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12月17日電題:中國減緩世界經濟衰退
新華社記者 孫飛 劉巍巍
在強有力的疫情防控舉措之下,中國經濟如一劑“強心針”,為疫情陰霾中的世界經濟帶來信心。多重跡象顯示,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中國正以大國的智慧與擔當,成為減緩世界經濟衰退的“最確定動能”。
12月8日拍攝的2020深圳全球招商大會現場,大會共吸引投資總額超7800億元。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投資現“中國亮色”,助全球逆風前行
7800億元人民幣!
這一驚人的數字,是中國經濟特區深圳,近期召開全球招商大會簽約的投資總額。
美國開市客華南總部專案、荷蘭皇家飛利浦創新中心專案、英國阿斯利康-康泰新冠疫苗研發及生產基地專案……會上,共242個專案進行簽約,在全球8座城市設立分會場,顯示全球客商投資中國信心不減。
“中國政府的疫情防控措施成就顯著,竭盡所能支援企業復工復產。”華南美國商會會長哈利·賽亞丁說,商會近期針對172家在華南投資的企業進行調查顯示,今年3月以來,100%的受訪企業持續運營,對外資企業在華投資的前景保持樂觀預期。
在不少觀察人士看來,投資領域的“中國亮色”,正成為世界經濟復甦的重要助力。
12月8日拍攝的深圳經濟特區40週年突出貢獻外資企業頒獎儀式。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今年年中,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釋出的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將驟減40%,從上年的1.54萬億美元降至9240億美元,為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
中國則呈現逆勢增長格局。中國商務部資料顯示,由於包括穩外資在內的政策措施有力有效,1至9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1032.6億美元,同比增長2.5%。
不僅是“引進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熱情也不減。
荷蘭駐滬總領事館工業事務領事、荷蘭外商投資局中國事務首席代表鍾鎧任說,按照投資專案數量及新增就業崗位,中國已連續3年成為荷蘭第二大直接投資國。截至10月,中國外向型經濟大省江蘇在荷蘭投資84個專案,總投資額15.1億美元。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近期釋出報告預計,受疫情影響,今年全球經濟將下降4.2%。報告指出,中國或將成為今年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到明年年底,全球經濟可能恢復到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的水平,預計中國對明年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到1/3。
進出口轉正,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
疫情為全球貿易帶來陰霾,韓國銀行近期預計,世界貿易全年將減少約10%。
但一些市場人士認為,隨著不少國家空中和海上運輸通道重新開放,在中國“引擎”驅動下,全球貿易流動正在呈現反彈趨勢。瑞銀(UBS)經濟學家估算,截至7月份,中國在全球出口中所佔份額上升了11%。
中國海關總署近期公佈的資料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這是繼1月至9月外貿進出口累計增速年內首次轉正以來,連續三個月保持正增長。
受益於中國市場的活力,法國媒體的報道稱,法國奢侈品行業或將很快復甦。
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轉型,不斷迸發的“創新動能”也為貿易復甦增添了底氣。
亨通集團生產場景。 受訪者供圖
走進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的亨通集團產品展示區,一根直徑200毫米、長度6米的光纖預製棒引人注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根自主研發的超大尺寸光纖預製棒可連續拉絲6天,拉絲長度達15000公里。
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但受益於持續創新帶來的技術優勢,公司發展仍然穩健。亨通集團執行總裁錢建林說,公司年營收破千億元,光纖網路佔全球市場15%,業務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集團下屬的大部分企業都實現了增長,部分企業同比增長20%至30%。
消費活力迸發,中國大市場惠及世界
在不少市場人士看來,中國加快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既有利於啟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內生動力,也將為各國發展帶來更多機遇,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新動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披露的資料顯示,11月汽車產銷延續增長勢頭,產銷量均創年內新高,分別達到284.7萬輛和277萬輛,環比增長11.5%和7.6%,同比增長9.6%和12.6%。
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汽車發展處二級調研員白華近期表示,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130萬輛,遠高出年初預測水平。根據中汽協此前公佈的資料,去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120萬輛。
一些業內分析師認為,全球汽車製造商為應對疫情導致的市場銷售資料下滑問題,將更加依賴中國市場。
第三方機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統計資料顯示,11月特斯拉Model 3在中國銷量達21604輛,環比增長78%。
在強有力的疫情防控舉措之下,中國擁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人口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正不斷惠及世界。
“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國加快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彰顯了中國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智慧和擔當。”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