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郵系公司有什麼新動向嗎?值得成為“慧保天下”2019年報觀察畫群像系列的第一篇?
在此,“慧保天下”先給出一個判斷:銀郵系保險公司正在擠佔傳統保險公司領地,中小保險公司首當其衝。
具體來看,國壽平安等頭部壽險公司近年來大幅削減銀保業務,集中火力做大做強個險,和銀郵系保險公司逐步涇渭分明,各自有安身立命的本事,受影響不大。
大量個險不行、網銷渠道跟不上的中小保險公司,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正面和銀郵系保險公司在銀保渠道短兵相接;二是在專業中介市場火拼較量,你方唱罷我登場,中介業務老大一年換一家,就看你有多少費用投入,這也是近幾年壽險中介尤其火爆的重要原因。
中介渠道受制於各中介公司日趨高漲的佣金手續費,銀保渠道得看銀行臉色,沒有多少看家本領的中小公司成為壽險市場最為脆弱的一環。
中小公司的發展困局中,各銀行親兒子的銀郵系公司的一舉一動也是重要變數之一。從2019年報資料來看,11家銀郵系壽險公司全部實現盈利,保費和淨利潤增速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市場份額也在穩定提升。
業績尚可,但“慧保天下”認為,這些公司還沒有展現出銀郵系標籤下應有的威力。區別於個險和傳統銀保渠道,能否有藉助網際網路技術的新型銷售模式的創新探索?從賣保險產品為銀行賺得中間收入,能否轉型為綜合金融的保險服務提供者,更好服務銀行客戶?
這些才是銀郵系公司大展拳腳的待解命題。不溫不火的雞肋感,還是厚積薄發不容小覷,且來看看銀郵系公司2019成色如何?
01
11家銀郵系壽險公司全部盈利,市場份額提升至8.4%,8家公司躋身百億俱樂部
近年來,銀郵系保險公司發展駛入快車道,保費規模、利潤水平、市場份額等均呈現跨越式發展。
從原保費收入來看,人身險公司原保費收入從2015年1.27萬億元增長至2019年2.96萬億元,年均增長率18.43%;而11家銀郵系壽險公司2015年原保費收入1107.41億元,到2019年增長至2476.04億元,年均增長率17.50%緊追行業。從同比增速來看,除2017年以外,其餘4年均增超越行業增速(圖1)。
縱觀2019年,人身險公司實現原保費收入2.96萬億元,同比增長12.82%。其中,11家銀郵系壽險公司合計實現原保費收入2476.04億元,同比增長29%,壽險市場份額佔比8.36%,較2018年提升1.06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中郵人壽、工銀安盛、建信人壽、中信保誠、農銀人壽、招商信諾、交銀康聯及光大永明8家公司原保費規模一舉超過百億元。其中,中郵人壽、工銀安盛及建信人壽3家公司擠進原保費收入市場排名前20名。
聚焦外資人身險市場來看,工銀安盛、中信保誠、招商信諾、交銀康聯、中荷人壽、中銀三星及匯豐人壽7家公司合計實現原保費收入1159.02億元,佔整個外資壽險市場原保費收入的比例為41.32%。在外資保費收入排名前十的公司中,銀郵系公司工銀安盛、中信保誠、招商信諾、交銀康聯及中荷人壽佔據5個席位。
表1 11家銀郵系險企
2018—2019年原保費收入及市場份額
資料來源:中國銀保監會及各公司年報,部分資料因統計口徑不同或略有差異
從淨利潤來看,2014年,人身保險業利潤總額首次突破千億元,達1125億元,到2019年增長至3118億元,年均增長率達18.51%;而11家銀郵系公司淨利潤合計27.15億元,2019年增長至77.08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23.22%,超過壽險業平均水平4.7個百分點。
