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奧比中光的“刷臉支付生意”:繫結螞蟻集團?

由 終廷花 釋出於 財經

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

伴隨著刷臉支付這一新興技術的逐漸落地,這句曾經帶有自嘲性質的戲言終於成了真。

鑑於此,越來越多的與刷臉支付技術相關的企業也逐漸在資本市場浮出水面,譬如前不久首發過會的奧比中光。

12月7日,3D視覺感知技術方案提供商奧比中光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奧比中光”)透過科創板上市委員會稽核,中信建投證券為保薦機構,擬募資18.63億元,預計下一步將遞交註冊。

據悉,該公司是一家以AI3D感測技術為核心的科技創新企業,於2013年在深圳創立,於2018年獲評“獨角獸企業”。根據其核心技術的競爭力來看,該公司是國內人工智慧3D視覺行業裡的領跑者。截至目前,全球已掌握核心技術並實現百萬級面陣3D視覺感測器量產的公司有且僅有蘋果、微軟、索尼、英特爾、華為、三星等少數企業,而奧比中光便是其中一家。

而奧比中光最為外熟知的一點則是其與螞蟻集團的關聯關係。據招股書披露,IPO前,奧比中光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創始人黃源浩,合計持有公司39.70%股份;二股東則為螞蟻集團全資子公司上海雲鑫,持有公司13.56%股份。

不過,資本市場向來注重實績,撇開繫結螞蟻集團與獨角獸光環,奧比中光的“刷臉支付生意”真的好做嗎?

刷臉是趨勢,但商業化仍是一道“坎”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奧比中廣主營業務是3D視覺感知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則包括3D視覺感測器、消費級應用裝置和工業級應用裝置,並應用於生物識別領域的線下刷臉支付、智慧門鎖場景,AIoT領域的空間掃描場景、服務機器人場景、智慧交通場景,消費電子領域的智慧手機場景,以及工業三維測量領域等領域。

(圖片來源:奧比中光招股書)

根據應用領域來劃分,來自生物識別這一應用領域的收入是該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AIoT領域、消費電子領域、工業三維測量領域則按順序次之。據招股書披露,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來自生物識別的收入佔比分別為77.54%、58.35%、48%,其中又以線下支付這一細分業務為核心收入,同期收入佔比分別為77.56%、57.45%、41.51%。

結合上述資料表現,不難看出,奧比中光的主要產品均是應用到當下具有較大爆發潛質的前沿賽道。

具體而言,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2D成像逐步向3D視覺感知升級,3D視覺感知市場規模正處於快速增長的爆發前期:據法國市場研究與戰略諮詢公司Yole釋出的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3D視覺感知市場規模為50億美元,且市場規模將快速發展,預計在2025年達到150億美元,2019-2025年複合增長率約為20%。

(資料來源:奧比中光招股書)

同時,伴隨著3D視覺感知市場的應用領域不斷擴,諸如生物識別、AIoT、消費電子、工業三維測量、汽車自動駕駛等細分領域也相應地迎來發展機會。

就拿生物識別領域的刷臉支付這一應用場景來說,從依靠現金支付的支付1.0時代逐漸演變到刷臉支付的支付4.0時代,雖然發展過程中伴隨著是否安全以及洩漏隱私的質疑,但刷臉支付是行業新趨勢也仍是不爭的事實。

截至2020年末,在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聯商務、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積極推動下,全國已合計完成超過百萬臺線下支付裝置的鋪設。隨著移動支付和3D視覺感知技術的日漸成熟,預計將會有更多的線下支付場景使用刷臉支付,包括便利店,無人自助場景以及部分新興的支付場景,將會進一步帶動3D視覺感測行業的快速發展。

而再看AIoT領域中的服務機器人市場,由於3D視覺感測器可以幫助服務機器人高效完成人臉識別、距離感知、避障、導航等功能,使其更加智慧化,目前已實現落地的應用包括掃地機器人、自動配送機器人、引導陪伴機器人等,服務於家庭、餐廳、醫院等多個線下場景。據IDC資料,2017年全球商務用機器人市場規模為213.2億美元,預計2022年全球市場規模可達538.0億美元,2017-2022年複合增長率預計為20.3%。

(資料來源:奧比中光招股書)

