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稽核節奏已全面恢復 發行承銷環節流程通暢

上交所:稽核節奏已全面恢復 發行承銷環節流程通暢

據上交所釋出微信公眾號5月20日訊息,5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廳迎來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家舉辦現場上市儀式的主機板公司,且在不久之後,科創板公司也將恢復在交易大廳現場鳴鑼。現場上市儀式的逐步恢復,標誌上交所疫情防控已進入常態化,各項工作加速回歸日常軌道。

目前,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已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復工復產復市復商正紮實推進。此次疫情給金融市場帶來了極其嚴峻的考驗,也是對上交所使命初心、責任擔當的檢驗。作為資本市場執行的一線機構和重要基礎設施,在中國證監會堅強領導下,上交所將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放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大局中統籌謀劃,紮紮實實辦好自己的事。特殊時期,科創板建設持續加碼,合各方之力,將工作抓緊抓實抓細,有效實現從現場向“雲端”的過渡。

2020年2月3日開市至今,上交所科創板業務已實現受理、稽核、上市、監管等環節全部上線,形成了一套高效、透明、日常化的“非現場”工作流程,構建了一條貫穿企業全生命週期的監管服務“雲路通”。

阻斷風險點,視窗業務快速轉“線上”

企業是實體經濟的細胞。在疫情防控最吃緊的時期,上交所以降低傳染風險為出發點,摸排隔離期企業工作的難點、痛點,將一些視窗業務及依託現場展開的流程快速妥善移至“線上”,體現了監管的彈性和溫度。

特殊安排確保稽核節奏不打亂。為儘可能減少疫情對科創板稽核工作的影響,上交所在確保稽核系統24小時線上的同時,針對特殊時期發行人和中介機構開展工作面臨的困難,做了一系列特殊安排,包括強化電話及網路溝通、放寬問詢回覆時限、變通簽字方式、支援中介機構適當採用現場核查替代方式、對疫情防控企業予以快速受理和稽核等。

發行上市“雲敲鑼”,現場儀式感不缺少。疫情防控期間,現場上市儀式暫不安排。但2月24日全新的“網路上市儀式”迅速推出,以“影片模擬鳴鑼”作為替代,彌補了企業無法現場鳴鑼的缺憾。

關注疫情對上市公司造成的影響。透過公司監管視窗,上交所第一時間組織力量摸排科創板公司風險,並在持續跟蹤疫情影響和公司復工復產情況的基礎上,就公司資訊披露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建議方案,助力上市公司在積極抗疫的同時,及時、合規履行資訊披露義務。

“雲路通”穩預期、防風險

在快速轉向線上的同時,根據疫情對市場各方的影響,上交所也及時調整業務流程,各業務條線進一步協同,逐步實現業務流程向“雲端”的妥善過渡。2月3日開市以來,科創板已實現受理、稽核、發行、上市、監管各項業務全面線上化——“雲路通”有力保障了科創板業務執行,有效穩定了市場預期。

稽核節奏已全面恢復。在確保前期受理、稽核工作平穩的基礎上,上交所透過遠端辦公、影片會議召開上市委審議會議等方式,積極穩妥推進科創板發行上市稽核常態化、高效率的工作,確保科創板受理、稽核問詢、稽核中心會議、上市委審議會議、提交註冊等發行上市稽核和註冊全流程工作不受影響。從2月3日開市至4月底,上交所已累計受理57家公司科創板上市申請,每月對應的受理家數分別為1、13和43家,全面恢復到正常水平;同時,一批覆雜性、標誌性案例排除疫情影響得以正常推進,包括首家被否後再次申報獲受理企業、首單撤單後重新申報企業、兩家暫緩審議公司二次上會獲透過等,有力穩定了市場預期。

發行承銷環節流程通暢。為確保拿到“錄取通知書”的企業發行承銷工作順利展開,上交所始終與科創板公司保持通暢聯絡,及時調整待發行與發行中企業發行日程,鼓勵透過網際網路和電話方式開展非現場路演。從2月3日至5月19日,25家“688”系列公司完成發行工作後相繼掛牌,合計融資314.85億元。

日常公告、年報正常披露。為確保上市公司日常資訊披露工作不受影響,監管服務工作時刻“線上”。2月3日至4月底,科創板公司已累計妥善披露各類臨時公告1927份,未發生日常資訊披露重大差錯。4月底,科創板迎來掛牌公司“滿百”的標誌性節點,在各方努力下,百家公司均克服疫情不利影響在4月30日前披露2019年年報或以上市公告書形式公告2019年年度經營業績,科創板公司首份年報披露工作圓滿完成。

與此同時,疫情防控期間,科創板持續監管盯緊苗頭性問題不鬆懈,堅決、快速、從嚴處置,集中處理了個別科創板公司“蹭熱點”行為,對3家公司及相關責任人員予以自律監管措施。抓住資訊披露“直接責任人”,快速推出線上董事會秘書資格培訓,首次以直播形式實現資格培訓“雲端”開課,幫助科創板公司開好頭、起好步。

“雲端”提質增效

紮實推進改革,不能止步於將業務簡單平移至“線上”的形式,而是要透過變化求實效、做實事。疫情防控期間,科創板實現了稽核問詢工作的再進階,在持續監管環節創新和實踐了一系列新制度,並督促提高科創板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的實在性、友好性。

稽核提質增效,進階2.0。非常時期,科創板稽核註冊工作實現向“2.0版本”的全面進階。在“無現場”溝通的情況下,依託雲端平臺,科創板實現了更精準、更高效、更務實和更協同的稽核受理工作。“升級”中的科創板稽核問詢突出重大性、針對性,突出為投資者判斷提供有效服務,問詢問題減量、提質、增效。據統計,目前科創板二輪問詢後即提交中心稽核會討論和上市委審議的企業佔比,已由17.7%提升到24%。從用時看,扣除補充財報、回覆用時等影響,稽核端用時平均65天,“2.0階段”之後平均47天。

創新實踐新制度。疫情防控期間,科創板上市公司家數增多,對制度創新的需求更迫切,監管需要尊重市場呼聲。正是在特殊的隔離期,科創板持續監管埠的一些創新嘗試迎來首批“實踐者”,首份科創板併購重組問詢、首份年報問詢等相繼出爐;同時,對新制度的探索也紮實推進,科創板創新的大額股份減持制度——非公開轉讓和配售規則也正式公開徵求意見,並將於近期擇機發布。

資訊披露更實在、友好。疫情要嚴控,但提升投資者知情權、提高公司服務投資者意識也不容緩。近期,50餘家科創板公司在年度報告發布後召開業績說明會,以影片直播形式同機構投資者、中小投資者互動交流。作為交流平臺的搭建者,上交所對說明會流程進行創新最佳化,透過行業周模式推進、分析師講解匯入、大幅增加投資者互動交流時間等方式,確保溝通效果,彌補了疫情防控期間無法現場調研、實地參觀、當面溝通的不足。透過科創板公司線上音影片展示,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對年報資料、行業情況和疫情影響等內容的第一手解讀,投資者對公司及其所處行業有了更加直觀和深入的瞭解,科創板形成了更實在、友好的資訊披露氛圍。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經濟社會正常秩序正有序恢復。上交所將在中國證監會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黨中央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精準把握下一步工作方向,持續深化資本市場改革,以責任感和使命感踐行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積極貢獻力量。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856 字。

轉載請註明: 上交所:稽核節奏已全面恢復 發行承銷環節流程通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