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仁會生物主動撤回申請檔案,IPO申請狀態已變為“終止註冊”。10月18日,新京報記者根據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稽核資訊披露盤點發現,2019年至今,已有19家醫藥製造業、醫藥研究及試驗企業折戟科創板IPO,大部分為主動終止。
仁會生物去年7月首發過會
仁會生物僅有一款已上市產品——國家1類新藥誼生泰(主要成分為貝那魯肽),主要用於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尚處於市場匯入期,佔有率較低,主營業務收入相對較小。仁會生物還有多個研發管線,其中BEM-014(主要成分為貝那魯肽)用於超重/肥胖適應症的臨床研究專案已處於中國Ⅲ期臨床研究階段。上述情況導致其研發費用、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相對較大,仍處於虧損狀態。
仁會生物2020年8月14日更新的招股說明書(註冊稿)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6億元、-2.14億元、-2.62億元,研發費用分別為6931.15萬元、5283.83萬元、9143.79萬元。仁會生物預期,未來持續較大規模的研發投入和銷售投入,可能導致虧損進一步擴大。
2020年7月31日,仁會生物科創板IPO申請成功過會。2020年8月,仁會生物向證監會提交招股說明書註冊稿。其在註冊階段遭遇三輪“拷問”,並接受現場檢查,諸多問題被關注。其中,2021年2月4日的問詢記錄顯示,證監會要求公司解釋銷售費用問題、是否存在虛增營業收入、研發費用問題、商業賄賂、股權代持等。最終,仁會生物主動提出撤回註冊申請檔案,證監會終止其發行註冊程式。
今年10家醫藥企業終止IPO
新京報記者盤點發現,今年以來,共有10家生物製藥業、醫藥研發及試驗企業的科創板IPO失敗,高於前兩年總和(2019年4家、2020年5家),其中8家為主動撤回,除仁會生物外,還有樂普診斷、奧普生物、瑞博生物等,海和藥物、吉凱基因為科創板上市委員會終止稽核。
對於吉凱基因,科創板上市委員會認為,吉凱基因沒有充分披露其核心技術是否具有先進性、相關業務的成長性和潛在市場空間及對持續經營能力的影響。而海和生物則是因為其已開展的二期以上臨床試驗的核心產品均源自授權引進或合作研發,科創板上市委員會認為發行人未能準確披露其對授權引進或合作開發的核心產品是否獨立自主進行過實質性改進,對合作方是否構成技術依賴。
“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對於企業的產品競爭力、技術硬核性、誠信要求比較高,而且目前誠信機制處罰力度很大,如果財務造假,或並沒有真正的核心技術等,到時處罰的不僅僅是上市主體,連同券商、保薦人、會計師事務所等都會被處分。”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中醫藥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鄧勇指出,如果企業好大喜功,條件不成熟時就貿然進入資本市場,即便僥倖上市,財務狀況後期無法達標,證監會也會給予退市處理。還不如嚴格按照科創板上市條件逐步發展,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第三方機構、股民負責。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