縱觀2019年,人身險公司實現淨利潤3118億元,同比增長62.54%。其中,11家銀郵系險企淨利潤合計77.0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74.52%,超出行業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11家銀郵系壽險公司2019年均全部實現盈利。其中,淨利潤超過10億元的公司有中信保誠、中郵人壽及招商信諾3家。
從淨利潤同比增長來看,中郵人壽以246.41%同比增速居首,農銀人壽138.35%增速次之,匯豐人壽以107.14%的同比增速位居第三位。
表2 2015—2019年
11家銀儲系壽險公司淨利潤及2019年同比增速
資料來源:各公司年報
資料來源:保險公司年報。
02
銀保渠道佔比高達90%、高收益分紅型產品開啟市場,銀郵系壽險公司走出一波獨立行情
背靠大樹,憑藉銀行資本、渠道和終端的“基因”優勢,11家銀儲系壽險公司以銀行保險渠道為著力點,穩步擴大規模業務量,推進質量、能力和效率的提高。
整體來看,雖然銀郵系壽險公司走出了一波有別於傳統壽險公司的獨立行情,但是暫時並未開闢出脫離銀行櫃檯的發展模式,摸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優質營銷戰略模式。
(1)渠道端:不同於傳統壽險巨頭加碼大個險,銀儲系公司銷售渠道仍以銀郵代理為主。
近年來,國壽、平安等傳統壽險巨頭大幅削減銀保業務,集中火力加速“大個險”佈局,而銀郵系公司則依託銀行網點的平臺優勢大力發展銀行代理業務。
銀行年報資料顯示,截止2019年年末,農業銀行(3.390, 0.00, 0.00%)網點2.2萬家,工商銀行(5.090, -0.01, -0.20%)營業網點1.58萬個,建設銀行(6.310, -0.01, -0.16%)服務網點數量達1.43 萬個,交通銀行(5.130, 0.01, 0.20%)網點3079個,招商銀行(33.850, -0.08, -0.24%)1403個。
以中郵人壽、匯豐人壽為例,2015—2019年,公司保費收入前五大產品銷售渠道均為銀行代理。2018—2019年,建信人壽保費收入前5名的產品90%以上的保費收入來自銀行渠道,個人代理渠道雖然有所增長,但是在增速方面遠不及銀行保險渠道。
資料來源:建信人壽2018-2019年報中前五大險種資料
(2)產品端:產品策略趨同,均大規模發行銀保渠道售賣的高收益理財型保險產品。
從銀行角度來看,銷售分紅險的手續費率遠高於投連險和萬能險,加之分紅險有保底收益,風險較小,與銀行理財產品較為接近等特點使得分紅險更易推銷,銀行也自然傾向於銷售分紅型產品。
2015—2019年,11家銀郵系壽險公司保費收入前五大產品中,分紅型產品一直是業務增長的主力擔當。以匯豐人壽為例,近5年保費收入前五大產品全部為分紅型。
分紅型產品的熱銷也帶來不小的退保壓力。當前,無風險收益率持續下行,財富管理類產品收益率也沒有起色,主打收益牌的分紅險優勢喪失,並且保障方面的作用又被弱化。於是,原本希望獲得高收益而購買銀保產品的消費者容易產生退保行為。
從11家銀郵系壽險公司退保情況來看,2015—2019年,各家公司業務規模發展駛入快車道,隨之而來的退保金規模也呈不斷上升之勢,賠付支出也水漲船高。
以中郵人壽為例,自2014年以來,公司每年的退保金額都超過百億元。例如,2017年中郵人壽退保金170億元,2016年195億元,2015年188億元。
同樣,高保費伴隨資本高消耗。2015年,建信人壽的退保金達到130億元,佔保險業務收入的6成以上(表3)。
表3 11家銀郵系險企2015—2019年退保金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各公司年報。
(3)資本端:大手筆增資助力業務加速發展,近兩年趨勢更明顯。
2018年以來,銀郵系險企紛紛大手筆增資。
