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駐華首席代表:危機擺脫前,支援性政策仍需繼續

8月6日,由新京報貝殼財經主辦的“中國經濟新格局:乘風破浪”夏季峰會線上舉行。在此次峰會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華首席代表史蒂文•艾倫•巴奈特(Steven Alan Barnett)表示,儘管全球經濟正在經歷一場大規模的危機,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其中的機遇。

史蒂文認為,可藉此實施必要和有益的改革:可以透過最大限度地發揮數字經濟的潛力,促進綠色投資,以豐富的就業方式應對氣候變化,投資人力資本,建立更具包容性的經濟,為所有人建立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IMF駐華首席代表:危機擺脫前,支援性政策仍需繼續

IMF駐華首席代表史蒂文•艾倫•巴奈特。

這是“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前景不確定性更大

史蒂文將本次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影響總結為“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IMF6月釋出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給出了史上最悲觀的經濟預期,其預計2020年全球GDP增長率為-4.9%,比4月的預測降低了1.9個百分點,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將回升至5.4%。

史蒂文表示,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已經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所有經濟體都感受到了這種影響。IMF預計,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今年的增長率為-3%,明年將反彈至5.9%。IMF還預計,印度今年的增長率為-4.5%,俄羅斯為-6.6%,巴西為-9.1%。相對來說,中國是其中的一個亮點,是唯一一個預計今年將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IMF預計中國今年增長1%,明年增長8.2%。中國實際公佈的資料顯示,第二季度GDP增長率為3.2%,成為第一個恢復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儘管中國上半年整體的增長率為-1.6%,但總體而言,IMF預計中國的經濟增長會比其他大多數地方都好。

對於發達經濟體,IMF預計今年發達經濟體的增長率為-8%。其中,預計美國今年增長率為-8%,歐元區為-10.2%,日本為-5.8%。

史蒂文指出,本次經濟衰退的規模和速度非比尋常。今年全球經濟預計將萎縮近5%,相較之下,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的結果是全球增長率僅略低於零。即使是中國,在2008年、2009年都能保持約9%的增長,但在本次危機中,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計將大幅放緩。“幾乎沒有一個經濟體能夠倖免於這種大幅快速衰退的局勢”。

本次經濟衰退的原因與上次金融危機不同,史蒂文將其稱為“大封鎖”下的經濟放緩,是採取必要措施遏制病毒的直接後果。在典型的經濟衰退中,主要表現為家庭減少耐用品,通常是貿易密集型耐用品的消費減少;在本次經濟低迷中,主要是接觸密集型服務的消費量急劇下跌,其中包括旅行、酒店、藝術娛樂以及餐飲業。

史蒂文還指出,本次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更大,不確定性的根源包括疫情持續的時間和所需的封鎖時間。在不利的情形下,疫情可能在2021年年初發生第二次全球暴發,即使各國在控制病毒方面會做得更好,但其造成的影響仍然會很大,IMF的模型表明,這可能會使2021年的全球經濟增長下降4個百分點,甚至在2024年增長速度仍可能比IMF目前的預期低近2個百分點。在好的情形下,更強大的信心和有效的後期封鎖措施可能幫助經濟更快地恢復,2021年的增長率很可能比目前預測的高出2個百分點,五年後的增長率比目前預測的高出約1個百分點。

全球財政支援近11萬億美元,中國的政策反應是恰如其分的

在此次危機中,各國對疫情給出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應對。史蒂文提出,在財政方面,從4月開始超過三分之二的國家增加了財政支援以應對經濟危機。據IMF估計,全球已公佈的財政措施有將近11萬億美元,其中約有一半是預算內的措施,另一半更多是以流動性支援的形式,比如貸款、股權注入和擔保。G20集團成員國在這項支援中佔了大部分,其預算內措施平均佔GDP的6%左右。

史蒂文表示,在我們能夠確保安全、持久地擺脫危機之前,必須繼續執行支援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對於疫情正在升級的經濟體來說,重點應該放在遏制疫情衝擊和儘量減少對經濟的損害上,儘快使經濟活動正常化,措施包括對受影響的企業和工人實行臨時稅收減免、對休假工人的工資補貼、現金轉移、帶薪病假和探親假、企業臨時信用擔保和貸款重組等。

