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鋼鐵、農產品、煤炭……諸如此類需大批次買賣且用於工農業生產與消費的商品,被稱為大宗商品,往往關係著國計民生。我國是多種大宗商品全球最大的進口國和消費國,在經濟活力強勁的長三角地區,目前已具備能源、化工等多個區域性大宗商品期、現貨交易中心。
但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看來,我國的大宗商品交易在國際市場上仍缺乏一定的價格話語權。以大宗商品現貨交易為例,國內現有多家小規模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交易品種相對單一,缺乏綜合性平臺,而在期貨交易方面,與海外成熟市場相比,期貨的品種數量差距較大,缺乏上中下游產業鏈配套能力,難以形成規模集聚效應。
期貨品種投資者結構的不合理也會對價格話語權產生影響。錢鋒解釋說,當前期貨品種投資者仍以境內機構和個人為主,對國際投資者開放的數量少,現貨交易平臺則以完稅貨物交易為主,導致境外交易者難以參與。
錢鋒指出,當前,雖然國內的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部分商品的交易量居全球商品期貨前列,但由於大部分品種尚未引入境外交易者,且國際市場原油等貿易定價機制及“石油美元”地位難以撼動,國內原油、天然氣等主要大宗商品的全球價格影響力有待提升。
如何有效提升我國大宗商品價格話語權?錢鋒認為,亟需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框架下,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建設,以應對未來國際貿易爭端對我國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他建議,打造長三角期現一體化的油氣交易市場,進一步促進能源類大宗商品保稅市場發展。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和消費國,並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煉油國。錢鋒建議,基於上海原油期貨倉單,支援上期所與浙油中心同青島海關合作,開展保稅現貨貿易資訊備案平臺試點工作,提升原油期貨交割便利性,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建設亞太油品最大最重要的集散中心和現貨市場。
與此同時,為提升我國在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力,可以參考美國能源資訊署(EIA)的模式,由政府部門定期釋出我國原油和成品油的產量、消費量、庫存、進出口量、進口來源等石油市場資料和市場分析展望報告,尤其是高頻率的庫存資料,積極發聲、主動作為。
交易離不開結算,背後也是大宗商品定價權的爭奪。錢鋒建議,可探索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建設石化能源產品大宗商品保稅現貨貿易及結算平臺,爭奪亞太地區石化產品定價權。依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對船用燃油與航空煤油的巨大需求,以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為骨幹,設立以原油、船用燃油、航空煤油等石油基能源貿易結算平臺。
欄目主編:張駿 文字編輯:顧傑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圖片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顧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