其中,中郵人壽自2018年2月獲得50億元增資後,註冊資本金增至150億元。同年7月,中郵人壽再次醞釀增資65億元,將註冊資本金提升至215億元。自2012年以來,中郵人壽已經連續6次增資,官方口徑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公司構建“大壽險”綜合業務體系、打造全功能壽險公司的戰略佈局。
2018年7月,交銀康聯人壽增資30億元,註冊資本金提升至51億元。
2018年12月,中荷人壽註冊資本從23.5億元變更為26.7億元。
2019年7月,建信人壽確定增資規模60億元,註冊資本變更為71.2億元。
03
轉型進行時:網銷探路是亮點,網銷業務排名前十的公司銀郵系佔4席;發力期交做優做全產品線
在快速做大規模的同時,已經成為一股力量的銀郵系壽險公司也在紛紛謀求轉型。2015—2019年財報資料顯示,工銀安盛、建信人壽、農銀人壽等公司無一不是控制銀保渠道規模、發力網銷或個險,減少銀保躉交,加強期交業務,並逐步加快產品業務結構轉型。
從渠道看,削弱對母行依賴,嚴控銀行代理規模,加速網銷、個險等多元化渠道探索。
銀郵系公司在開展網際網路業務方面有著天然優勢。建信人壽以“銀保 網際網路”方式,透過與建設銀行的合作,進駐了建行悅生活、網銀和手機銀行三大渠道,並延伸至銀行網點的自助裝置。
此外,工銀安盛、農銀人壽及中郵人壽等公司,分別在銀行網點的自助終端、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同步推出了保單查詢、投保等服務,同時入駐銀行網點、網銀、移動3個渠道客戶端。
資料顯示,2019年39家開展網際網路人身保險業務的公司中,規模保費排名前十的銀郵系公司有中郵人壽、工銀安盛人壽、建信人壽及農銀人壽4家,其規模保費分別為319.2億元、295.2億元、148.4億元及69.9億元。
從業務增速角度看,排名前十的公司有中荷人壽、招商信諾。
從產品看,減少銀保躉交,發力期交;加大保障型業務佔比。
整體來看,11家銀郵系壽險公司躉交業務保費均大幅收窄,而期繳續期保費收入佔比持續提升。在部分公司保險業務收入中,躉交方式已經不再是絕對主流。
透過年報資料對比發現,躉交與期交業務佔比變化最大的當屬農銀人壽。2015年,公司躉交業務保費1051.10萬元,在保險業務收入中佔比72.84%。2019年,躉交業務佔比大幅縮減至6.10%,而期交業務續期保費佔比則從2015年的16.24%上升至2019年的60.06%(圖2)。
圖2 農銀人壽2015—2019年躉交及期交續期保險業務收入及佔比
早在2015年,匯豐人壽的躉交保費在保險業務收入中佔比6.07%,到2019年縮減至1.94%,較2015年下降4.13個百分點。
中郵人壽2018年躉交業務收入155.64億元,業務佔比26.99%。2019年,其躉交業務收入佔比下滑至17.34%,期交續期業務佔比則從35%提升至49%。
此外,交銀康聯、中荷人壽等公司期交保費收入也呈現出逐年上升之勢,2019年,期交業務收入佔全年保險業務收入均超過5成。
另一方面,隨著2016年銀保監會從嚴規範中短存續期保險業務,作為短期理財型保險產品的銷售主場,銀保渠道開始出現收縮,銀郵系壽險公司也開始加大保障型人壽保險業務。
以建信人壽為例,自2016年轉型以來,不斷豐富產品,以保險普惠為支撐,透過低門檻、高保障的產品讓保險迴歸保障,形成價值類產品體系。例如,在對私、高階渠道大力最佳化業務結構,推出附加終身託管式醫療服務;在對公渠道針對白、金領人群推出團體重疾等效益創新型業務;在健康險業務方面,主打“保障產品 健康管理”的服務模式。
透過對2015—2019年各家公司保費收入前五大產品統計發現,除匯豐人壽以外,雖然分紅型險種依舊是業務增長的主力,但是保障型產品的業務正在持續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