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華爾街的人才困境:六十萬元年薪招不到一個應屆畢業生

由 廉擁軍 釋出於 財經

財聯社(上海 編輯 劉蕊)訊,如果給你六十萬人民幣年薪的薪資待遇,做一份“996”的工作,你願意嗎?

至少華爾街的應屆畢業生們的回答可能是“NO”。

截止目前,華爾街十幾家主流投行已經陸續提高了初級分析師們的入職待遇,給應屆畢業生們的薪酬門檻已經提到了10萬美元/年(約合64.8萬人民幣/年)以上,高盛、美國銀行給出的待遇甚至高達11萬美元/年(約合71萬人民幣/年)。儘管如此,華爾街對年輕人們的吸引力仍在下降。

“高階打工人”背後的汗與淚

一直以來,“高薪”“體面”都是外界對於華爾街精英們的印象標籤。但對於真正身處其中的員工們來說,“高壓”“996”可能是更深刻的感受。

通常一個應屆畢業生進入華爾街銀行後,會擔任最底層的分析師職位。而這份職位中,每週工作80-100小時屬於“標配”,每天工作到凌晨屬於“常態”。

在這期間,分析師們的工作內容遠比這個職位名頭要枯燥得多:這些剛畢業不久的分析師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Excel、PPT打交道,整理更新大量資料,建立金融模型,製作展示文件等等。

華爾街銀行的等級森嚴,要向上晉升的途徑是固定而艱辛的:按照摩根大通資產財富管理業務CEO瑪麗•埃爾多斯(Mary Erdoes)的說法,躋身精英階層的“黃金入場券”就是工作1萬個小時,換言之,堅持“996”的工作模式3年以上。

而實際上,埃爾多斯所指的“精英階層”也不過就是更高一階的助理(Associate)職位,即使做到了助理,也仍然逃不開大量枯燥的資料分析和PPT展示,每週的工作時間也不會比分析師們少多少。

華爾街各大銀行已經提高了底層員工薪資待遇(單位:千美元)

日復一日的枯燥工作和超長工作時間,使得不少年輕人難以堅持6個月以上。尤其是近兩年來,由於美股創紀錄的IPO數量和交易熱潮,使得這些底層分析師們更是忙得不可開交。

根據薪酬諮詢公司Johnson Associates Inc.的報告顯示,由於業務量加大,與2020年相比,大多數華爾街銀行員工今年的獎金有望出現兩位數的增長。

但這些獎金幾乎是“金融民工”們用命換來的——今年初的一項調查顯示,在IPO專案激增的最繁忙時間裡,這些華爾街銀行員工們每週至少要工作105個小時以上——換句話說,每天工作15個小時,全周無休。

今年3月,一批高盛分析師集體向高層提交了抗議書,抗議他們每天工作到凌晨三點、睡眠時間不足5小時的現狀。其中一位新員工寫道:“我的身體一直疼痛,我的精神處於黑暗狀態,而且我的焦慮水平已經爆表,導致我幾乎夜夜失眠。”

這一份抗議書一度引起網上熱議,但高盛除了表態願意招聘更多員工分擔工作量以外,底層員工們超時工作的狀態並沒有太大好轉——畢竟在華爾街,超時工作已經是常態。

比華爾街更好的選擇

對於華爾街來說,留不住人才更關鍵的原因在於,這些高學歷的年輕人們已經意識到,除了來華爾街當“金融民工”,現在還有更好的選擇——去初創公司或者數字金融公司。

根據CBInsights的資料,到目前為止,今年全球已經為初創企業籌集了近3000億美元,幾乎相當於2020年全年的總額。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誕生了249家新的10億美元規模以上的獨角獸。

而那些接受過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的精英畢業生們可以在這些初創公司求得一席之地——儘管在初創公司同樣需要高強度工作,但工作時間往往更加彈性,與此同時還可以獲得公司股權,甚至可能走上實現財富自由的捷徑。

與此同時,數字金融公司對於年輕人才的吸引力也高於傳統華爾街銀行,尤其是他們往往能夠給出更有彈性的工作環境。比如大型數字支付公司Stripe,就一直對員工們居家辦公持開放態度,同時公司還允許員工們搬離地價昂貴的舊金山,搬家到地價便宜的城市工作,公司甚至願意為此支付2萬美元搬家費——不過同時公司會下調員工基本薪水10%。這一方案對公司來說可以節約成本,對員工來說可以提高生活品質,可謂兩全其美。

但華爾街傳統銀行們顯然還不能接受這樣“革新”的工作方式。在華爾街銀行釋出上半年財報的財報會上,不少銀行CEO仍然堅持認為,員工居家工作會導致工作效率下降——儘管這些銀行上半年財報收入都表現相當強勁。

所以,高盛在6月已經恢復全員在公司辦公,摩根大通在7月恢復全員在公司辦公,而摩根士丹利則希望在9月能實現這一點。

然而華爾街銀行們必須意識到,要吸引年輕人可能不只需要高薪了——畢竟他們現在在“搶人”大戰中的對手,除了華爾街的同行,還有科技行業、數字金融行業的後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