到保證。 

一個教育平臺,教學課程的質量決定整個平臺的信用程度,而跟誰學在這些方面的欠缺,也在挑戰著眾多消費者的底線,以至於引起使用者的流失。

對於這些問題,就算眾多做空機構不用此為理由來質疑跟誰學,跟誰學也應該更加註意如何改進這些不足和缺陷,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而不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拉鋸中,給吃瓜群眾上演一次次的狗血劇情。因為這關乎到使用者的消費體驗和整個平臺的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