不過,雖然3D視覺感知市場看起來大有可為,但由於技術成熟度不夠、產品成本較高及行業高階專業人才不足等種種因素制約,目前3D視覺感知技術仍處於早期階段,實現商業化仍是一道急需邁過的“坎”。

據招股書披露,由於3D視覺感知下游各應用領域的大部分細分場景需求仍處於發展期初期。現階段,除生物識別領域的線下刷臉支付場景和AIoT領域的服務機器人場景外,其他細分應用場景普遍處於商業化第一階段,即由頭部企業開始匯入使用3D視覺感測器進行各類產品開發,尚未迎來下游行業的規模爆發期。

因此,在此商業化程序的背景下,奧比中光也難免會遭遇公司營業收入及毛利規模相對較小無法覆蓋發展期初期的大額股份支付費用和研發費用支出的發展尷尬期。

三年虧逾12億元,“補血”謀擴張

如前文所提一樣,奧比中光當下所面臨的發展尷尬期也是顯而易見的。

據招股書資料披露,2018年至2020年,該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2.10億元、5.97億元、2.59億元。其中,2020年營收較上年同期下降約57%,下降原因主要是因為受到疫情影響,終端應用於線下支付的3D視覺感測器需求暫時性下降,導致營業收入出現下滑。

至2021年上半年,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減弱,線下支付場景需求逐步恢復,同時服務機器人、智慧門鎖等細分場景不斷滲透發展,奧比中光營業收則入較上年同期增長58.39%至1.61億元。

不過,相對於營收增長的快速恢復,奧比中光的淨利潤狀態就沒那麼樂觀:2018年至2020年,該公司錄得淨虧損分別為0.99億元、5.01億元、6.28億元,累計虧損約12.28億元。至2021年上半年,該公司又虧了1.27億元。

(資料來源:奧比中光招股書)

對於持續虧損的原因,該公司在招股書中解釋稱,主要是因為公司自創業以來持續保持較高研發投入強度,並對骨幹員工進行股權激勵,確認大額股份支付費用所致。

事實上,如其所言一樣,奧比中光的研發投入的確不低:2018年至2020年,該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15億元、3.70億元、2.86億元,分別佔營業收入的54.98%、63.06%、110.68%。

(資料來源:奧比中光招股書)

需要指出的是,隨著其不斷虧損,奧比中光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資料也變得不那麼“好看”:2018年至2020年,該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2.46億元、0.77億元、-2.50億元。不過,即便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常年為負,但該公司仍在招股書中直言表示“貨幣資金15.22億元,現金較為充沛,尚能維持一段時間的營運工作”。

但事實上,若想在這種長期虧損的狀態,拿出17.63億元資金用於3D視覺感知技術研發專案和1億元資金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專案,恐怕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因此也就不難理解其此次透過“補血”謀擴張的做法了。

而比起過“補血”謀擴張的做法,目前奧比中光讓外界廣為關注的一點則是客戶集中度及關聯交易較高帶來的依賴風險。

據瞭解,報告期內,公司對螞蟻集團、OPPO等大客戶銷售收入佔營業收入集中度相對較高,同時螞蟻集團投資並間接持有公司部分股權,構成關聯交易。公司存在大客戶集中度及關聯交易較高帶來的依賴風險。

具體而言,報告期內,公司對螞蟻集團的銷售收入分別為825.95萬元、8495.95萬元、942.25萬元和2642.25萬元,佔比分別為3.94%、14.23%、3.64%和16.36%;對阿里集團的銷售收入分別為0.37萬元、4,041.96萬元、4,794.99萬元和535.38萬元,佔比分別為 0.00%、6.77%、18.52%和 3.31%。

而對螞蟻集團等線下支付細分場景客戶的銷售佔比較高情況,可能給公司經營活動帶來下述的潛在市場風險:一方面,目前線下支付仍習慣以二維碼為主,如果刷臉支付線上下支付領域的滲透不及預期,,將會影響公司經營業績發展不及預期。另一方面,不能排除螞蟻集團從第三方進行採購的可能性,從而給公司產品在支付寶線下支付應用市場佔有率帶來重大不利影響。

另外,還有部分行業人士擔憂,一旦奧比中光與螞蟻解綁後,該公司其他場景商業化還能不能繼續跑通,這有待進一步觀察。

綜上來看,雖然“刷臉”是未來的一大發展趨勢,但奧比中光想要做好這一門生意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