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劉元春:面對三重壓力 要正確認識積極財政政策的作用

由 簡振武 釋出於 財經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人民網北京12月31日 (記者慄翹楚)今日,由人民網主辦的“2021人民財經高峰論壇”主論壇環節以線上方式舉辦。本屆論壇邀請來自政、產、學、研的各方嘉賓,圍繞“開啟新徵程,共享新機遇”的主題,共同探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主旨發言中表示,2021年,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面對經濟下行壓力,需要深化對政策方向的理解和認識,進一步發揮宏觀政策的作用。

今年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1%,兩年平均增長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9554億元,同比增長13.7%,兩年平均增長4.0%;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07萬人,超額完成全年預期目標。劉元春認為,總體來看,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但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我國經濟增速呈現逐季放緩的趨勢,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供給衝擊方面,劉元春表示,最為明顯在於目前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上揚,導致中小企業承受了大量進口成本。

此外,在公共預算收入方面,今年1-11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2.8%,超過預期。

“需要注意的是,將財政資料進行拆分後可以發現,相對發達地區和外向型經濟所產生的財政收入明顯回升,而相對落後區域和部分資源密集型產業則出現回落。”劉元春說。

如何面對挑戰?劉元春認為,大家需要對積極的財政政策有更科學的認識。雖然我國社會融資增長速度有望達到11%,但事實上,大量新增融資被用於還本付息,只有20%的資金用於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直接導致高負債條件下的流動性充裕指標與傳統的充裕指標有所差別。

劉元春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不能簡單按照與名義GDP掛鉤來操作,還要對企業資金的需求模式進行研究。

“只有這樣,貨幣政策才能從目前名義穩健、實際偏緊的情況中走出來,真正起到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劉元春說。