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市主機板中小板合併,企業融資效率再提升
自4月6日開始,深市主機板、中小板將迎來一個新的開始,兩板合二為一。至此,深交所也將形成以主機板、創業板為主體的市場格局。
在股吧中,兩板合併成為近期熱議的話題,一位股民在帖子中深情寫道:再見,中小板。
自2004年誕生以來,中小板已走過了近17個春夏秋冬,總市值從當年的400億元,成長到如今的超13萬億元,一批批牛股孕育而生。
作為過渡板塊,中小板已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隨著一個全新深市主機板的到來,中國資本市場也迎來一個新的篇章。
歷史使命的完結
2004年5月27日,中小企業板塊舉行啟動儀式,宣告中小板正式登上歷史的舞臺。在深市主機板內設立中小板,其實是分步推進創業板的一個重要步驟,為創業板的推出創造條件、積累經驗,開闢了中小企業、民營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新渠道。
6月25日,經過層層選拔,首批8家企業掛牌上市,號稱“中小板八駿”,分別為現在的新和成(002001.SZ)、鴻達興業(002002.SZ)、偉星股份(002003.SZ)、華邦健康(002004.SZ)、ST德豪(002005.SZ)、精功科技(002006.SZ)、華蘭生物(002007.SZ)、大族鐳射(002008.SZ)。當年年底,中小板上市公司數量已達38家,此後數年,中小板上市公司數量穩步提升,截至目前已達1004家,主要集中在電子、生物醫藥、計算機等新興行業。
2008年上市的白馬股東方雨虹,股價累計漲幅達到87倍之多,被稱為“防水茅”,總漲幅在中小板中排名第一。業績快報顯示,東方雨虹2020年實現淨利潤近34億元,同比增長達64%。
“中小板八駿”中的華蘭生物、新和成,自上市首日起算,累計漲幅分別達到了61倍和43倍。
從市盈率來看,中小板的市盈率介於深市主機板和創業板之間,17年間,其平均市盈率隨資本市場變動呈現出較大的起伏。
在總市值方面,在過去的17年裡,有4個年份的總市值均超過10萬億元,2020年更是超過了13萬億元。
不過,雖然中小板上市公司總體在不斷地發展壯大,但因2000年深市主機板就暫停新股發行,導致誕生於主機板、身負過渡使命的中小板,在市值規模、業績表現、交易特徵等方面與主機板越發趨同。
比如,從上市規則來看,中小板自設立以來遵循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等就與主機板總體一致,僅個別規則存在些許表述上的差異,比如,高送轉業務指引中關於高送轉的定義,2020年底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後,股票上市規則中有關主機板、中小板的差異規定已消除。
從板塊內的上市公司來看,中小板內也不乏類似於蘇寧易購、海康威視、順豐控股等擁有較大流通盤的優質行業龍頭股,區分主機板和中小板已失去實質意義。
企業擇板上市更加明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對比創業板、科創板,中小板已不具備制度優勢。
中信建投分析師張玉龍認為,創業板與科創板的先後推出,為中小企業和高新產業的融資分別提供了更加優質的渠道,且明顯區別化的註冊、交易和退市機制更是提高了創業、科創兩板的效率,使得這兩板上公司優勝劣汰速度加快,資金活力整體更強。從這一角度看,中小企業早已不是中小板的“專利”,培育和扶持的定位和優勢也在不斷淡化。
而中小板併入主機板後,不僅恢復了深市主機板功能,更為重要的是進一步增強了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的功能。
近年來,我國透過不斷推出重大改革,發揮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功能,以更好地服務中小企業。
比如,科創板的推出,率先探路註冊制,為科創型企業上市開通康莊大道。
此後,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精簡最佳化創業板IPO條件,綜合考慮預計市值、收入、淨利潤等指標,設定了多元化上市條件,支援服務成長性創新創業企業上市融資。
新三板的改革也在同步進行,設立精選層,最佳化發行融資制度,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建立新三板向交易所市場轉板機制,打通中小企業成長壯大的上升通道。
對於尚處於孵化階段的中小企業,也實現了扶持政策的全覆蓋,比如,我國完善了創業投資基金監管制度,出臺“反向掛鉤”減持政策,鼓勵投早、投長、投小,支援小微企業在交易所市場發債融資等。
另外,區域性股權市場也紮根當地,逐漸成為扶持中小微企業政策措施的綜合運用平臺,各市場不斷創新,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
這一系列以創新為主線的重大改革,旨在構建一整套完善的服務於中小企業的資本環境,深交所兩板合併,也正是資本市場改革深化過程中的必然選擇。
合併完成後,深市主機板定位於支援相對成熟的企業融資發展、做優做強,發行上市門檻保持不變;創業板主要服務於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突出“三創”“四新”,各有側重。
張玉龍認為,隨著主機板與中小板的融合,企業在擇板時將更加明確,提升了企業融資效率和交易板執行效率。
深市優質標的或將從中受益
而對於廣大的投資者來說,最關心的莫過於兩板合併後是否會引起板塊估值變化、股價異動以及全面註冊制是否已箭在弦上。
事實上,不論是同一個交易所各板塊之間,還是同一個板塊內部,由於企業規模、行業型別、盈利能力、成長特性、投資者預期不同等因素,企業估值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差異。
深市主機板和中小板市盈率主要是由於行業型別、成長特性等結構性差異所致。
截至目前,深市主機板以食品飲料、房地產、家用電器等傳統行業為主,平均市盈率21.16倍,而以新興行業為主的中小板平均市盈率為33.16倍。
光大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對第一財經表示,從之前兩板合併宣佈後實際市場情況來看,此次合併對交易和投資的影響都比較小。
“一方面,因為這次合併不會改變證券程式碼和證券簡稱,只是對部分業務規則、技術系統和發行上市安排等進行適應性調整,所以對市場執行和投資者交易影響較小;另一方面,我國金融市場已經日趨成熟,市場越來越理性,兩板合併後對個股估值的影響相對有限。”高瑞東說。
不過,張玉龍認為,主機板和中小板之間仍可能存在流動性較低的存量資金。隨著兩板合併,這些存量資金或將基於個股估值和基本面迎來一輪重新洗牌,優質標的將從這一過程中受益。
對於全面註冊制的猜想,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接受採訪時認為,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循序漸進地推進。在全市場推行股票發行註冊制不能過於理想化,也不能急於求成。目前從總體看,註冊制在科創板、創業板的試點經受住了市場的檢驗,但還需要進一步評估,之後再在全市場穩妥推進註冊制。
去年10月,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有關工作情況時表示,“在我國這樣一個新興市場實施註冊制,不能過於理想化,也不能急於求成”、“充分估計並有效防範改革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積極穩妥地把註冊制改革落實到位”。
另外,兩板合併可能會使得深市各指數未來的編制和標的納入發生變化。2月5日,深交所釋出公告將“中小板指數”、“中小板綜合指數”、“中小板300指數”等指數名稱分別變更為“中小企業100指數”、“中小企業綜合指數”、“中小企業300指數”。
深交所也表示,下一步將結合市場需求和實際情況,會同相關方研究最佳化指數編制方法,進一步打造更具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系列中小企業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