對於重新開放的經濟體來說,政策重點可以轉向促進經濟復甦,這意味著逐漸取消有針對性的支援措施,提供刺激政策並激勵資源重新分配。有針對性的支援措施可以用公共投資等措施取代,以加速復甦、擴大社會安全網以保護弱勢群體。史蒂文強調,政策需要為轉型變革做好準備並給予支援,有些產業可能會永久性萎縮,其他產業將逐步擴大,例如數字服務,政策要適應變化,包括對工人提供充分的社會保護、培訓和求職援助。

史蒂文認為,中國的政策反應是恰如其分的,政府在遏制疫情蔓延和保護健康上做出了強有力的應對。在財政政策方面,據IMF估算,中國已實施約佔GDP4%的、可自由支配的財政措施,用於增加在流行病防控方面的支出、醫療裝置的生產、加快發放失業保險、稅收減免等,如果加上透過國有企業和自動穩定機制提供的額外支援將會更多。在貨幣和金融政策方面,中國人民銀行積極提供政策支援,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措施包括管理流動性、支援向中小型公司和醫療供應商等部門優先提供貸款等。

史蒂文對中國提出的建議是,中國在重新開放經濟的程序中比大多數國家走得更遠,重點應該放在鞏固經濟復甦上。這樣,中國也有機會繼續進行更多的變革,包括進一步加強衛生系統,推進消除貧困的目標,並使經濟重新平衡。有助於實現這些目標的步驟包括財政、貨幣和金融政策的持續現代化,使私營企業和公共企業之間的競爭環境趨於平等,繼續開放經濟,以及促進綠色投資以應對氣候變化。

對於全球的政策建議,史蒂文強調了多邊主義的重要性。他表示,這場全球規模的危機需要全球性的解決方案,各國必須在多個方面進行合作。在衛生方面,國際社會需要加大力度支援各國的倡議,包括取消對基本醫療用品的貿易限制、向需要援助的國家提供財政援助和專業知識、確保為疫苗提供充足的資金等。除了疫情,各國還必須合作解決與貿易和技術緊張局勢相關的根本問題,加強氣候合作,透過多邊財政援助幫助最貧窮和最脆弱的經濟體。G20集團提出了暫停債務償還的倡議,還有必要填補國際債務結構的空白,並考慮為更多國家提供更全面的債務減免。

金融市場估值出現膨脹現象,或導致風險資產重新定價

史蒂文同時指出了現階段的一些風險,主要集中於金融市場。在今年3月份全球資本市場遭遇急劇下跌之後,近期出現一定回升,股票等風險資產價格已經反彈,在許多市場中,股票價格平均恢復至1月中旬水平的85%左右。

史蒂文表示,各國央行採取的行動促進了投資者風險偏好的增強。許多國家央行已經下調了基準利率,預計未來幾年利率將維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同時各國央行實施了各類寬鬆措施,包括新一輪資產購買、為銀行體系提供流動性支援、為維持信貸流動而在其他金融工具中提供美元互換額度,各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已經膨脹。其結果是央行資產大幅增加, G10集團自1月中旬以來資產增加了約6萬億美元,超過全球金融危機期間資產增長率的兩倍,相當於G10集團GDP的15%。

央行迅速採取的這些措施是市場復甦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支援了信貸的持續流動。然而,史蒂文指出,金融市場的樂觀表現與全球經濟之間存在脫節,投資者似乎在押注央行將繼續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援,許多股票和公司債券市場的估值出現膨脹現象。根據基金行業的模型,大多數主要發達經濟體股票和債券市場的價格水平與基本估值之間的差值已接近歷史高點,這可能會導致風險資產重新定價,從而會在本已史無前例的經濟衰退之上更添金融壓力。

“疫情可能使過去十年中積累的金融脆弱性具體化。”史蒂文表示,這些脆弱性包括企業和家庭債務負擔,在嚴重的經濟收縮中,部分借款人的負擔可能變得不可收拾。另外,可能的破產會考驗銀行業的彈性,非銀行金融企業和市場也可能面臨進一步的壓力,一些新興市場和前沿市場正面臨著高額的外部再融資需求,這些都是潛在的風險。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顧志娟 編輯 趙澤 校對 危卓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219 字。

轉載請註明: IMF駐華首席代表:危機擺脫前,支援性政策仍需繼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